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东派生诉讼的程序规定是针对股东派生诉讼作为诉讼,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诉讼相关的程序上的事项作出的规定。本文所讨论的股东派生诉讼程序包括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和股东派生诉讼程序,并对其程序性事项进行分析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诉讼前置程序,如前所述,对阻止股东滥用诉权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只凭这一种机制来约束似乎过于原则化,原因在于它的规定不能够直接面对具体情形。为更进一步平衡股东派生诉讼的利益,合理约束原告股东的起诉权,本文提出了股东派生诉讼费用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公司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公司怠于或拒绝追究侵权人的责任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手段。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世界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法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规范大股东和董事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我国新《公司法》在第152条中明确规定了此种制度,但是该条规定太过原则性,实际操作性不强。本文从现行《公司法》第152条规定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内容和诉讼程序以及实践中的现状,探讨其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股东派生诉讼在中国的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公司法在05年修改后逐渐符合了现代公司法的发展趋势。但同时,我国现行公司法仍然存在不小缺陷,其在移植国外公司法有关股东表决权限制、董事受信义务等规定时,虽然在立法上尽量考虑到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情况,但是由于在立法技术上只是单纯的引用移植,没有自生的立法指引,从而导致了在实践中运用以上制度规定的条件过于僵硬,对于大股东滥用权力的审判标准太多形式化,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需要大费周折,保护的成本过高。因此,想要通过立法使公司章程修改过程中的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需要从多方面来完善对大股东滥用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张昆 《法制博览》2023,(22):91-93
《公司法》颁布与实施之后经过多次修订,法律条文与解释逐渐完善,也对公司章程、规章制度赋予更大的自主空间。基于公司法视角,如何协调公司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是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对“《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进行研究的目的。本文基于公司法视域,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需求进行分析,简单阐述了《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的缺失,之后从不同角度入手提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淑闽 《法制博览》2015,(8):194-195
自《公司法》颁布实施以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一直是规范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由于中小股东股权比例占据较少,与拥有支配和强势地位的控股股东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侵害时,合理诉求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在法律上规范企业管理、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一直是专家学者在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股东属企业所有者权益最为重要的持有者,股东一方面需掌握企业经营知情权,另一方面也具有经营决策权与管理权。但是,大多数企业管理权均由股权比例较大股东掌握,中小股东在权益方面无法充分发挥,如何改善这一情况为本研究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许钦城 《法制博览》2023,(31):64-66
本文以我国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先简要描述了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然后详细分析了我国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易受侵害的几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公司法》在保障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中的具体体现。目的是为企业中小投资者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在提升其自身能力与水平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平稳运行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董丁铱 《法制博览》2015,(1):105-106,104
股东派生诉讼这一制度发端于1843年英国的Foss V.Harbottle案,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一制度可以切实的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不受控股股东侵蚀。我国在2005年10月27日修订的《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发挥的作用不尽人意,原因在于前置程序过于僵化、诉讼机制并没有激发中小股东维权的热情。本文将从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中突出问题:僵化的前置程序和过高的诉讼负担进行研究,旨提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制度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冯嵘 《法制博览》2013,(1):14-15
股东代表诉讼在我国已有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实践基础,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公司的诉讼地位和被告的范围仍存在争论。同时,双重股东代表诉讼也仅存在于理论中,我国公司法中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因此,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讨论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可行性,以及股东代表诉讼中被告和第三人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