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辛一科 《前沿》2014,(19):100-101
宪法哲学与法哲学均"涉及价值"评判,在价值层面具有一致性;法哲学对宪法哲学基本理论具有建构意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宪法哲学兼具宪法与法哲学双重品质;故宪法哲学属法哲学范畴。宪法哲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语义分析方法、价值衡量方法和反思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润林 《前进》2011,(11):49-51
省委提出的"气化山西"战略任务,是一项涉及广大群众的惠民工程,也是山西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和现实选择。但是,在基础条件初步具备和体制分割及多主体开发建设的情况下,如何推进"气化山西"目标的实现,仍需我们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气化山西"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定宇 《传承》2013,(10):138-139
"最美"是实现中国梦的当代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对社会公民行为文明与社会和谐起着示范规范作用。对"最美"人格范畴的哲学意蕴进行分析研究,正确理解这一哲学范畴包含的理论内涵及其形成机制,有助于人们弘扬"最美"人格精神,营造积极向善的社会土壤及环境,让正能量能得到充分辐射和发挥。  相似文献   

4.
田延峰 《前沿》2011,(6):144-147
秦的畤祭是以坛祭天。最初,秦祭祀白帝,希望白帝保佑秦国扩张土地。之所以如此,是秦有强烈的天命思想,畤祭又体现了地域性的因素,而白帝少暤和秦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秦以"方伯"自居,对周的祭天礼仪进行了一种改造。之后,受《山海经》中的四方神和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同时,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秦又祭祀青帝、黄帝、炎帝。祭祀青帝是希望青帝能够保佑秦国战胜晋国;对黄帝、炎帝的祭祀有昭示正统、融合文化的意义。在《吕氏春秋》中秦对天帝的祭祀被进一步整理成了系统的五帝说。秦五帝说有自己独特的渊源和发展脉络,也是阴阳五行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什么     
孔令举 《前沿》2011,(14):54-57
自由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自由与必然(自然)相对。人的存在既是一个自然存在,更重要的是一个自由存在。人是通过劳动、异化劳动和对异化劳动的扬弃而走向自由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能力的提升,"自由个性"的凸显,人类超越"必需"与"外在目的"的强制是同一个过程,都是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迈进。而自由必须实质化。一个人的自由其实是不可能的,只有当所有人都自由了,任何一个人才能够自由,这是自由的真谛所在,同时又是自由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林楠 《政协天地》2012,(9):62-64
中医学的主要内容是医药学,但具有较其他医学更为浓厚的文化属性。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而生命是医学的本原。中医学在认识生命的本质、规律问题上,有着不同于西医学的鲜明个性色彩。如中医学将"气"看成是生命的本源和动力,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过程序列、生命的存在方式;中医学将自然人与社会人作动态比附,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与身同构、  相似文献   

7.
林楠 《政协天地》2012,(7):62-64
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和思维理念之一。中医学理论正是通过阴阳五行观念及整体思维观念等,来论述和阐发人体生理病理变异及其治疗与施治原则。在中国古代,阴阳观念和阴阳学说,其最初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相似文献   

8.
孟子“性善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梅  王永杰 《前沿》2012,(11):145-146
孟子是儒家"性善论"的明确提出者,他的"性善论"在其哲学思想中占有核心地位。将心、性合言,是孟子"性善论"最突出的特点。"从"心"说"性"的真正意义在于弘扬人的主体性与道德的自觉性。传承至今,"性善论"的价值依然熠熠生辉,它为当代教育提出了重要借鉴。本文从教育要以德育优先、重视"主体性"的开发与培养和实行教育公平原则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在哲学范畴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等哲学方法论对刑事侦查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无疑的趋势;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发  相似文献   

10.
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具有鲜明的"事先法"特征。从罪刑法定的实质侧面看,刑事立法的事先价值判断决定了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保障法存在语义误读之嫌,刑法的正义价值要求刑法与其他部门各司其责、平起平坐。我国的犯罪概念的立法模式是"定性+定量",定性和定量分别表明了刑法的"事先性"与"克制性"。刑法的边界是"人类行动的自觉结果",在原初意义上具有"事先性"。  相似文献   

11.
宋志明 《湖湘论坛》2011,(5):99-102
戴震的核心论点是“气化流行”,强调气的变化性,强调气永远处在变化状态,任何事物都是气化流行总过程中的一个小过程。他强调世界只有一个,反对正统理学家对之作形上与形下的割裂。他只在知识论的意义上讲天人合一,而不像正统理学家那样,在工夫论意义上讲天人合一。他主张自然人性论学说,颠覆正统理学的理欲对立论。  相似文献   

12.
陈碧 《理论月刊》2010,(6):59-61
"阴"、"阳"是《周易》基本哲学范畴,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意蕴。揣摩《周易》卦象爻辞,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遗留的生殖崇拜文化印痕;《周易》多言生,少言死,把生的法则升华为生命的最高原则。阳爻之阳刚美、阴爻之阴柔美是《周易》生命美学中很重要的表征。《周易》阴阳之生命魅力还体现在其周流变化中产生的气韵之美,而气韵是中国美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气韵流动,万物达到化生之境。  相似文献   

13.
傅光宇 《思想战线》2001,27(2):50-53
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国彝族农业神祭祀和日本农业神祭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不同的是,日本农业神祭祀中的阴阳五行观念,除受中国汉族影响外,又与日本民俗相结合,形成"山神与田神--三合原理和农业神的轮回".而中国彝族农业神祭祀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则与上古氐羌文化、中原文化相关,它既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又保持了其民族固有的文化成分,故显示出与日本农业神祭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中国哲学范畴 范畴是认识之网上的纽结,是理性思维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淀、升华中的结晶。科学的哲学史研究,应当揭示人类哲学认识的矛盾发展的逻辑进程。这个逻辑进程,集中地体现在哲学范畴的产生、发展和衍变之中。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普遍概念以及各门具体科学概念被精炼成哲学范畴;哲学范畴的内涵由贫乏到丰富、由简单到复杂、由朦胧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哲学范畴之间的依存、转化、联系日益形成明确的系统;这些都标志着人类哲学认识一步步提高和深化的过程。历史上哲学派别的相互对  相似文献   

15.
周宁  俞亮 《公安研究》2013,(3):71-74
2010年以来,微博作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微博"热,成为汇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平台。特别是以公安微博为代表的政务微博的迅猛发展,成为微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透明化问政、舆情监测、加深与网民互动、提升政府公信力方面做着自己"微"的贡献,对于促进政府政务公开、加强与公众互动、提升政府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安微博未来发展要做到开放性与保密性、专业性与服务性、互动性与引导性、及时性与稳妥性、特色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金鑫 《求索》2010,(9):109-111
汉语中,"退一步"的基本意义是表示一种具体的肢体行为。它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以该基本义为基础演变成为一个表示抽象"让步"概念的语言单位,用于表示话语之间的让步关系。演变后的"退一步"在句法分布、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上都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将着重分析"退一步"从一个句法结构紧密度低、充当谓语的谓词性短语演变为句法紧密度相对较高、充当方式状语的修饰性成分,再发展充当让步话语标记的演变历程,同时探讨"退一步"类结构与复句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语言和认知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王委艳 《前沿》2013,(7):160-163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意义是以言行事,研究语言的施为性和交流性。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本质特性即表现为这种施为性和由这种施为性带来的具有历史内涵的交流性。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施为性本质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作家的技巧性选择、文本语言、主题意象、接受效果等。从言语行为理论三个结构性层次:"以言表意""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来分析民族作家作品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卓洁辉 《前沿》2010,(19):60-65
从法律行为的制度价值与本质出发,以合法性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或评价标准背离了法律行为的制度价值与本质,使民事法律行为成为徒具工具功能而失却制度价值的"躯壳"。从民法调整方法角度观察,民法对法律行为的评价表现为效力性评价,而不是合法性评价;合乎法律行为的生效规则与一般法理意义上的合法并不等同,两者的作用机制、制度目的各异。最后,基于民法的自治法性质,法律行为为"法律允许的行为",具有一般法理意义上的"合法性"。故而,以"合法性"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特征,并根据民事表意行为是否与民法规范的规定一致,采用一般法理意义上的合法性、违法性标准对该行为进行评价是无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查姆》是彝族的重要史诗之一,全面展示了彝族先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自然万物起源的看法,在阐发观点时融入了大量阴阳五行观。通过对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后发现,彝族史诗《查姆》的阴阳五行观是在彝族、汉族文化理念相互交织后的结果,确立了阴阳五行观之后,被运用到彝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阴阳五行观作为彝族人民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该世界观为基础,创造了"十月太阳历"等令世人赞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研究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对全面掌握其内容及运用,提升对阴阳五行观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金齐 《思想战线》2007,33(3):99-103
文化安全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和多种意义的哲学范畴,是指对文化主体生存权利、生存方式、文化成果的认同、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类文化生存、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的一种反映,是指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合法生存和合理发展。在狭义范围内,文化安全与国家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是对国家利益和文化主权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