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6年8月,从事情报工作的王文同志遵照上级指示从上海撤回华北社会部。同年10月,他又一次潜入北平。其时,解放战争正处于激烈阶段,情报工作也越发重要。清风店大捷之后,王文又将情报组的一个综合分析情报发往华社部,建议马上攻打石家庄,因为根据可靠情报判断,10天之内石家庄绝不可能有援兵。解放军根据这一情报,于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石家庄,全歼石家庄守军两万四千多人。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情报机关对中共地下党的搜捕也越来越紧。当时,王文的电台以一家无线电修理部为掩护。一天夜里,他喂养的三条狗叫得很厉害,他马上警惕起来,穿衣出…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之初,人民军队实施战略防御,先后打破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这一时期,战争主要是在解放区进行。人民军队在内线作战大量歼敌的同时,解放区也承受了巨大的战争负担。在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区面积有所收缩,加之战勤任务和敌人的破坏,农民负担比较繁重,不利于长期支持战争。在打退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解放区实际情况、我军歼敌数量和敌我实力消长等因素,为了粉碎敌人战争计划,分散和各个击破敌人,果断作出开展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决策。自1947年6月开始,晋冀鲁豫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先后转入战略进攻,实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目标。人民军队转入大规模的攻势作战,不但收复了全面内战开始之时一度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地区,而且开辟出广大新解放区,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小卫 《世纪风采》2010,(3):43-46
翻开中共情报特工史,袁殊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以多重身份打入敌人营垒,在复杂的环境中与敌周旋,为党获取了大量的战略情报,成功地掩护了潘汉年及其情报班子,为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绥远省是国民党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的产物。1949年9月19日,绥远以“绥远方式”和平解放,当时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法宝的胜利成果。“绥远方式”的提出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今年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  相似文献   

5.
1946年夏,蒋介石不顾中国共产党的一再忍让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他纠集了193个旅约160万人,对中共领导下的各解放区发起了全面的进攻。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坚决反击后,粉碎并遏阻住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将其全面进攻的战略收缩为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3月,胡宗南以34个旅25万人马,向着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延安气势汹汹地狂奔而来。蒋介石这次进攻延安,重演着他在江西围剿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做法。他预先设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之中,曾经使用过不少的化名。这些化名,都具有它特定的历史含意,并与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紧密相联。“李德胜”就是他对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延安充满必胜信心的一个化名。蒋介石在全面进攻惨遭失败后,又于1947年3月“突然’狗陕北和山东发起了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正确运用“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在陕甘宁边区,国民党以胡宗南率军17个旅,妄图“摧毁”中共领导中枢,“驱逐”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  相似文献   

7.
袁殊是中共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多重身份打入敌人营垒,周旋于豺狼之间,忍辱负重,在文化和情报战线上功勋卓著。他历尽艰险,几经不测,不顾个人毁誉完成党的使命。就在他刚刚告别秘密战线,积极为党工作之时,却含冤入狱,在狱中度过了20个春秋……  相似文献   

8.
静德 《党史文汇》2002,(11):28-30
“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一1948年12月13日,彭真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他连夜从平山赶到石家庄,同叶剑英等会合,14日带领准备接管北平的170余人,于16日晚12时赶到保定。17日,彭真主持召开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中共北平市委领导班子由彭真、叶剑英、李葆华、刘仁、徐冰、赵毅敏、谭政文、萧明、王鹤峰、张秀岩、韩钧等组成,叶剑英任第一副书记、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市长,李葆华任第二副书记。19日,又召开了第二次会议,部署接管北平的有关事宜,并于当夜率接管干部继续北上到达长辛店。21日…  相似文献   

9.
袁殊是中共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多重身份打入敌人营垒,忍辱负重,周旋于豺狼之间,在文化和情报战线上功勋卓著。他历尽艰险,几经不测,不顾个人毁誉而完成党的使命,就在他刚刚告别秘密战线,积极为党工作之时,却含冤入狱,在狱中度过了20个春秋……  相似文献   

10.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撕毁停战协定,大举向各解放区进攻。10月,国民党军队进攻我安徽宿怀县解放区。在敌众我寡情况下,中共宿怀县委、县民主政府及武装部队被迫撤出宿怀县。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作战,使内战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7月1日,中共豫皖苏地委决定由宿怀县委书记汪冰石率领干部、战士45人收复宿怀。  相似文献   

11.
1934年,白色恐怖笼罩南粤大地。国民党军队加紧向革命根据地进攻,而红军与群众正处在与敌人艰苦作战的时期。 盘踞在广东省东江地区的国民党军大举向我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袭击,潘彪部配合地主反动武装共1500多人,攻人揭(阳)丰(顺)五(华)边红色村庄。这支乌合之众到处抢劫掳掠,屠杀革命志士和无辜群众,弄得东江地区狼烟四起,满目疮痍,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中共东江特委派东江红军游击总队参谋长卢笃茂率卢秋桂中队突击敌后,吸引敌人,以解大南山之围。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北平法政大学(即后来的北平大学法学院)的高才生,在民族危亡之际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他官至国民党少将,始终一心向着共产党;他周旋于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戴笠等人身边,凭着机智果敢,为中共党组织提供了大量具有很高价值的情报。1949年4月,穿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的他,回首在龙潭虎穴战斗的岁月,挥笔写下了"敌营搏斗十五年,刀光剑影无形战。革命胜利归来日,换上军装笑开颜"诗句。他,就是中共秘密战线上的英勇战士——李时雨。  相似文献   

13.
1948年6月14日,中共华北局社会部平津情报站站长李才(原名张友恒)乘晚班火车从天津来到北平。  相似文献   

14.
周进  伍佳 《北京党史》2009,(2):29-30
一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城。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将军接受北平和平解放协议。1月31日。北平国民党军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入城式。北平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林平 《党的文献》2012,(3):96-103
"解放战士"群体的产生及其规模与中共俘虏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俘虏政策的着眼点是宣传自己、瓦解敌人,俘虏一般来说能够自由选择去留。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补充自己,削弱国民党军队,中共实施"基本上不释放"的俘虏政策,意味着中共的俘虏政策已日益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扩军政策。在这一背景下,解放战士大量产生并在中共军队中占据较大比重。解放战士的加入,充实了人民解放军的兵力。他们为中共赢得全国政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北平各系统情报组织遵循"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隐蔽战线工作方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是中共情报工作的一个杰出范例,具有北平为点、系统延伸、分散辐射的力量格局,异地领导、分头派遣、单线联系的组织形式,打入拉出、统战联络、内线为主的工作方式,传递隐蔽、效用及时、形式多样的交通线路,服务大局、军事为主、作用独特的情报业绩等五个特点,是中共情报史上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走进西柏坡     
西柏坡,原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有一百多户人家,群山环绕,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沃,稻麦两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948年,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当时距西柏坡仅90公里的华北重镇石家庄已攻克,直控京广铁路,石家庄成为华  相似文献   

18.
从1920年8月中共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至1921年7月一大前后,本文界定为中共早期。在这一时期,中共存在着明显的排斥国民党的政策。中共早期排斥国民党政策的形成及确立与共产国际密切相关,它是共产国际成立伊始“进攻理论”在中国的直接后果。按照这种“进攻理论”,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必须把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当做当前迫切任务,把资产阶级、国民党当成最主要的敌人与革命对象。以“打倒中派”为特征的共产国际“左”倾政策,要求中共对资产阶级、国民党必须采取敌对、排斥的政策。共产国际代表的使华与“进攻理论”的输入,是中共早期排斥国民党政策形成及确立的组织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颜梅生 《党史纵横》2012,(10):34-36
1947年11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国民党军队重兵防守的大城市。在庆祝石家庄解放的庆功大会上,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政委胡耀邦将一面绣有“能攻善守”大字的奖旗,授予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率先突破城防的八旅二十三团。团长张英辉接过奖旗,高高地举过头顶,他脸上写满了军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20.
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6月出生在山西临猗县(时称荣和县)黄河边上一个名叫安昌村的偏僻小村。自小家境并不殷实的他,长大后凭借聪慧、勤奋和勇敢,逐渐成为威震四方的著名军事将领。北伐战争他因坚守涿州而声名鹊起;抗战中他以民族大义为重,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合作,百灵庙战役旗开得胜,中共称他为“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解放战争后期,他识大体,顾大局,力排众议,毅然接受中共的和平解放北平八项条件率部起义,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赞之:“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掉你。”然而,这位身经百战的爱国将领,却终生与水利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