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进步知识分子普遍重视唯物史观,并自觉地将其传播到社会,使之在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为民众所接受,成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其中,各种新的文艺作品都为此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和启蒙作用。郭沫若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其历史观的变化也反映在他不同时期的历史剧创作中。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创作中,郭沫若自觉地融入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内容,如人民观、由贫富对立而形成的阶级矛盾及意识等,并与历史上侠义之士和民众反抗统治者压迫及暴政的正义行动,追求自由、平等及人的解放等现代精神,以及向往光明、追求进步的历史取向有机结合,不仅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也有效强化了唯物史观的社会传播效果和广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郭沫若留给了世人《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三部历史剧作,另一些创作计划却由于"种种原因"付诸东流。归根结底,是时代、性情和环境决定了郭沫若的"写"与"不写"。  相似文献   

3.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12,(11):69-72
1962年4月,郭沫若应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陈白尘的邀约,为拟于该刊5月号发表的毛泽东《词六首》撰写诠释文字。事情的起因是:这年年初,《人民文学》编辑部致信毛泽东:"最近我们辗转搜寻,找到了您的几首诗词。正因为是辗转搜寻到的,所以不知有无讹误,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在北京的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这里原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的花园,和珅被嘉庆皇帝抄家赐死后,花园遂废。同治年间(1862-1874),此处成为恭亲王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1912-1949),恭亲王的后代把此处地产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修建成中西式结合的庭院。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的“女神”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力明 《春秋》2009,(3):44-47
郭沫若的名字对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博学多识,学富五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艺术界、历史学界,都有极高的地位。他一生有多次婚姻,甚至有跨国婚姻,他的第一部诗集名为《女神》。因此,我们把他这些同时并存的夫人们也称之为“女神”。  相似文献   

6.
叶挺是一员战将,平时写诗并不多,但他写于狱中的《囚歌》却极有名。说起这首诗的面世,与郭沫若有直接的关系。叶挺与郭沫若结识很早,北伐时期,郭沫若担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行营秘书长等职;叶挺则是一战成名的“铁军”独立团团长。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使郭沫若与叶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相似文献   

7.
《长生殿》与《桃花扇》作为清初拱映历史剧坛的“双子星座”,他们在选取史料进行艺术创作时所进行的历史观照是不同的.前者借史写情,后者借情写史,把对历史的观照放在服从主题和结构的需要上,努力达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和谐统一,虽各具特色,但都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成为历史剧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9.
毛泽东是深谙知识分子独特作用的政治家。在现代文史作家中,鲁迅以降,毛泽东最为看重的是郭沫若。几十年间,毛泽东一直关注郭沫若的各类文字,或推崇弘扬,或借题发挥,或假途伐虢,总之,通过郭沫若的诗文,将"文治"发挥到了极致。"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推崇郭文,最为世人熟知的便是将《甲申三百年祭》列为中共整风文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与交流》2001,(1):35-35
  相似文献   

11.
12.
郭沫若与儒家文化关系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永干 《求索》2008,(8):184-186
郭沫若与儒家文化有着复杂的关联,他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与接受体现出他以儒家主体哲学为基础的独特的“个性”意识,他以王阳明“心学”为导引,融构出独特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同时,他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与肯定在其诗歌与戏剧创作中也有着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葛桐 《青年论坛》2006,12(6):121-124
自传写作一般是在作者自身的社会阅历、思想认识、写作的时间和环境以及社会声望等诸方面条件达到成熟之后,当然,一个基本的前提是身份的成熟所引发的自传意识的具备。当作者开始进行自传写作时,也就意味着他自身的特殊身份已经开始发生效力,作家自传包含了一种独特的气韵,个人的气质贯穿其中,也是最能见出作家性情的文体。  相似文献   

14.
1949年以后郭沫若在学术上多次变化的种种表现,是有时代原因的。他从大革命时代开始便投身革命,将学术与文艺服务于现实斗争需要。他所扮演的角色是战斗火线上的匕首、投枪、革命军中的马前卒。本文主要探讨郭沫若自二、三十年代开始,关于中国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的论点,以及对某些历史人物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诗四首     
一 扬州瘦西湖扬州一梦千年觉,江边半饮万里泉。红袖白桥昨日事,瘦湖小调今犹妍。石上五亭明月处,萧声几缕翠竹帘。红影绿波笑语过,小舟荡入隋柳前。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解放后的表现让人遗憾——例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正因为这种种表现,他身后的是非也就多了起来。郭沫若所以有这样的“荣幸”,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对名位的孜孜以求——“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为了得到心目中的名位,他当然只有先付出自己作为文人的横溢才华和铿锵文辞了。  相似文献   

17.
陈占彪 《桂海论丛》2007,23(5):20-23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郭沫若是心向政治的,他踏入学术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或无聊,然而,他又不甘于做那种与世无涉的学术"蠹鱼",身为"革命的学术家",他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渗入到学术研究之中,使得学术与政治两者因此得以沟通,学术最终成为郭沫若参与社会、介入政治的另一种方式,他的学术实践的成绩与失误皆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时期众多女性题材创作中,巴金与郭沫若独树一帜,为我们创造了截然不同而又曲妙同工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他们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的深入分析,探析作者的创作本意,解读男性作家视角下的女性群象。巴金以人道主义情怀构建女性形象,郭沫若以政治化口吻将女性书写成时代洪流中的战士,但他们以自身女性题材书写丰富和拓展了新时代女性群像。  相似文献   

19.
诗两首     
南郊公园洞府别肝列乳钟,森罗万缘寓姿容。亭台松竹相依伴,曲水流觞旧友逢。  相似文献   

20.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郭沫若是心向政治的,他踏入学术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或是无聊。对于学术,他一方面看重乾嘉学派的勤谨功夫;另一方面,他又不甘于做考证材料真伪层面上的“蠹鱼”。身为“革命的学术家”,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入到学术研究之中,使得学术与政治两者因此得以沟通,学术最终成为他参与社会、介入政治的一种方式,他学术实践的成绩与失误皆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