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阳市广大乡镇干部心挂百姓忧乐,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需,“住乡村、吃派饭、骑单车、办实事”,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赢得了农民兄弟的交口称赞。酷暑7月,记者衔命驱车岳阳采访,进机关、下村组、入农户、到田头,亲历亲闻,深为岳阳市乡镇干部转变作风的事迹所感动。目前,岳阳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处处呈现着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农民的脸上,既写满了丰收后的喜悦,也写满了对干部们的“满意”。他们争相对记者说,过去,乡镇干部“手拿大哥大,…  相似文献   

2.
谁都怕麻烦,特别是怕被"找麻烦",但政府和公务员不仅不应该怕,而且应该对"找麻烦"的群众表示欢迎。一则因为政府和公务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是政府和公务员的本职所在;二则群众还愿意找政府的"麻烦",说明群众依然是信任政府的,是理性的,政府应该珍视,进一步架起和畅通政府和群众的沟通桥梁,在相互信任中,谋社会发展之大局。  相似文献   

3.
正"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一首农村群众针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顺口溜。辽中县针对广大群众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负面反映,开展了"干部住镇,三进三联"活动,让乡镇干部往下"走",往群众身边"走",使之成为乡镇干部的工作新常态。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全县170多名乡镇县管干部,在辽中县委的统筹安排下,每名乡镇干部每周住镇不少于2天,每镇保证每天住镇领导不少于2人,要求住镇干部充分利用晚上住镇的时间,进  相似文献   

4.
<正>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是最现实的梦想。2016年10月以来,建平县紧紧抓住这个要领,建立了乡村干部"包组入户"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根据能力特长,结合村民组及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分别至少联系1个党员服务站,每个党员服务站服务范围辐射村民组内所有住户,实现乡村干部、村民组、党员服务站、农户的全覆盖,改变了机关干部"包村不包组、包户不深入"的传统做法,变"蜻蜓点水"式包扶为"保姆"式包扶,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着力推动农村发展、基层  相似文献   

5.
<正>社区党员干部工作场所在社区、工作对象在社区,所以要自觉深入社区基层,探知群众疾苦和需求,为群众提供最贴心服务。社区党员干部只有"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获得社区群众的拥护。这样的社区党员干部,堪称践行"三严三实"的合格称职干部。学习"三严三实"精神,提升服务群众意识为政之要,在于修身。习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从思想、生活、工作、学习、养性等方面,为党员干部作出规范要求。作为社区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三  相似文献   

6.
禹永财 《党课》2013,(15):35-36
湖南省怀化市在乡镇干部中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引导乡镇干部以真本领服务群众,构建起乡镇干部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4,(9)
<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鄂尔多斯市委明确提出要推动苏木乡镇"去机关化",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延伸到田间地头,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苏木乡镇"去机关化"的必要性分析1.苏木乡镇"去机关化"的内涵苏木乡镇"去机关化",就是改变乡镇干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做法,破除衙门习气和官僚作风。推动苏木乡镇"去机关化",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查摆和切实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各地广泛开展了"一站式"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工作,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等活动,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跑"为"一次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老百姓的"小事"为党员干部的"大事",奏响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政府实行机关干部下乡挂职锻炼,驻村干部工作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是,也有少数干部驻村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一是当"攀客"。蹲在村干部或富裕人家里享富,不进急需帮扶的困难户家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二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4,(6)
<正>从党群关系的组织联系角度说,苏木乡镇干部就处于"最后一公里"的位置。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了解和把握苏木乡镇干部队伍的状况,采取有效对策提高他们为民务实清廉的素质和能力,是畅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本要求。一、当前苏木乡镇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苏木乡镇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一)群众观念方面的问题。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一些苏木乡镇干部态度不够端正,虽然从理论上认可服务群  相似文献   

11.
时下,在干部队伍中,积极为群众办事者为数不少。他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面对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持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而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给群众做解释工作,用"解释"来推卸责任,用"解释"来拖延困难和问题的解决。这种变"解决"为"解释"的做法,实不可取。其结果是不仅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而且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里办公,等群众"上门",群众便戏称他们是"坐诊干部"。长期如此",坐诊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就逐渐疏远,群众也就对他们敬而远之了。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坚持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努力做到为民惠民利民。为民要先知民,指导要先"知道"。领导干部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就必须变让群众"找上门"为自己"走上门",实现从"坐诊干部"到"出诊干部"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5,(3)
<正>近年来,中共绥化市委着眼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乡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根据农村工作所需、乡镇干部所能、农民群众所盼,以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乡镇干部为主体,大力开展乡镇干部助民服务队活动。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把开展乡镇干部助民服务队活动作为接地气、转作风的重要载体来抓。要求乡村干部采取特长公示、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等办法,做到实用技术推广到户、致富信息传递到户、政策法规宜传到户、计生保健辅导到户、贫困群体救助到户、文明新风传播到户"六到户"。把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留住乡镇干部服务基层,就要让乡镇干部"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在政治上提高待遇、经济上增加收入、工作力量上给予支持的方式,鼓励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创业基层"。贵安新区党工委按照中央和省委实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要求,针对贵安新区基层干部需求和实际发展需要,通过量化考核细则、强化激励保障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改善乡镇干部晋升空间小、待遇较低、工作生活条件差等困境,激发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加快贵安新区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共湖南省邵阳县委在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时明确要求、乡镇干部下乡要做到"狗不叫、鸡不跳"。所谓"狗不叫",就是要求乡镇干部勤下乡、多进村、常入户,做群众的贴心人,村头的狗见到你的次数多了,熟  相似文献   

16.
张鹏  余峰 《党建》2015,(3):50
<正>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紧扣当前社会管理精细化、党群联系紧密化等新时期特点和群众工作的内在需求,提出"微组织、微服务、微心愿"的"三微"服务理念,努力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身边。夯实"微组织",编织"大网络"。将"网格化"的概念引入党组织设置,划分社区(村)为若干个网格,以网格党支部、楼栋  相似文献   

17.
开篇的话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关键在"头羊"。当前,我省有1.5万多名"第一书记"活跃在农村扶贫一线,肩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使命与重担。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在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下,"第一书记"进村后迅速转换角色,他们以村为家,深入农村了解实情、难题,急群众之所需、想群众之所想,一方面找寻贫困  相似文献   

18.
正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中,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件小事,勤勤恳恳地为社区居民服好务。这位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以一腔真心情暖万家的社区当家人就是——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地处市郊,曾被称为"鞍山的北大荒"。这里的地理环境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混居,人员复杂。可就是在这么一个几  相似文献   

19.
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关键点在"直接"和"制度",城乡结对共建是推进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群众路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编纂了一本读本》。这本书有以下特点: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潮中,重庆《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故事1、体现了群众路线的精髓,有理论高度。本书以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讲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群众利益为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动人事迹。"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都在本书内容中有鲜活的事例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