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的政府角色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行政生态环境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政府治理将会面临新的时代挑战。所以,政府在公共治理中需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由“财富创造者”向“环境提供者”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型,由“官本位”向“民本位”回归。实现政府角色新定位,就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要通过“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的行政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定位,通过大部制推进机构整合改革政府机构,通过完善行政管理制度调整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决定政府转型目标的实现,政府权力法定,政府权力与责任相辅相成。本文从法理、管理、哲理等方面与我国近年行政学界流行的“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论进行商榷,认为应加大改革我国过分集权的领导体制,促使政府的政治化权力转为法治化权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政府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3.
“官本位”是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有公仆之名却无公仆之实。“民本位”则是“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它的精神内涵实际上指向“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这种民本情怀。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首先需要政府官员转变角色,绝不能把权力当作寻租的工具,而是要恪尽职守,为民谋取福祉。换言之,就是要把官位当作为民谋利的符号,而不是为个人谋取私利的“聚宝盆”。诚如国家行政学院刘熙瑞教授所言,服务型政府,将以“民本位”代替“官本位”,以“社会本位”代替“政府本位”,以“权利本位”取代“权力本位”,真正体现“立党…  相似文献   

4.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权力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志明 《实事求是》2008,200(1):38-40
目前我国乡镇政府职能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旧式“管制型”行政体制运作的延续、条块分离各自为政导致的乡镇权力“空壳化”,以及冗员众多、财政拮据等。乡镇政府职能应该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空壳型政府向优化型政府转变,由任性政府向诚信政府转变,由官本型政府向人本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党对领导方式的新探索。明确了领导方式的价值取向、基本要求和创新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领导方式。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从“事本位”向“以人为本”的领导方式转变;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领导方式转变;从传统考核向实绩考核转变。  相似文献   

6.
四、“主”“仆”关系的复归与重建当封建专制统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时期以后,专制统治的“主权在天”“主权在神”和“主权在君”的理论基础也开始动摇了,从此人类社会便缓慢地进入了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从官僚本位向人民本位转变的历史进程。在东方国家,虽然中国最早开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价值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公共利益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几近空白,给司法实践带来了种种困难.本文从立法和司法层面提出几点建议,以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选拔型社会与选举型社会是冲突的的政治社会理念,本文从剖析我国的政府体制入手,通过阐述选拔制的诸种表现,揭示了选拔型社会下政府官员的全面选拔制所造成的缺失,提出了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下,我国应当从选拔型社会向选举型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9.
田兆阳 《新视野》2006,4(4):40-42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应是从管制型为主政府向服务型为主政府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公职人员首先要弄清我国政府管理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源权力的真正来源,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动员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为人民办事实,做“社会的负责的公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政府长期担当经济发展的主体,使经济建设型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通过确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加快由投资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等路径选择,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8.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