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惠民老家有句骂人的方言叫“不贪业”,意指不干正事、不务正业之人。而对一心一意、千方百计干正事的人,则禁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人真贪业!”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都需要干正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贪业”人才。“贪业”,生活才富有意义,生命才更有价值,人生境界才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人才争夺战越演越烈,各地纷纷制定优惠政策,降低人才引进的“门槛”,拆除城市“围墙”,打破户籍、性别、身份、学历等障碍和壁垒,千方百计地引才纳贤。人才引进后,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留住人才。人们的习惯思维和做法中,总把留住人才和人才的流动分割和对立起来,因此有一个正确认识人才“流”与“留”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福垣 《求知》2000,(8):43-43
当前,各地人才引进呈现轰轰烈烈、蒸蒸日上之势。然而,人才引进也有不和谐之音。如有的部门和单位在引进人才中片面追求高学历,结果使引进的人才“大才小用”,造成人才浪费;有的在人才引进中草率行事,只要是人才就引进,结果使少数引进的人才专业不对口,作用难以发挥;有的借引进人才之名,招募自己的亲朋好友,结果有名无实,有人无才。凡此种种,给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刘振春 《行政论坛》2022,(4):147-154
“候鸟型”人才作为人才资源的一种特殊类型,越来越受到各地尤其是“候鸟型”人才流入地党委政府以及企业等的普遍重视。如何引进和使用好“候鸟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省域人才工作中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通过对海南省“候鸟型”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海南省在引进和使用“候鸟型”人才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举措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四个方面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研究认为构建省域“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的基本路径在于:全面打造“候鸟型”人才发展战略格局;持续优化“候鸟型”人才配置体系;科学构建“候鸟型”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健全“候鸟型”人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组合”意识是搞好组织工作的必要条件。加强人才工作也应有“组合”意识。引进上注重“配套组合”。在招才引智时,注重领军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配套”招引,实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同步”招引,急需型人才与实体项目的“对接”招引。  相似文献   

6.
庞统是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其才华与诸葛亮相当。但他却有两次“面试”失败的经历。一次是,东吴名将周瑜死后,鲁肃恐自己难以胜任其职,便向吴王孙权举荐庞统。孙权约见庞统,见其相貌怪陋,便心中不悦。试其才学,问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答日:“不必拘泥,随机应变。”又问以其与周瑜相比如何,答曰:“所学与周大不相同。”仅  相似文献   

7.
古人把天下之才分为”成才、奇才、散才”,这”三才”各有其长,各有其短。见识高远.品行笃厚,知识全面,有出包管理能力,但缺乏独特专功的人为”成才”;在某一方面、有奇特超人之才.而在其它方面平常的人称为“奇才”;德才平庸.无一专长,但放在哪里都能忠于职守,相容性较强的入为“散才”。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不能领悟‘”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之道。虽然本单位人才济济,但是由于不能根据每介入的特点,量才使用,合理安排,使得一些有抱负有专长的“成才”、‘“奇才”才华得不紊IJ施展.有的“跳槽”,有的…  相似文献   

8.
“做官”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做到“官路”畅通、一帆风顺,“常提醒”才是上策。这就要求多给自己敲敲“小木鱼”、打打“预防针”、下下“毛毛雨”。只要多“留神”,就能少栽跟头、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人才的作用,人才的流动,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股潮流。明智者,招才、选才、聘才、引才、挖才。用才,不惜从代留住有用之才;有才者,求职、应招、选业、挑岗、择主、跳槽,立志于大展雄才;理才者、考才。审才、试才、育才、荐才、评才、扬才、导才、管才、努力探索选才理才用才之道已经形成一大发展的新趋势。这一潮流与趋势,有力地促进了人才的“流”与“留”的发展,唤起了全社会对人才的尊重、爱惜、留住并充分发挥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近闻某市一中心医院“下岗教授出国上岗”的消息,看后如鲠在喉,不吐不快。35岁的张某是该医院去年从西安一高校附属医院引进的一名副教授,也是目前该医院唯一的心血管内科副教授。今年3月,刚满一年试用期的他提出同医院签定正式聘用合同时,却被单位拒绝了,原因是他在试用期间个性太强,脾气太坏,虽然医疗技术过硬,但是对科室主任常有逆耳之言,同科室的人称他是“技术高、棱角尖”的“怪才”。下岗后的张教授在经过两个月的孤独、落寞后,被迫上网求职,不久,他就被新加坡一家医院高薪聘用而“放逐”他乡了。  相似文献   

11.
“舍己”与“正己”之说出自《黄石公三略·下略》:“舍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乱之招,顺者治之要。”意思是说,教育者如果把自己排除在受教育者之外而去教育别人,这种教育必然行不通,行不通就会导致教育结果的混乱。与此相反,只有先端正自己的言行而后去教育别人,才顺乎常理,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也才符合教育的规律。由此反思当代教育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与道德教育者多“舍己”、少“正己”有直接联系。道德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人耳、人脑,更要使其落实到日常生活行为中,逐渐…  相似文献   

12.
吴玲 《民主》2008,(1):48-48
报载,为解决地区间人才不平衡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类人才到工农业生产一线参与跨地区的技术开发、培训、服务等工作,黑龙江省成立了“人才共享”协调工作组,主要研究解决在实施“人才共享”和人才与项目对接中出现的问题。据报道。该省对于高层人才和省内急需人才实行“双职双薪”,建立“双套人事关系”“科研成果双方共有”“人才共同使用”“双方单位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13.
“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原义,是说有一些“新官”刚上任开展工作热情有余,但时常虎头蛇尾,难以持久。现在这句话却比较流行,不少同志反其意而用之,主张“新官”上任就应该“烧火”,说这才像个开拓型的干部。对此,笔者议异。  相似文献   

14.
当人才资源被国家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首要资源与第一要素时,当几乎每个企业都把“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等写进企业的理念时,人才的价值一路飙升,人才热急剧升温,对“人才”的内涵、“人才”标准的议论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5.
袁浩 《党政论坛》2013,(3):64-64
一是人才变“奴才”。大凡人才一般都有独特的爪.陛,倘若领导干部认为其“不听话”、“不合群”,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冷落、压制甚至打击人才,极易使人才奴性化。由“谔谔之士”变身“诺诺之徒”,以领导的思想为思想,以领导的意见为圣旨,从而彻底丧失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清水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但是,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很好适应发展需要,人才引进、竞争、激励、流动等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步伐。为此,我县提出,要建立“精管细理”、“外引内聘”、“激励关怀”、“有为有位”的育才、引才、留才、用才机制,以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导向问题至关重要,导向就是“指挥棒”,导向正确就能树起一面旗帜,点亮一盏明灯,起到强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生态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沃土”。生态好,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实践充分证明,正确的导向是优化人才生态环境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形势下,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必须坚持用好“五个导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实践证明:人才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发展事业的“重头戏”;人才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当前,我们在以科技谋发展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的差距、是能否用好人才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大会,提出了党管人才的要求,并明确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工作职责,要求组织部门做到“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那么,作为组织部门如何通过“四管”,切实肩负起“牵头抓总”人才工作的职责呢?结合扬州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组织部门在“牵头抓总”中要注意以下一些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搞了多年的新闻宣传报导工作,除了落得个头发日趋稀少之外,还得了个绰号──吹鼓手。 “吹鼓手”,这三个字听起来让人感到有些硌耳朵,大有讽刺和贬低之嫌,乍一听真让人心里不痛快。可仔细一琢磨:嘿,这不是抬举咱嘛!您想啊,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手”?这可不是瞎封的。如果一个领导者有能力、有水平、有政绩,工作有方且有领导艺术,才能够当“一把手”或“二把手”;一个人歌唱得好,动听感人,倍受人们的称赞,才有可能当歌手;运动员有成绩能刷新纪录,才有资格当选手;在生产工作中能吃苦耐劳、节约降耗、超额完成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