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势变更原则是应对合同赖以成立的环境或基础发生的异动这一问题的一种原则。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情势变更原则的研究和司法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立法例,而我国有关情势变更司法解释的实施,在现实中不免要借助外国法上"情势变更"这一"奎宁"才能完善。  相似文献   

2.
纪思源 《法制博览》2014,(2):124-125
新《旅游法》于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纵观这部法律主要包括旅游规划、行政管理、旅游服务合同等内容,是一部综合性的单行法,更多体现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公法性质。旅游合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市民进行身心放松、追求高质量生活品质的产物,在旅游合同中情势变更导致违约的情形是多样的,辨明情势变更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准确适用该原则应成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情势变更原则是在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损益平衡原则,旨在促进契约公正与交易公平。在中国,自2009年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之后,面对中央及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于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利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发源于德国的刑事诉讼制度,紧接着便在民事诉讼、行政上诉等上诉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在在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等其他复审制度也蔓延起来,因而这一原则也成了复审制度中的普遍性通用的原则。我国也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先后在刑事诉讼、行政处罚、行政复议中确立了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尤其在行政处罚的行政复议中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的适用更加的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5.
穷困抗辩权是立法给予赠与人的一种优待,使赠与人在陷入穷困时有权基于情势变更原则拒绝履行合同。但是,我国合同法第195条对穷困抗辩权的规定并不完善,需要细化其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在有条件地维护赠与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弥补受赠人的损失,使合同当事人能得到相对公平的处理结果,使社会关系能够保持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分别阐述该原则在国际民商事合同法律内的具体应用,包括选法时间、适用范围、选法方式三个方面,最后提出完善该原则在国际合同法律中适用的有效措施。力求通过借鉴国外模式、完善当事人选择内容、明确意思自治适用限制等方式,对该原则在现今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做出了必要限制,使其在国际民事合同中的应用更加灵活高效,促进国际商贸交易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纪睿哲 《法制博览》2022,(11):148-150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持国家秩序稳定,是情势变更所追求的目标.随着《民法典》的颁布施行,情势变更在第五百三十三条中得到法典化、制度化,并且当事人的法院接入诉前再交涉义务也被纳入法律效果.而这一立法成果,可以视为国内立法进一步接轨国际先进立法的标志.例如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封锁、闭城、隔离等防疫措施,都对本文所讨论的商业租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控股股东通过不正当地行使其控制权的手段来侵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恶意违规操作牟取利益的现象日益泛滥。在此背景下,是否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引入衡平居次原则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剖析衡平居次原则的基本理论如背景渊源、演变过程、背后的理论基础及其理论及司法实践价值,对该原则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条件进行梳理,探求是否应该在我国引入衡平居次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民营企业家犯罪逐年递增的事实,凸显了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着严峻的刑事法律风险。之所以如此,首先应归咎于民营企业家自身存在主客观方面的缺陷,而缺少公平和诚信的营商环境以及刑事司法中存在的误区也是重要的风险成因。要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降低民营企业家的刑事法律风险,前提是树立积极主义刑法观,重视适度犯罪化的预防功能和去重刑化的教化功能。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应当坚持刑法的谦抑性,谨慎适用"先刑后民"的司法模式;另一方面则应当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对司法推定犯罪目的的做法进行严格限制,在无法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时就应当遵循"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孟斌  毛艳艳 《法制博览》2022,(15):74-76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确立了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权利,但在该项权利的性质及司法适用路径上存在一定困境及争议."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说可解决前人理论未能解决的困境,更符合司法实践需求.以此为基础,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司法适用应采纳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理论,注意合同解除权的限制条件,逐步淡化《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田彬 《法制博览》2013,(9):153-15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强迫交易罪的发生频率大幅增加。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强迫交易罪进行了修订,进一步细化了强迫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根据刑法"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某一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法律的明文规定。就强迫交易罪而言,其犯罪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产生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其客体和客观方面,这对于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在司法实践中处理案件遇到的问题,对相关困惑和难点加以分析,补充性的对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加以分析,对强迫交易罪在司法实务环节与他罪的区分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2.
姜腾昊 《法制博览》2015,(8):116-117,113
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一直是合同法中的重点问题,在责任认定的众多原则中可预见性规则举足轻重,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在合理限制损害赔偿范围中是频繁适用该原则。顾名思义,该原则的内涵在于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在可预期的范围之内,这种设定不仅保护了受害人利益,同时合理分配了损害风险,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尤其是司法实践领域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立法中我国同样承认了可预见性规则,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效果差强人意,这种现状有违该原则设立的初衷,不利于双方利益风险的合理分配,进而阻碍了市场交易公平效率的展开。反思我国可预见性规则司法适用中的不足,完善该规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秦美虎 《法制博览》2023,(14):82-84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其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一直是司法管控的重点。国有企业关联交易,是指国有企业与其关联人之间通过采取一系列相关法律行为,从而实现资源或者义务转移的活动。合理的关联交易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经营中的不必要环节,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但事实上,不少国企对如何规范关联交易、防范关联交易风险认识不够全面,造成从事关联交易过程中,关联方利用其特殊地位、通过关联交易侵害企业利益等现象严重甚至存在种种不合规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国有企业关联交易的表现形式及法律风险进行梳理,为国有企业规范交易秩序、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祥静 《法制博览》2024,(12):42-4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易已成为现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交易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如虚假宣传、数据泄露和支付风险等。通过从民商法角度探讨如何保护网络交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分析了网络交易的特点和挑战,包括信息不对称、合同执行困难和司法管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以加强网络交易的安全保护。包括需要综合运用民法和商法的原则和规定来保护交易参与者的权益。在立法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交易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划分;在司法实践中,应加强对网络交易纠纷的处理和解决机制,并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赵勤砚 《法制博览》2023,(11):132-134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了合同解除权问题,在合同陷入僵局时赋予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能够让违约方在合同中“脱身”,提高民事交易的效率。传统理论认为违约方不具有合同解除权,但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的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案例,在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问题研究上,需要从立法上赋予违约方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的合同解除权,完善《民法典》关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规定存在的理论逻辑问题,使得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更适合司法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倘若原告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原告必须先确认法院的受案范围,据此才能提出明确的诉讼请求.总而言之,这是原告对自身诉讼权利的处分.可是在司法实务中,法律职业者通常将"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和"明确诉讼请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相混淆,且模糊处理.这无疑会损害到诉讼当事人的相关利益,甚至可能导致司法不公的现象.本文将以举证...  相似文献   

17.
郭梦琳 《法制博览》2013,(9):107-108
房屋在中国一直处于一个刚性的需求,有关购买房屋的有关政策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大问题。因为国家的房产政策不是恒定不变的,所以在签订购房合同之后,房屋的首付比例会做出调整,购房者甚至会失去了原本拥有的购房资格。我将从这两个角度对签订购房合同之后完成购买房屋的物权转让手续之前出现的情势变动进行一个法律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一直是我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我国法律体系内,违约责任承担的具体方式为实际履行.虽然违约方不能逼迫对方主动解除合同,却无法行使法定的解除权,导致双方进入交易僵局,同时也对社会经济效率产生严重影响.从我国通过典型案例允许违约方在条件适用的情况下解除合同至今,司法实践也在逐渐优化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这一理念,并不断...  相似文献   

19.
郭灿 《法制博览》2013,(6):110-11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著作权案件纠纷逐渐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实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适用或者参考美国的"红旗规则"以及"避风港原则"来解决此类案件,此类原则的合理性却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立法对公民性自由权利的保护存在不全面、不协调的"碎片化"问题。猥亵犯罪及其关联罪名在司法适用中也常常出现冲突,存在"猥亵"与"强奸"的关系不明确、"猥亵"与"侮辱"的界限不清晰等问题,难以有效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从维护刑法的稳定性角度,解决上述问题不必通过修改法律的方式,司法者可以在现有理论框架内,灵活运用体系解释方法,在刑法规范体系内部处理猥亵关联罪名的竞合问题,在刑法体系外部协调刑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的适用冲突,从而实现"碎片化"到"体系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