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华 《台湾研究》2014,(3):70-78
美国对台湾“政治安排”的政策对“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有重要影响。美国对台湾政治定位的政策是“认知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独”或“两个中国”,但同时又“对台湾地位不持立场”。在两岸关系的解决方式方面,美国对台湾的前途持开放立场,但认为应透过对话和平解决,且要尊重两岸民众的意愿。美国这一政策增加了对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难度,但在某些方面与大陆对台政策也有一致性。目前,两岸应充分利用这些相契合的政策,推进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2.
自《上海公报》发表以来的三十多年问,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奉行所谓“和平解决”政策。表面上看,美国的“和平解决”与中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政策取向上存在某种交叉,但事实上,由于美国这项政策的内涵和目标在冷战后出现新的变化,中、美在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上的分歧与矛盾也日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交锋过程中逐步成型,其核心是将威慑与保证融为一体,从而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现状。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开始发生摇摆。尤其是特朗普执政时期,中美关系中战略竞争的一面急剧上升,美国对台政策出现了再度战略清晰的迹象。“与台湾交往法”是特朗普政府在中美战略博弈升级背景下对于美台互动进行“政策更新”的产物。然而,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的清晰化存在固有界限,“一个中国政策”仍然是规锁美台互动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行政当局和国会加大力度调整对台政策,不断冲撞历届政府遵守的“一个中国”政策。一些美国智库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具有台湾民进党当局“官方”背景的全球台湾研究中心尤其活跃。这家致力于提升美台关系的小型智库地位特殊,擅长运用多种组合策略介入美国涉台政策过程。中美战略竞争的强化,为全球台湾研究中心影响美国对台政策提供便利,但长远来看,该智库在对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仍将受限。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6.
小布什政府上台前,美国国内政界、学术界对中国两岸关系问题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不少人批评克林顿政府对于两岸关系的政策,有的要求放弃一个中国政策,有的建议改变“模糊”战略。小布什政府上台近3年来对两岸关系实行了怎样的政策?本文围绕美国政府对一个中国政策、对“模糊”战略和两岸谈判的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政府关于两岸关系的政策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7.
1979年中美建交至今,“一个中国”的政策是维系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政治基础。30年来,国际局势和两岸关系大幅变迁,美国历届政府虽宣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构成这一政策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固有矛盾始终无法调和,甚至屡屡发生《与台湾关系法》凌驾于三个公报,  相似文献   

8.
陈靓 《国际展望》2022,(6):91-107+153
在继承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基础上,拜登政府重新塑造了美国贸易政策的底层逻辑,形成美国贸易政策的“新思维”。其试图放弃传统方式的贸易自由化,以国内政治需求为中心,构建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抑制所谓“逐底竞争”,引导跨国公司从追求效率转为追求“最优成本”,最终重塑全球价值链,并实现“安全和韧性”。“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贸易政策新思维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映射,集中体现了美国贸易政策思维逻辑重塑的结果。贸易政策新思维使得“印太经济框架”显现非传统贸易协定、推行新涵义的市场准入、与其他区域战略呼应、重视集体能力等特征。其战略目标是重获区域经贸规则制定权,重塑中国所处战略环境。面对未来区域内可能出现的种种“去中国化”挑战,中国需在亚太经贸合作领域做好全局性战略应对,坚定地坚持多边治理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同时,针对“印太经济框架”的不同议题,中国应及时设计短、中、长期的应对战略和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9.
2001年,当有人问布什,如果中国大陆进攻台湾,美国是否将会援救台湾时,布什表示,美国有义务介入,并将采取“一切必须采取的”行动帮助台湾抵御大陆的进攻。美国还一直在悄悄地为台湾的国防现代化提供帮助。 但是,现在我们得知,有两位中国问题资深专家正在建议布什政府对其对外政策作出改变,这一改变将会淡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这一包含两方面的建议来自两位专家,一位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台湾研究》2011,(3):50-54
马英九上台以后,调整陈水扁执政时期不断挑衅大陆、影响美国台海利益的政策,奉行“亲美、友日、和陆”的对外政策。马英九当局的这一政策使台美在短时期内恢复战略互信,双方实质关系进一步提升,但对大陆、美国和台湾三者关系产生了复杂影响。本文拟分析和探讨马英九当局亲美政策的内容、背景因素和影响走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美实力相对此长彼消,中美战略博弈进入高风险系数的“错肩期”,拜登政府试图利用台湾问题等制造“组合拳”来打压围堵中国大陆。美国对台湾的角色认知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由“棋子”走向“陷阱”,由“打牌”走向“做牌”,由“筹码”走向“挖坑”,对两岸关系由可融促和到防融阻统、由防两岸冲突到防大陆武统台湾造成“既成事实”。这使得美国对台政策议题设置能力越来越强,并逐渐往法律化、“联盟化”和国际化等方向迈进,强化对台湾的“国家化”地位和“协防台湾”的非正式承诺,拉拢盟友集体对华打“台湾牌”。美国对台政策转向,进一步刺激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谋独”幻想,也将给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添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2.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刘红*台湾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而之所以长期悬而未决,且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则完全是由于美国介入中国内战、干涉中国内政、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结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美国“弃蒋”政策的提出1...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最具有爆炸性的核心问题。美国的对台政策直接影响到台湾局势的发展。因此,研究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变化因素及其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企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演变 美国直接介入台湾问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6年中国爆发内战,美国完全站在国民党一边,对台湾的地位未提出什么异议。  相似文献   

14.
再谈中国对外政策的“内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概是四五年前,在一次有关上个世纪40—50年代中国外交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本人在提交的论文中提出了中国外交的“内向性”问题。当时提出中国外交的“内向性”,是由两个因素促成的。首先是受到美国对外政策研究的影响。对外政策的“内向性”,借用的是冷战结束后一个时期里美国学术界描述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简单概念。其含义是指在苏联这个主要的外部威胁消失以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根据美国国内政治的各种需要而非应对外部世界变化而制定的。中国对外政策的形成过程固然与美国非常不同,国内政治在其中的作用至今也不清楚。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5.
张颖  潘敬国 《台湾研究》2001,(3):71-75,81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始终念念不忘反攻大 陆,但是直至蒋介石去世其“反攻大陆”计划也 没有付诸实施。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 期,在中国国内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美国在越南 的军事行动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台湾海峡却保 持了相对平静的局面,缘何?本文试图通过分 析美国国务院新解密的外交文件档案探讨个中 原由。  相似文献   

16.
台湾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以“台独”为根本目标 ,对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美国的支持程度、大陆的军事压力、岛内公众的民意基础这三大因素都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 ,因此 ,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不符合台湾岛内的现实利益需求 ,并不具有可行性 ,也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贾春阳 《国际展望》2011,(1):107-125
美国对“疆独”问题政策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冷战期间因活动较少、相对隐蔽、作用相对有限,故未能引起重视。冷战后,伴随着“疆独”问题的凸显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美国对“疆独”问题政策开始浮出水面,走向公开化,成为影响“疆独”问题演变的重要变量。“9.11”事件后以及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对“疆独”问题政策又出现了新变化。本文按时间脉络系统梳理了美国对“疆独”问题政策的演变历程,并就其对“疆独”问题的影响作了分析,最后就美国对“疆独”问题政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李世安46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利用国共两党和中国人内部的矛盾,反对海峡两岸的统一;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幌子下,阻挠两岸统一,搞事实上的“两个中国”。几十年来,虽然中美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几经变化与调整,但美国对台...  相似文献   

19.
从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开始,台湾即被正式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成为其手中的一颗棋子。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对台政策虽有所调整,但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个战略据点,台湾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其棋子价值一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中美关系的波动而变化。美国的台海政策服从于其总体战略目标和对华政策,尽管不同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但目标始终指向争取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四年多来,布什政府以“一个中国政策、两个前提(台湾不独立、大陆不动武)、三个支柱(一个中国、两岸对话、和平解决)、四个文件(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为基本架构,对台海政策做了两次调整。总的来说,这些调整未打破以往美国政府对台海政策的大框架,虽然在布什总统第一任初期出现一些偏差,但第二次调整后的台海政策已回到“双轨偏中间”的位置。由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