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企业破产法的颁布,填补了市场经济规则体系中关于退出法与再生法的一大缺口,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理念与制度方面有很多突破,如适用范围的扩大、重整制度的引入等。  相似文献   

2.
王欣新 《法人》2006,(2):20-20
新法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一方面在进行合理的结算和破产清偿.另一方面尽力去挽救濒临破产企业,尤其是挽救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比新、旧《企业破产法》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评析了新《企业破产法》在四个方面的新规定:(一)政策性破产“退市”,所有企业法人在破产面前“一律平等”;(二)重新界定劳动债权和担保债权的清偿顺序;(三)引入管理人制度,拒绝行政干预;(四)规定破产重整制度,使债务人“浴火重生”。正是这些新规定构成的相应制度使新《企业破产法》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的破产法。  相似文献   

4.
吴京 《法制与经济》2008,(14):14-15
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较1986年试行的破产法,是一次立法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在新破产法实行近一年后,本文从国外破产法体例对我们的新破产法的突破和不足进行分析,并且从法经济学角度,对破产法的契约产权理论的经济原理及实施成本收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较1986年试行的破产法,是一次立法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在新破产法实行近一年后,本文从国外破产法体例对我们的新破产法的突破和不足进行分析,并且从法经济学角度,对破产法的契约产权理论的经济原理及实施成本收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卢伟 《中国律师》2006,(12):30-32
2006年8月27日通过、将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中首次规定了重整制度。回想几年中全国范围的讨论,以及几易其稿的草案,不免让人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大家普遍认为,重整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破产法走向了现代化,顺应了当前破产法强调再建主义的国际趋势。人们对  相似文献   

7.
任永青 《河北法学》2011,29(10):119-128
绝对优先原则是破产重整程序中对破产财产的分配加以规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制度价值在于它通过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破产前权利和他们在破产前达成的利益分配格局来实现重整价值的公平分配,制约当事人在选择使用重整程序和进行重整计划内容谈判时具有正当的动机,促使当事人进行有效重整。我国破产法没有绝对优先原则加以明确和全面的规定。这一制度缺失引发了一系列消极后果。建议应在我国破产法第87条中对绝对优先原则加以清晰完整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商业银行和其他普通商事企业一样,都必须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破产或退市往往可能导致金融恐慌或危机,又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商业银行退市法律制度。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存款保险机构在商业银行破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破产与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试图探讨新破产法条件下应如何构建专门的商业银行退市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新《破产法》中对1986年《破产法》作出了很大的修改,其中,将旧法中的“和解与整顿制度”修改为“和解制度”。本文就是从比较说明的角度,介绍新《破产法》中“和解制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勇 《法制与社会》2011,(17):111-111
破产作为法律上的用语,有实体和程序两重含义。破产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保护债权、救济债务人、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当今世界关于破产条件的成立宪法大致可归纳为列举主义和概括主义两种模式。主要明确,便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认定不足,过于僵化,无法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滞后性。  相似文献   

11.
何其生 《法学研究》2007,29(6):140-151
在涉外破产问题上,晚近以欧盟《关于破产程序条例》和联合国《跨国界破产示范法》为代表,在破产的域外效力上体现出一种新实用主义的理念,即主张在主要利益中心开始的主要破产程序具有普及性效力,而在营业所等地所开始的附属破产程序效力只能及于本国领域的资产,同时强调了主要程序与附属程序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新实用主义促进了破产冲突法的发展,对我国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破产法》在破产原因的规定上,打破了旧破产立法对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适用不同破产原因的格局,对于所有的企业法人适用统一的破产原因,即“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这一选择性标准。然而,新《企业破产法》关于企业破产原因的这种选择性规定,在法律理论、立法技术和司法实务中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应重构破产原因。  相似文献   

13.
Start of the insolvency proceedings influences the two basic problem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striction about the “soft budget” of corporation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person. In fact, the insolvency law is a mechanism of the potential exterior supervision. In the insolvency proceedings,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s open to the creditor and to the superintendent, who is liable for protecting the interest of the creditor. The key problem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re transparency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insolvency law provides the power of supervision to the creditor when corporation insolvency. Of importance is that power is conducted by collectivity and supported by judicatory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In June 2004, the finance committee submitted the new draft of the insolvency law to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re are many articles about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se article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ne is restriction on conduct of the supervisors in the period of the insolvency proceedings, and the other is examination of the conduct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insolvency proceedings. Translated from Jurist Review, Vol. 2, 2005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4.
Over the last decade corporate insolvency laws and processes have changed in two important ways. There has been a philosophical shift away from ex post responses to corporate crises and towards influencing the way that corporate actors manage the risks of insolvency ex ante . In addition, there has been a revision of insolvency roles so that participants in corporate and insolvency processes are increasingly encouraged to see corporate decline as a matter to be anticipated and prevented rather than responded to after the event. In this development turnaround specialists have gained a new prominence. These are changes that reflect broader social and governmental trends to audit performance more actively and to see issues in terms of needs to manage risks. Such developments are important for corporate and insolvency lawyers – they recast a host of issues within new framing assumptions and they force a re-thinking of corporate insolvency law's challenges and agendas.  相似文献   

15.
谢超 《法学杂志》2018,(5):42-56
《监察法》是反腐败立法,是一部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法律,是借鉴古今中外先进经验、经过实践检验、与时俱进的重要制度创新。《监察法》的制定,进一步织密了中国特色反腐败法网,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反腐败体制机制,标志着中国特色反腐败工作已经进入依法反腐和依宪反腐的新阶段,同时也给中国特色反腐败体制机制、新时代纪检监察执纪执法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带来一系列新变化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蓝邓骏  杜敏丽 《河北法学》2004,22(2):121-125
"破产抵销权"不是破产法新创设的权利类型,而是民法上的抵销制度在破产法上的确认和适用,破产法确认抵销制度的立足点不应放在扩张适用抵销权以保护个别债权人利益之上,其制度构建的重心应是如何完善抵销权适用的限制性因素,平衡个别利益和团体利益,实现利益保护的真正公平。以此价值理念为指导和评价标准,主张从主体、客体和行使等三方面对抵销权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17.
对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磊  仲川 《法学论坛》2007,22(6):135-140
破产管理人制度是各国破产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该项制度的目的是试图在破产程序过程中由熟悉破产业务的专业人员来接管债务人财产和处理与债务人财产相关的事务.而在我国旧破产法中一直没有这项制度,管理人的部分职责主要由清算组来承担.为此,自200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企业破产法》中,借鉴了国外立法经验,引入了破产管理人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其在我国破产法理论和实践中的确立,需要基本理论的澄清与相关制度的辅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的明确,是解决破产法其他理论问题的基础,也直接决定着立法者对其职责的确定,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设计,对其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章礼强 《河北法学》2003,21(5):47-49
民法本位与民法价值、民法原则、民法典制定以及人、人性、人权等都存有内在联系。民法本位是 民法无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可目前对其研究还相当薄弱。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 民法本位的指归,它们在实然法中的外化即是民法原则。当吸收多学科理论研究民法本位,构想 民法本位研究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尽管缺乏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理论积淀,但在与破产法立法的良性互动中,通过汲取发达国家的破产法理论的有机养分,中国破产法理论研究仍得以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破产法理论研究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也存在"浮萍化"、"集合式"的不足。未来中国破产法理论研究应当以建立成熟的开放式的破产法学科体系为终极目标,在最近的几年内则应着力解决破产法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Some fundamental incentive effects are analyzed which result from alternative insolvency law arrangements. Thereby ex-ante effects, which refer to decisions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the insolvency—in particular the credit decisions and the use of credit, are distinguished from ex post effects, which refer to the time after insolvency has begun—in particular the utilisation of the seizable assets of the debtor. A brief discussion of some fundamental criticism of the former West German bankruptcy and composition regulations follows and the essential changes of the new Insolvency law which has come into effect on January 1, 1999 are presented. Finally a procedure is discussed which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some further existing incentive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