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宋艳 《工会论坛》2009,15(1):154-155
苏童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起源是:一方面,他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悲剧形成的外部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更关注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弱点。在苏童笔下,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丧失了传统美,女性之间相互残害,女性对男性盲目崇拜。正因为这些特点,才使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青年作家毕飞宇在小说<玉米>中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特定家庭环境中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从这一形象的最终毁灭可以看出人生遭际和人生选择对悲剧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曹禺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对这些形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无论她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努力,其命运最终都走向了悲剧.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集中反映了曹禺的以同情妇女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些女性形象也说明: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道路只能靠自己的独立,否则就会丧失自我,而走向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4.
从时间意义上讲,鲁迅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大体处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对照各自小说中女性形象,探讨这两位作家在关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的相同点,及某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互文”现象;同时,在“女性存在的时间性”、“女性的内审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方面比较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不同,以及不同点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威廉.福克纳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等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南方没落王朝的女性形象,通过追忆她们的不同命运,福克纳揭示了导致她们人生悲剧的家庭和社会根源,表达了对她们的同情和理解,向她们献上了心中的玫瑰。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心理的精细刻画,注重对经济与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度挖掘,注重对女性凄惨、悲凉命运给以深切审视。从张爱玲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意识的种种表现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结局之所以悲凉,与她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认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王传举 《工会论坛》2013,(5):165-167
《谢利》是夏洛蒂·勃朗特继《简·爱》后出版的又一部轰动文坛的小说。小说以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人自发组织的捣毁机器运动为社会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两位女性形象——谢利和卡罗琳。通过谢利和卡罗琳这两个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夏洛蒂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在对男性的专横和女性的处处受挫给予了揭露和抨击的同时,夏洛蒂从谢利和卡罗琳的婚姻和爱情等方面,对妇女的地位、妇女的命运、妇女的需要和妇女的未来也作了探索。她推崇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的和谐,这也是夏洛蒂想通过《谢利》所要表达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路遥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以及对他们独特的生命史的精彩描述,使小说具有了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其中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称得上精彩纷呈,既反映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也表现了他创作思想的倾向性和局限性.路遥小说中的女主角可分为现代女性、传统女性和处于现代与传统夹缝中的女性.路遥对她们的生活状态抱着犹疑的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在小说中给她们出路,更没有吹着时代的号角给她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而只是把她们困在儒家给女性限定的范围内规定她们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池莉的多数作品都以冷静客观写实的风格,复原了生存在市民阶层的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表现人性的原生态,但这不能掩盖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与存在。作为新写实代表的作家池莉,其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持久的,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女性的成长呈现出一条清晰可见的脉络。本文从对其作品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分析着手,试图梳理其中女性意识的成长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一系列女性的遭遇和历史所赋予她们的不同命运来分析其历史必然性和个体的悲剧性。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反映,因此,研究托尔斯泰时期女性地位的历史印记和女性个体的命运抗争,更好地反映俄国资产阶级萌芽时期的社会现状,证明女性的生活自主权、社会地位和经济自主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在19与20世纪之交至五四时期对民权与女权运动提倡与鼓吹的同时,也热心于对女性文学与女性情感的研究与张扬.其"专论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一节文字,努力通过对古代文学中这类诗词曲文的分析研究,传递出其男女平等与尊重女性的现代观念,体现了他力图促进近现代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的健康发展之宗旨.这是现代启蒙思想运动中不可多得的专题性文字.尽管其个别观点与见解不无商榷之处,然而其整体思想和诉愿,今天看来仍有很好的参鉴价值,值得汲取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性别角色是社会赋予人的权利、义务的规范模式,而称之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物因素以外的社会因素塑造而成的.由于社会上对女性形成的传统固定看法,使性别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给女性造成了负面影响,束缚了女性的发展.因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认识性别角色对女性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促进现代女性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出现于13~15世纪西欧的城市文学,在对待女性的态度方面受到了教会文学和骑士文学的双重影响,具有明显的对立调和性,即对女性的否定与赞美并存,以对立为主流,以否定为结果。这种对立往往与性爱和婚姻联系在一起,向往爱情、排斥婚姻和渴望性爱是其纵向的发展轨迹。城市文学中这种对立调和的女性观,为我们了解当时女性的社会形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受商品经济影响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女性职务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从犯罪经济学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有制约制度本身的缺陷,“大贪”的示范效应,一些女性“预期损失”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偿等。  相似文献   

15.
从冰心开始,"五四"女性作家笔下的爱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冰心所表现的是广义的带有抽象色彩的爱,包括母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她希望通过爱来改变世界;冯沅君笔下的爱则是一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对母亲的爱与情人的爱的两难选择;而到了丁玲,爱则还原为两性之间的爱,而这种爱又失去了早期女性文学中作为信仰的这种神圣意义,而变得真实,而且也表现了对爱的质疑.从爱的话语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四"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是古代女性作品选集编纂的第一个高潮。作为特定历史时空的产物,女性作品选集编纂彰显出17世纪特有的文化背景与人文气象,打上了女性文学高度繁荣!青楼文化异常兴盛!女性名士化倾向突出的印记。这些选集不仅促进了女性作品的传播,同时为保存女性文献作出了突出贡献,还为后代编纂者提供了体例参考,推动了更大规模编纂之风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女大学生形象设计教育的研究显示,职业女性形象设计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女大学生的形象意识、沟通意识、竞争意识的塑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没有名字的身体》以温婉华丽的文笔与语调,记叙当代知识女性“我”不断追寻爱情与希望,又不断遭逢挫败与绝望的心之旅,重在揭示爱情所带给女主人公的悲剧性的思考——命运是不可理喻的,理想是永难实现的,爱情是可望不可及的,即“生活永远在别处”这一永恒悲剧。  相似文献   

19.
李香君是<桃花扇>中具有独特内涵的女性形象,她将爱情追求与政治识见统一起来,显示出古代女性心胸与思想境界的重要改变,这一独特形象反映了清人进步的妇女观,文章并对清人进步的妇女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馆员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文中分析了图书馆女性人力资源现状,对开发图书馆女性人力资源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