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怀超 《求索》2005,(1):38-39
一农地业主经营制是农业产业化一种实现模式面对影响丘陵区农业产业化的种种制约因素以及诸如农业生产规模小、比较效益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等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的思路,引导、鼓励农民在农地经营机制上大胆创新,通过租赁、转让、互换、抵押、拍卖、入股等方式,让农地使用权进入流通领域,加快农地适度规模集中,从而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扩大经营规模,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走出农地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业主发财、生态优化及农村稳定的“六赢”之路,是当前乃至今后一…  相似文献   

2.
论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是国家一项重要战略,农村土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区愈加多元化,社区信任持续弱化,并伴有社区规则、农民职业转型及市场交易风险等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农地流转市场扩展和土地规模经营。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根源于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及社会结构的二元悖论,本质上是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传统与现代的结构性矛盾。确立农地流转储备金制度、促进政府有效介入、打造社区共同体以及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降低农地流转市场中不确定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作为重要的推动者,政府应承担起保护稀缺土地资源、维护农民利益、做好农地流转服务工作的任务。实践中,政府存在缺位、越位等失范行为。鉴于此,应准确定位政府角色,转变服务理念和政府职能,积极引导规范农地流转、提供完善的服务,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以实现农地流转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付蕾 《创造》2002,(7):31-31
在当前连续数年农民收入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农村土地问题从“一连串问题”中凸显出来,成为阻碍农民增收的根本性问题。对此,国家出台了转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了农村集体和农户对所辖和所承包的土地可依法、有偿、自愿地转让、拍卖农地使用权,以期从根本上推动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张强 《北京观察》2010,(1):26-27
<正>农地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农地流转对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积极意义无庸置疑。在这个农地流转大潮涌动的时候,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何美然 《前沿》2010,(14):152-154
研究农地流转制度,不仅要注重正式制度和规范的探讨,也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分析;对于农地流转影响比较大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有:公有制观念、"长官意志"、平均意识、恋土情结、村规民约、血亲及熟人基础上的人际网络结构;农地流转制度创新,要充分考虑各类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方面,促进农地流转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农地流转和集中。为了正确把握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对此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认识。一、农地集中流转——农村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次  相似文献   

8.
吕江文 《政策》2012,(5):71-73
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大背景下,农地流转成为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农地流转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近年来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在实际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是保障国家粮食充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农地流转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等众多障碍。因此,采取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等一系列措施将有效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0.
黄贤金  高珊 《群众》2014,(3):68-69
<正>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了农村土地承包权担保功能,为发挥农村土地承包权融资、提升农业发展投资能力提供了新的制度"能量"。但当前农地流转仍存在流转经营效益不够突出、指标型管理、政府主导较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构建市场决定型的农地流转新机制。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城镇化及非农化发展水平地区农地流转的具体  相似文献   

11.
国外农业集约经营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农业经营集约是针对综合集约化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不同形式和特点而提出来的。近代的工业革命使农业集约化经营开始出现,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只有大力推动农业集约经营,才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城市作为一个人口高度密集地区,是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干预比较强烈、破坏比较严承的区域。一般而言,城市具有低自然环境资源储备、高耗能、高物耗、高环境污染的特点,相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言,城市生态系统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但城市建设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加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群众》1996,(1)
“一田制”它为山东高密市首创。它把过去的口粮田、责任田、经济田统一确定为商品田,由农民自由转让,承包面积不限。这种形式适宜于农民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观念相对平淡,依恋心理不强的经济、社会条件,“活田”余地大。“双田制”(两田制) 据农业部调查,这种形式最早产生于1986年,主要应用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增长最为明显。各地的具体形式也有差别。有的叫口粮田、商品  相似文献   

14.
农地经营权流转对于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还存在着结构不协调、规模偏小等问题,流转期限不相匹配是重要原因之一。农地经营权流转期限是转出户、转入户以及村干部三方博弈的结果,而较长的流转期限是现代农业发展所必需。事实上,转出户、转入户和村干部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都将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做出符合自身的最优行为选择。延长农地流转期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土地的优化利用,是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尖锐的主要方法。为此,要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民就业创业扶持,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创新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兼顾转出和转入双方合法权益;强化村干部管理制度,防止其贪腐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24):16-17
9月14日下午,实地考察了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等行为的查处情况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组专程来到了吉林市桦皮厂镇便民服务大厅。桦皮厂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在服务大厅。  相似文献   

16.
在综述、分析国内专家学者关于农地流转"非粮化"以及农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等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关于农地流转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侧重变化,并提出应强化粮食安全和农民权益在农地流转综合目标体系中的首要地位,丰富农地流转"非粮化"以及粮食安全概念内涵等。  相似文献   

17.
齐岳 《北京观察》2014,(12):46-46
正近期,涉及土地的新政策由中办和国办联手推出,再次体现出权威性。这份《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终于实现了金融市场关于土地改革的预期,引发一片欢呼。这份文件并非"破天荒"而来,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沿革,背后是土地实际使用权的不断盘活。从邓小平肯定小岗村十八人契约起,我国开始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大幅释放了农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提升了粮产量,最终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内使得我国可以用全球7%  相似文献   

18.
<正>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一次在立法层面上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词,用以涵摄农地利用与变动的各种具体形式。十多年过去了,农地流转依然存在种种观念上的羁绊和制度上的困境,难以顺畅运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9.
凌经球 《桂海论丛》2012,(6):56-61,1
推进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破解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目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是西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总体状况不理想,既有制度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缺位等外部因素制约,也有非农就业比重低、生产效率低以及地块细碎等内部因素障碍。要从统一思想认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规范政府管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加以整体推进,才能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类型,流转方式的改变会重组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研究发现,分散式农地流转催生新中农阶层,该阶层构成当前农村社会生活和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农地集中大规模流转则将新中农阶层推向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加速农村精英流失,使社区公共事务和村庄治理丧失积极分子,农村社会秩序维系及其接应国家政策的能力面临困境,农村社会稳定受到影响。研究认为,政府应正视分散式流转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支持、保护和引导新中农阶层在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