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情势变更原则是应对合同赖以成立的环境或基础发生的异动这一问题的一种原则。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情势变更原则的研究和司法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立法例,而我国有关情势变更司法解释的实施,在现实中不免要借助外国法上"情势变更"这一"奎宁"才能完善。  相似文献   

2.
纪思源 《法制博览》2014,(2):124-125
新《旅游法》于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纵观这部法律主要包括旅游规划、行政管理、旅游服务合同等内容,是一部综合性的单行法,更多体现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公法性质。旅游合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市民进行身心放松、追求高质量生活品质的产物,在旅游合同中情势变更导致违约的情形是多样的,辨明情势变更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准确适用该原则应成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情势变更原则是在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损益平衡原则,旨在促进契约公正与交易公平。在中国,自2009年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之后,面对中央及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于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利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发源于德国的刑事诉讼制度,紧接着便在民事诉讼、行政上诉等上诉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在在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等其他复审制度也蔓延起来,因而这一原则也成了复审制度中的普遍性通用的原则。我国也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先后在刑事诉讼、行政处罚、行政复议中确立了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尤其在行政处罚的行政复议中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的适用更加的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5.
穷困抗辩权是立法给予赠与人的一种优待,使赠与人在陷入穷困时有权基于情势变更原则拒绝履行合同。但是,我国合同法第195条对穷困抗辩权的规定并不完善,需要细化其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在有条件地维护赠与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弥补受赠人的损失,使合同当事人能得到相对公平的处理结果,使社会关系能够保持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分别阐述该原则在国际民商事合同法律内的具体应用,包括选法时间、适用范围、选法方式三个方面,最后提出完善该原则在国际合同法律中适用的有效措施。力求通过借鉴国外模式、完善当事人选择内容、明确意思自治适用限制等方式,对该原则在现今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做出了必要限制,使其在国际民事合同中的应用更加灵活高效,促进国际商贸交易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纪睿哲 《法制博览》2022,(11):148-150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持国家秩序稳定,是情势变更所追求的目标.随着《民法典》的颁布施行,情势变更在第五百三十三条中得到法典化、制度化,并且当事人的法院接入诉前再交涉义务也被纳入法律效果.而这一立法成果,可以视为国内立法进一步接轨国际先进立法的标志.例如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封锁、闭城、隔离等防疫措施,都对本文所讨论的商业租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控股股东通过不正当地行使其控制权的手段来侵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恶意违规操作牟取利益的现象日益泛滥。在此背景下,是否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引入衡平居次原则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剖析衡平居次原则的基本理论如背景渊源、演变过程、背后的理论基础及其理论及司法实践价值,对该原则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条件进行梳理,探求是否应该在我国引入衡平居次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民营企业家犯罪逐年递增的事实,凸显了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着严峻的刑事法律风险。之所以如此,首先应归咎于民营企业家自身存在主客观方面的缺陷,而缺少公平和诚信的营商环境以及刑事司法中存在的误区也是重要的风险成因。要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降低民营企业家的刑事法律风险,前提是树立积极主义刑法观,重视适度犯罪化的预防功能和去重刑化的教化功能。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应当坚持刑法的谦抑性,谨慎适用"先刑后民"的司法模式;另一方面则应当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对司法推定犯罪目的的做法进行严格限制,在无法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时就应当遵循"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孟斌  毛艳艳 《法制博览》2022,(15):74-76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确立了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权利,但在该项权利的性质及司法适用路径上存在一定困境及争议."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说可解决前人理论未能解决的困境,更符合司法实践需求.以此为基础,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司法适用应采纳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理论,注意合同解除权的限制条件,逐步淡化《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