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9):64-64
头痛 一位女士对医生说她头痛,医生建议她出嫁。过了一年,医生遇见了这位女士:"怎么样?你出嫁了吗?头还痛吗?"  相似文献   

2.
洁迅 《黄埔》2007,(6):24-26
凝聚人心推进祖国统一工作2003年8月的一天,一位气质优雅、仪态雍容的女士拜访了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她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蒋经国先生的儿媳蒋方智怡女士。蒋方女士是以私人身份来拜访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缘由还得追溯到两年前,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李赣驹会长帮助她了解了奉化溪口蒋氏故里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她是一个杰出的女性。林贝聿嘉女士,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香港湾仔区议会主席、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主席。因为她为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港人治港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为她颁发银紫荆星章。林贝聿嘉女士,苏州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某大学社会学专业,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及另一所美国大学院士荣誉。1949年,到了香港。从此,在那里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社会职业生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林贝嘉女士做妇女工作是从推动家庭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计划生育开始的。在她为代表的一批志同道…  相似文献   

4.
故地重游     
本人曾在中国驻日使馆工作,结识了川畑一子女士,此文是她1999年12月给本人的来信摘录。川畑一子女士,1931年3月出生于日本山梨县白根镇。1940年4月,随父母来到中国东北。日本战败后,她于194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作为随军护士转战中国大江南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川畑女士不忘中国人民对他的培养和教育,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为其人生的座右铭。1958年5月,川畑女士回到阔别18年之久的日本。1962年5月,在其新居住的白根镇镇公社就职,因工作出色,曾受到日本政府的表彰。1986年3月退休后,一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为家乡人民无私奉献。中国是川畑女士的第二故乡,她"身在日本,心系中国"。为了记录下她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走过的青春道路,更为了教育子孙后代与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她用了一年时间写成回忆录《大江东去》一书,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该书已被译成中文,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本人阅读了川畑女士送给我的日文原著和中译本,不止一次为她的人生遭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那种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能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着实令人钦佩,给了我极大的教育和启发。而她在写给我的信中,字里行间更是充满了热爱中国、关注中国的中国情结。川畑女士不愧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5.
挪位意识     
《新东方》2005,(3):43-43
有一次随团到英国某公司考察,与我们接洽的是一位女士,办事干练利落、作风泼辣。谈完公事,团内同人称赞她颇有"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之风。该女士对此却甚不以为然,她说她更喜欢现任首相布莱尔,  相似文献   

6.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  相似文献   

7.
罗影 《台声》2004,(3):74-76
真 相电视台是台湾第一家有线电视台,是全 球华人社区第一家有线电视新闻网;还是 惟一拥有每月一次国台办记者会转播权的 台湾媒体……如此多的“惟一”、“第一”,不禁让人 感到好奇:只有区区十年历史的真相电视台和它的创 办人周荃女士,是如何做到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工体边一个安静的咖啡 厅约见了周荃女士。下午的阳光透过咖啡厅的玻璃墙 静静地洒在我们的桌上,听着周荃女士娓娓道来,她 的优雅、她的敏锐、她的率直,以及她在谈到梦想时 的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真相”于民 Q:为什么会想到“真相”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8.
刘建国 《台声》2002,(4):22-23
“周荃泡咖啡,两岸论是非”这句诙谐幽默的话是台湾真相电视台主打栏目《周荃泡咖啡》的开场白,周荃既是董事长,又兼这个栏目的主持人。1月下旬,周荃女士率领该台8名采编人员来青岛采访,短短的3天时间,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快人快语评时政刚一接触周荃女士,她就非常坦率地谈起自己的经历,她说她经历了三个9年,第一个9年当电视记者、主播、制作人,第二个9年当“立法委员”,第三个9年自己搞媒体。她有些自豪地说,在当记者期间,她敢言、直言,挺身为公理正义据理力争;在当“立法委员”期间,她突破当局的封锁,开放台湾的…  相似文献   

9.
"当选代表10年来,我始终牢记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将百姓的事情放心上……"在2011年5月18日召开的杭州市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一位身穿暗红色连衣裙的女士,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她就是杭州市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浙江锦丰律师事务所主任樊德珠。她  相似文献   

10.
赵瑛 《今日民族》2004,(8):30-32
1998年,昆明的海鸥把英国女士魏郁林(HilaryWheatow)引到云南,成为云南电视台英语新闻的语言顾问。之后,在云南工作的她与云南民族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以突出的贡献荣获2000年度云南省政府授予的“云南省外国专家彩云奖”。魏郁林女士于1937年出生在英国伦敦,曾就读于英国开放性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又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深造,获音乐教师资格学位。此后便在英国的小学校长期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到中国之前,魏郁林女士虽然对中国并不十分了解,但中国的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深深地吸引着她。于是,1993年4月,她第一次踏上了中国国土,先后在沈阳、…  相似文献   

11.
她浓妆艳抹,有着一双智慧的大眼睛,谈吐不凡,在语气中不时透露出一种创业者的豪情。她在北京友谊宾馆的一间深橙色客房里,同我絮絮长谈,用不甚流畅的广东腔普通话,不断倾吐出一连串激荡着思想浪花的话语。应邀来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庆祝大典的香港妇女代表朱莲芬女士,是新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中国五洲城发展有限公司、美国亚洲城发展集团董事长,连任两届香港观塘区委任议员,她还是一位香港幼儿教育工作者和评论员兼小品文作家呢。近一年多以来,不断在香港报刊发表有关中英谈判及香港前途谈话的女社会活动家。她就是被人称为‘女强人’和‘理想主义者’相结合的那样风格的一位香港妇女。早在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成立时,我就认识朱莲芬女士了。当时,她随其丈夫、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吴多泰先生来京观光。那时候,几位香港新闻界的老朋友就曾向我介绍朱莲芬女士对一九九七年‘港人治港’等观点,有着相当精闢的见解和较完整的构  相似文献   

12.
认识朱莲芬女士已有10多年了。那是在1984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她陪同丈夫、全国政协委员吴多泰与会,就有关海南岛开发问题接受了我的专访。她那清晰的思路、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朱莲芬已是香港政坛的活跃分子,任第七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几年后,她成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熟悉朱莲芬女士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地道的专栏作家。10多年来,她以“思旋”为笔名写了数干篇精巧、隽美的专栏文章。1987年香港作家协会成立,她从1992年起连任两届会长。朱莲芬还是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她在香港企融、地产领域大展拳脚,颇有…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在美國紐約逗留期間,拜訪了婦女服裝設計師、美國華人女商會會長王芸女士。我發現,和她談時裝,是一種很大的樂趣。王芸女士祖籍中國上海,出生在台灣并在那里長大,高中畢業後移民美國西部學醫。有一次,當她去東部的紐約觀光,突然對那兒的時裝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轉到紐約時裝技術學院攻讀紡織設計專業。一九七四年從該院畢業,最初到美印(度)合辦的烏尔多公司設計少年服裝。一九七九年這家公司因故關閉,王芸女士以五千美元作資本,在紐約市中心一個二百平方米的展室內開辦了她自己的公司——LA CHINA。這是一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 《友声》2014,(1):34-34
<正>2013年12月5日,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副会长骆东泉前往上海华东医院探望"罗马尼亚的白求恩"——柯烈然大夫的遗孀赵婧璞女士,代表中罗友协向她表示亲切慰问和良好祝愿,祝她早日康复,幸福长寿。骆东泉还转达了全国友协领导对她的关怀和问候,希望她安心养病,安度晚年。赵婧璞女士感谢全国友协和中罗友协的关怀。她向骆东泉赠送了她撰写的《赵婧璞太太回忆录——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和  相似文献   

15.
2004年4月,雅诗兰黛公司发言人宣布,该公司创办人雅诗兰黛女士24日因心脏麻痹,病逝于纽约曼哈顿的寓所,她的年龄是个谜团,根据美国媒体推测,兰黛女士享年应在95到97岁之间,至此,一段横亘近百年的美丽传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春节刚过,两位不速之客就匆匆走进坐落在章江河畔的江西省赣州监狱。负责接待的警官一眼就认出了来者。他们是吉林省白城市建设银行的王若男女士和她的爱人。每年的这个时候,王若男女士总要不远万里从东北赶到赣州监狱来一次,看望一个和她非亲非故的罪犯。 这名罪犯叫林梵,4年多前逃亡时通过网络与王若男相识。于是,在两人之间,一场从虚拟世界到大墙内的拯救接力行动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社院院长何鲁丽,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中央社院党组书记刘延东会见了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大庆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珍女士。张永珍女士为中华文化学院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何鲁丽肯定了张永珍女士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培训人才所做的努力,感谢她为中华文化学院所做的贡献。张永珍女士为中华文化学院捐款@程鹏  相似文献   

18.
一位享誉菊坛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北京友谊医院的病房里度过了她最后的日子 ,2000年5月23日11时20分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2000年6月2日 ,大家去八宝山向梅葆女士作最后的告别。她静卧在鲜花翠柏围成的灵床上 ,神态安详。去送她的人很多 ,有领导同志 ,有文艺界的知名人士 ,还有很多戏迷朋友和喜爱京剧艺术的观众。梅葆女士是在1999年7月28日参加完庆祝中日邦交50周年赴日演出节目审查演出后 ,由长安大戏院直接住进医院的 ,经检查癌症复发 ,而且已经扩散。此时距她第一次乳腺癌手术仅7个月。这一切梅葆女…  相似文献   

19.
聽說從委內瑞拉來了位辦中文雜誌的女總編,也許因爲她是文人,靈犀相通,我欣然叩門拜訪了這位從異國來山東的中國女性——黄麗寶女士。黄女士今年四十五歲,祖籍廣東惠陽,出生在香港,一九七九年隨丈夫移居委內瑞拉。說黃女士是個文人,而給人的直觀感覺一點也不像。她既沒有那種  相似文献   

20.
埃勒维拉·伊瓦什库女士年过7旬,是“罗马尼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协会”的创始成员之一。作为罗国家电台原著名播音员,埃勒维拉女士曾两次到北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罗语组担任专家。在中国工作近3年的经历,使她对中国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她在中国工作期间,工作非常认真,从没休过假,连生病在床都不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