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宋志坚 《唯实》2008,(10):93-94
看到两篇文章,都是关于三十年前的那一场真理标准讨论的。一篇是在《报刊文摘》上看到的,题为《华国锋在“真理标准”讨论中》(以下简称《讨论》),原载《财经杂志》第9期,作者胡德平;一篇是在网上看到的,题为《邓小平怎样挑战“两个凡是”》(以下简称《挑战》),《文摘报》转载时,标题为《从历史看邓小平与华国锋斗争的政治艺术》)。坦率地说,我赞赏胡德平的《讨论》一文,以为这篇文章最可贵的一条,就是尊重历史事实,给人们一个有关真理标准讨论的完整的历史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呕血》、《我的心》、《同情心》以及白话小说《谋事》,均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面。方志敏最早写的一首散文诗《哭声》,也在《觉悟》上发表了。为什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方志敏几篇作品都发表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民国日报》于1916年1月22日在上海创刊。五四运动期间,增办的副刊《觉悟》,其创办人聘请了当时很有名气的陈望道、施复亮等担任编辑。副刊《觉悟》宣传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影响很大,很受青年们的欢迎。1922年…  相似文献   

3.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一文在《光明日报》发表并相继被多家主流报刊转载。6月30日,《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一文在《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说:“四人帮”唯心主义盛行的年代,造成了一种恶劣的风气,根本无视人民的喜怒哀乐,专门讲究摸“四人帮”的脉搏,摸江青的脉搏,靠所谓“摸精神”吃饭。  相似文献   

4.
王新平 《党建文汇》2002,(18):47-47
在部队时,只注重看《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或者是《解放军文艺》等在军内覆盖范围较广的报刊杂志,还未曾读过《党建文汇》杂志。去年年底到地方后,一天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偶然看到一本《党建文汇》杂志,便随手翻了翻。我很快就被其中丰富多彩的文章和短小精悍的时事报道吸引住了。从那以后,凡是见到《党建文汇》杂志,我都要翻翻看看,哪怕是历年的旧刊,  相似文献   

5.
《党建与人才》2002,(5):19-19
今年以来,各地党委组织部门根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围绕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部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为了推进这一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上海《组织人事报》、黑龙江《党的生活》、四川《党建之声》、河北《干部党员人才》、内蒙古《党建与人才》、天津《求贤》、江西《江西党建》、甘肃《组织人事学研究》、浙江《时代先锋》、山东《党员干部之友》和贵州《党建交流》等一报十刊最近在上海联合发出倡议,在全国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主办的报刊中开辟专栏,对各地组织部门正在开展的“迎十六大争先创优”…  相似文献   

6.
1962年,刘志丹烈士的弟媳李建彤撰写了历史小说《刘志丹》,先在《工人日报》上登载了部分章节,并准备在工人出版社出版。为了弘扬革命传统,《中国青年》也刊登了其中一章《星星之火》。  相似文献   

7.
百年蹇先艾     
陈慧 《当代贵州》2007,(1):48-48
蹇先艾,(1906—1994)贵州遵义人.被鲁迅先生赞誉为我国乡土文学代表,代表作有小说集《朝雾》、《一位英雄》、《还乡集》、《踌躇集》、《酒家》、《乡间的悲剧》、《盐的故事》、《幸福》.散文集《城下集》、《离散集》、《乡谈集》。青年蹇先艾在上世纪30年代还网译出版过《英美短篇小说集》,出版过《国学知识300答问》。新中国成立后,蹇先艾长期担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和史艺界主要领导职务.是贵州文化界的一支标杆。  相似文献   

8.
闽都文化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界有识之士提出“闽都文化”一说。“闽都”一词,早已见于明代福州人王应山《闽都记》(原名《湖山纪胜》,1612年编成)。清乾隆年间,署名“里人何求”者在福州说书艺人所讲民间故事基础上撰写《双峰梦》(又名《闽都佳话》),此书最早在福州文人中传抄,1911年南后街衣锦坊口举人董执谊根据各种抄本,编辑整理成书,改称《闽都别记》。  相似文献   

9.
《辞海》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大型综合性辞书。自1936年《辞海》问世以来,它一直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成为不少读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60多年来,《辞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修订,一版比一版完善,一版比一版有进步。目前,经过最新修订、4月开始印刷的1999年版《辞海》,将作为向共和国50华诞的一份献礼,于国庆节前夕同读者见面。在新版《辞海》修订完成之时,主编夏征农表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国家领导人都很关心《辞海》的工作,《辞海》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他们的支持。最初的《辞海》是由舒新城先生主编、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11日,《北京青年报》刊载了邵燕祥先生的《华君武的一幅漫画》一文,介绍了华君武《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的漫画。这篇不长的文章有一篇不短的《附记》。在这篇《附记》中,邵燕祥先生谈到我的一篇短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并问我的短文和华的漫画是怎样的关系,以及华的漫画和我的短文被毛泽东看中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印发的问题。我觉得,邵燕祥先生这篇文章和《附记》有些史实不够准确.或者错讹。邵燕祥先生说,文章和《附记》中涉及的史实“有待于有历史癖的朋友们考证了”。我虽说不上“有历史癖”,但作为被提到的一个当事人,我想就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11,(4):50-50
《春秋》是五经中最特殊的一本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其独立性渐渐消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春秋》,杂在“春秋”三传中流传。这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都是后人诠释《春秋》之作,对书中的史实记载进行解释.故称之为“传”。  相似文献   

12.
一、《中共党史人物传》的文体形式 《中共党史人物传》编撰之初,在一次传记写作会议上,著名党史专家胡华教授根据何长工会长提出《中共党史人物传》的编撰计划。在体例上,建议遵循司马迁《史记》的写作要求。完成一部中共信史传记丛书。由于人传的人数多,完成任务的持续性长,承担写作的作者水平不齐且不固定,送交《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委会的传稿,不止是信史传记,还有反映社会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不同体例的传记。  相似文献   

13.
陈晋 《学习导报》2014,(7):37-40
《天演论》和《物种起源》:唯物史观前奏曲 在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过程中,有两本进化论著述对毛泽东的影Ⅱ向不能小看。一本是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一本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一座城市的气味。 如同《茶馆》之于北京,《长恨歌》之于上海,《边城》之于凤凰。无论时光怎样流转,世事怎样变幻,一座城市都应散发她文学的光芒一正因如此,在高楼和GDP崛起之外,重庆需要一次文学的远征。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2日,天津《今晚报》登载了一条周恩来在1956年悄悄回过故乡淮安的消息,此后,《作家文摘》、《北京晚报》、《南京日报》、《宿迁回报》等多家报纸争相转载。作为周恩来研究人员的我,在1月中旬曾多次接待来访和电话询问,远的有沈阳,近的有姜捻市,直到1月20日,我才从一张1月10日《宿迁回报》三版上见到《周恩来返乡往事披露》(以下简称《往事》)。然而一读文章就知道这是一篇纯属编造的“往事”。《往事》一文说,周恩来的邻居王佩华是听周恩来的侄儿周尔辉对她说过的。笔者因淮安筹建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的需要,两天前曾去南…  相似文献   

16.
快乐大叔 《党课》2008,(12):100-101
许多年前,作家张爱玲曾发出过警告:“中国人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连《红楼梦》也读不下去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张爱玲的这个担心正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对于许多迷恋网络的青少年来说,《红楼梦》《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百年孤独》《复活》等这些名著似乎太沉闷了,离他们现今的时代太遥远,而且也太厚了,  相似文献   

17.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9-79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8.
《遵义日记》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杨尚昆发出撰写《长征记》的征稿启事。在中央号召下,长征的亲历者积极性甚高,纷纷撰写。在此基础上,编者精选出100篇文章、近40万字,取名为《二万五千里》;1942年底印刷出版,更名为《红军长征记》。这是长征亲历者留下的关于长征的文字记载,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红军长征记》,看点多多。署名“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就是极为精彩的一篇。  相似文献   

19.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3,(21):58-59
“任何一种语文教材,要想不体现国家意志,不体现时代精神,不体现民族文化,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次是鲁迅的《风筝》。9月,新学期开学之际,众人发现人教版新编初一语文教材删除了《风筝》一文,舆论热议。早在几年前,《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多篇鲁迅的作品已被删除,被网友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相似文献   

20.
一首《黎明曲》,唱出了铁的新四军坚持抗日的英雄赞歌。 一页《暴动史》,展示了新四军勇士们冲出牢笼奔赴皖南抗日战场的闪光人生。 一座《纪念碑》,在赤石渡口辉煌了武夷山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