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电影产生于十九世纪,繁荣和发展于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深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艺术类型,对青少年观众的审美教育影响深远.传统的影院观影,因为存在“审美距离”,所以均是“观赏型观影”,青少年观众的“审美体验”受制于编剧和导演的“审美叙述”,形成青少年观众与编剧和导演之间的“审美主体间性对话”,青少年观众可以获得较为完整和稳定的审美体验.“VR电影”的发展打破了“审美距离”,在“现实世界”、“想象世界”之外新创了“虚拟现实”,青少年观众“深度浸入”,甚至参与“VR电影的审美叙述”,形成更为复杂的“审美主体间性互动”.同时,因青少年观众自身主体构建的“未完成性”和“波动性”等,也容易带来部分青少年观众审美体验过程中的“情感亏空”以及“价值偏离”和“伦理混乱”等问题.因此,未来的VR电影创作者如何在保证VR电影的美学和伦理学的底线和边界的前提下,重新创立一整套适应VR电影的电影叙事语法和生产法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的审美情趣和理念呈现出个性化和开放化、感性化和行为化、流行化和与世俗化的趋向。当代青年的艺术审美体验出现的缺陷,应在切实加强学校以艺术教育工作、引导青年摆脱娱乐文化的低俗情调、提升网络的审美文化价值诸方面做细致的工作,以提高青年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3.
现代技术的无限膨胀和扩张,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技术造就的人的视觉刺激的麻木与冷漠,机械复制造就的无限重复性和单调性,使人们缺乏自由心灵的动感写真.因此,站在人类的生存状态方面,美学必须为自己发言.对美育学科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势在必行.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情感教育,更应该从人类怀有彼岸理想的"诗意地栖居"的哲学传统中寻找理论和思想支柱,以培养人们精神家园的诗意情怀为主要内容;同时又要对当下艺术审美现象和其它审美文化现象关注、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审美素质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因素,是人审美意识系统综合水平的表现,当代青年的审美素质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青年审美素质的正确把握,对于青年文化水平、道德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均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部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历经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6.
审美人类学者研究的一个突出动机是努力沟通人类学与美学,从而发现人类原始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因素,为现代人提供物质精神的借鉴。人类文化具有的审美功能为此项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切入点。对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深入发掘,操作上综合实际调查和理性思辨的方法,揭示人类原初文化与现存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寻找到“原始的他”和“现在的我”之间的关联,使原始文化的审美功能唤发出时代的新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化诗学"与"审美诗学"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研究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正是对后者的反拨。如果说审美诗学是"现代性"语境的研究方法,那么文化诗学无疑属于后现代语境。文化诗学这一研究路径的出现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三大转向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最有代表性地体现了这种转向。在操作层面上,迄今为止,我们所说的文化诗学大体有三种研究模式:"主体——文化心理研究模式"、"语境化综合研究模式"、"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已进入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随之改变,动画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所拥有的属性和领域越来越宽泛,当代动画也随之出现了媒介化、真实化、奇观化、狂欢化等新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动画美学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趋向,在世界范围内打破了单一的西方审美模式和观念。各种视觉文化均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它们在一定的时期和阶段是可以兼容的,也是能够独立生存的。  相似文献   

10.
论女性审美文化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以女性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文化是以男性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为依据形成的。它将女性身体物化、消费化,使女性丧失了自由发展的空间、降低了自我生存的价值,给女性自身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女性审美文化应从性别理论分析的角度,从国家、社会集团、文化界3个层面加以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1.
论审美体验     
对审美体验的研究要从审美感兴和审美意象两个层面及其关系进行。审美感兴是对审美活动心理学特点的概括,对审美意象的考察会进一步揭示审美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交融,是客体形式引导审美主体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2.
审美关系即内在于审美现象中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审美现象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多样化关系决定着美的形态的多样化生成。本文旨在透过一些审美活动中的典型现象来洞见审美关系的丰富性、多元性。  相似文献   

13.
王倩 《工会论坛》2003,9(4):115-116
在宏观报告文学的文体结构背后有其特定的心理结构与文化内涵。宏观报告文学作家普遍具有自觉的使命意识和很强的参与意识。大变革时代读者的审美期待也为报告文学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同时告诉我们 :报告文学的审美品格应是“参入性”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身体一直受到男权中心文化的歪曲和盗用.当女性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身体对她们而言仍是个难以把握的"雷区".只有在女性的躯体被看成与女性的主体具有统一性时,"身体写作"才终于浮出了水面,女作家才得以以主体的眼光充满自豪地对身体进行审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审美文化与民族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特定的审美文化从属于特定的文化形态:审美文化的内涵包括群体的共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艺术性的物化产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等方面.本文从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论证了传统美学的重大缺失和根本弊端.并论证了审美文化理论研究具有"开拓新的领域"、"重写美学史"、"新的思维与新的方法"及"创建新的学科"等五个方面的创新性意义.审美文化的理论研究是当下中国美学研究走出困境、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三个部份,分别论述了公安文学作品中的丑陋形象也具有审美意义;对"审丑"与"审美"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传统文化、不同的民族和不同地域背景下的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审美心理;在公安文学中丑美相生相克的原理.表明在公安文学中存在着相当的丑陋形象本属正常,符合公安文学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审美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的审美范畴,审美理想与审美创造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整个审美活动中,审美理想不仅是审美创造的前提和中介,导引、规范着主体的审美创造活动;同时,审美理想还是审美创造的巨大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审美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的审美范畴,审美理想与审美创造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整个审美活动中,审美理想不仅是审美创造的前提和中介,导引、规范着主体的审美创造活动;同时,审美理想还是审美创造的巨大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文艺审美超越是我国现代语境下文艺理论和美学新发展应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系统的关节点.文艺审美超越主要包括审美愉悦、审美和谐、审美自由三个递进层次,以及时空性超越、介体性超越、诗意性超越、灵应性超越四个构成维度,具有内在性、生成性、开放性、升华性、独特性五个基本特征.它是在形而下与形而上、经验性与超验性、有限性与无限性、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相度圆融中动态生成的,审美升华能力的提升对其有着关键性作用.文艺审美超越强调对现实超越和自我超越的一体化,其精神特质和价值指向在于个体自我的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并以超越之美而为美立极.  相似文献   

20.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受到了以娱乐化、世俗化、庸俗化为代表的泛审美观念的影响。影视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以其特有的形式在构建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建构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路径:一是"筑"结构,"转"思维;二是安好"探照灯",做好"守门人";三是"两个相关教育"齐手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