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脊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公民导刊》2010,(1):46-47
<正>党的隐蔽战线工作是党和国家革命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是党的钢铁脊梁,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隐蔽战线工作是党和国家革命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是党的钢铁脊梁,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  相似文献   

3.
《春秋》2018,(5)
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习近平烈士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魂灵,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化身。为了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  相似文献   

4.
袁恒杨 《黄埔》2013,(3):17-18
那些为祖国统一、民族崛起而奋斗的黄埔先驱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成为黄埔军校留给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黄埔精神至今仍是振兴中华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及世代后人。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黄埔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传承黄埔精神,必须坚持弘  相似文献   

5.
50年前的战争风云早已消逝,但抗日的民族团结精神却光昭日月,永不磨灭。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团结精神,今天我们深刻理解它,对于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统一、繁荣富强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布热津斯基曾倡导美国推行"智能帝国主义"政策,即利用隐蔽的秘密行动来维护、扩大美国的战略利益。近代史上中国的衰落、民族的苦难始自鸦片战争,但是,这场战争其实并非单纯是一场军事战争,同时也一场运用"智能帝国主义"谋略的战争,涉及到利用清朝的腐败官员、内应来达到战略性目的,人们研究历史时往往重视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而忽视英国运用"智能帝国主义"手腕的重要作用。今天中华民族接近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时刻,重新研究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智能帝国主义"谋略,对抵御西方故伎重演和历史悲剧再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对青年的态度是复杂的,他早年从进化论的角度肯定青年,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经历了"四·一二"事变之后,鲁迅看到了青年群体的复杂性,对青年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并由此而放弃了进化论,但他并没有对青年完全失望,他看到了那些消极颓废的青年,也看到了那些积极前进的青年,而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税的脊梁     
税有脊梁吗?税的脊梁又是谁?是那些在无数个朝霞初上的早晨,在无数个月落繁星的黑夜中,默默工作的人吗?是那些在一次次特殊行动中,在一场场危险的较量中无私奉献的人吗?是那些身着制服,使国家繁荣昌盛的税务执法人员吗?是,他们就是税的脊梁。他们是税的脊梁,维系着税收工作的正常运行;他们是税的脊梁,挑起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他们是税的脊梁,用税法之剑铸造了税之魂。只有他们是税的脊梁吗?不,还有你、我,我们每一个纳税人,都是税的脊梁。重庆市一名9岁小学生张双,在唱歌比赛中得了1234元奖金,面对自己第一次收入,她毫不犹豫地缴纳了自…  相似文献   

9.
邓群 《当代广西》2005,(16):35-35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60年前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精神最激昂的奔涌。无论时空已拉开多远的距离,铭刻于民族脊梁的标记都如满天的繁星般璀璨而不朽。我们一遍遍回顾历史,正是我们对过去、对未来、对自我的重新认同。纪念历史的人将和被历史纪念的人一样,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8,(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全体中华儿女要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为持续办好《圆中国梦》专栏,现特向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广泛征集"圆中国梦"主题短文征文活动,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让我们共同分享那些刻印在生命中  相似文献   

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代杨慎这首著名的《临江仙》,前些年还曾伴以谱曲在亿万电视观众耳边回荡。过去几千年来,我们古老的神州历经灾祸,却是多睢兴邦,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地挺起脊梁,并有了今天在世界上的再次崛起,当然是整个民族百折不挠勤恳实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有着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祖国。对那些因民族战争出现的历史人的的评价,应该从多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气节观在古今历史人物的评价中,一直是个突出的标准。崇尚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气节是必须考察的标准之一,但不是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郭婷 《创造》2019,(2):75-78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3 年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说:“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2015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相似文献   

14.
辛旗 《统一论坛》2005,(4):10-11
弘扬抗战精神,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既是我们对60年前的这场民族救亡战争深刻反思后的历史总结,更是包括海内外华侨华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什么是抗战精神?如何去弘扬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每一个中国人去认真思考和总结。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弘扬60年前中国人民和军队浴血奋战所铸造出来的民族精神,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凝聚力量,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族的高度共识和统一,说到底是因为这场战争是国家救亡之战,是…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14)
<正>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俞正声表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同胞共同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牺牲的英烈忠魂,这其中就包括许许多多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而牺牲的台湾少数民族先烈们。俞正声高度肯定台湾少数民族为反对"台独"、发展两岸关系所作的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话剧院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完成了大型史诗情景话剧《脊梁》这部洋溢着新时代昂扬激情的剧作。该剧场面宏阔雄壮,令人鼓舞,催人振奋,是一部难得的主旋律舞台艺术作品。《脊梁》创作时间虽短,仍取得成功,这归因于以下几点:一是它的史诗品格。全剧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人民、立足于发展的百年奋斗史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让观众充分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觉醒与重生》取材典型,剪裁得当,既有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也有敌后战场的顽强拚搏,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不屈和坚韧。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应该为之而自豪,更应对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的民族之魂,并挺起民族脊梁的先烈们,送上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民族共同体来看待的关键,是证明组成它的56个民族具有一体性(即内在统一性),并澄清其一体性的核心义涵、形成的历史纽带和维系的根本观念。因此,中华民族一体性的核心义涵是国家政治认同;中华民族一体性形成的重要纽带,应该是在民族与民族、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起中介、缓冲作用的"混血"民族及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一体性的长久维系,在深层次上须有国家统一稳定观念、民族平等团结观念、思想多元通和观念和文化多源共建观念。  相似文献   

19.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改革开放中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干干万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件艰巨而持久的教育工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几千年来,它哺育着炎黄子孙,激励着所有奋发有为者,造就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中小学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乃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促进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特对以下几个问题谈点粗浅意见。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其相应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不仅具…  相似文献   

20.
正在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包括藏族僧俗民众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各阶层、各政党、各团体、各宗教派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一致御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热爱祖国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