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保会 《共产党人》2006,(12):31-32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种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什么要弘扬延安精神?它的当代价值是什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对待。  相似文献   

2.
延安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延安精神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精神支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的“武器”。  相似文献   

3.
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具有振奋民族自立,凝聚社会向心力量,激发艰苦创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延安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延安精神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精神支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的"武器".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本文根据以上精神阐释了延安精神对当代中国的新时代价值:1、科学领会延安精神的特质精髓和时代要求;2、切实把握延安精神本质,增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情怀。  相似文献   

6.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光辉篇章,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立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为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方向指引,为党的理论创新界定了基本原则,为党的行动价值奠定了根本基础,是推动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发扬斗争精神,从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列宁"帝国主义论"是继马克思《资本论》之后的又一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力作。它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呈现出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做出了深刻分析和理论概括。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并没有改变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现实基础,同样也没有改变列宁对帝国主义命运的历史判断。列宁"帝国主义论"在提供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以及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凌云 《学习论坛》2004,(11):51-53
就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境而言 ,抉择和确认政府行政发展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价值伦理、价值动力 ,确立民本行政理念、绩效与效率理念、消费者剩余理念、依法行政理念、至诚至信价值理念以及制度创新理念 ,对于中国公共行政的改革与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先行价值和先决意义。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解决。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包含了丰富深远的价值意蕴。从目标维度讲,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依归;从理论维度讲,诠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向;从制度维度讲,完善了脱贫治理体系;从实践维度讲,探索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从精神维度讲,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世界维度讲,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从战略维度讲,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劳动精神内涵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深刻意蕴。在本体论层面,新时代劳动精神以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为价值内核,它源自唯物史观中的劳动思想,孕育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劳动历史,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劳动实践;在认识论层面,新时代劳动精神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为价值指向,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劳动实践;在实践论层面,新时代劳动精神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价值遵循,即通过辛勤劳动收获幸福、诚实劳动立身处世、创造性劳动引领未来。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精神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以梳理,认为在中国古代,轴心时代一度生机盎然的民族精神在秦汉以后被统治者的文化精神所窒息,造成社会发展的长期停滞。近现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民族精神再次觉醒,但由于没有人民政权的建立,民族精神还是未能实现时代的转换。今天,在“三个代表”的正确指引下,中华民族精神正在实现时代的升华,成为民族复兴最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出发点,来解读晚年马克思关于俄国社会发展理论,将会产生许多启示.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多样性和民族特色,但又具有统一性,即吸收人类社会业已创造的文明作为基础.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启发我们思考上述统一性和多样性如何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巴黎公社作为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先驱,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赋予了人民民主的真正内涵,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宝贵遗产。而最具有核心价值的遗产则是对社会建设方面的探索。这一遗产与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关联。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生活诸要素之间的全面性联系与有机性互动的整体性范畴。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系统的科学认识,它包含了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层面,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同构性、自组织性、开放性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深入挖掘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涵,提升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理论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存在论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存在论。介入社会,关注生活,解答当代重大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本真存在方式。问题哲学、发展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6.
理解当代民主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建锋 《探索》2003,(3):41-43
当代民主的含义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概念。特别是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那么,什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目标是什么?所以,界定民主的含义就成为一个首要的问题。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层面来理解当代民主的含义是一种可以探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是社会中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构成的关系机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和谐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风气是大多数人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具有群体性、连锁性和二重性等特点。目前我国的社会风气总体良好,但不良社会风气也表现突出。分析其原因,探寻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的思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诚”是儒家传统道德核心观念之一,具有丰富的意涵和重大的时代价值。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角度而言,“诚”之主要意涵表现在:本体之“诚”具有促进人己合一,推动灵和肉关系和谐的意义;交往之“诚”具有促进人人合一,推动人和人关系和谐的意义;治政之“诚”对实现社会“德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商之“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企业经营“以人为本”和构建利益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结合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诚”之当代价值主要通过推行“诚”之教化、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提高自我的修养以及构建利益共同体等方面而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所谓纯粹的学术思想文本,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理论。主导价值观既是社会发展与和谐的基石,又是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基础之上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一次新的发展与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充实和完善。因此,在转型期,对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内涵、基本特征、构建可行性及其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价值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