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一贯的宗旨和最新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我党制定发展战略和各项有关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我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以人为本,也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解读"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前提的人本观,在当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理解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当前落实以人为本,重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当今中国主流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它作为当代中国科学的发展观和执政党新的执政理念,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人道观念在当代中国的合法转换,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付出代价的反思而提出的一种理念,这一思想反映和落实到当代中国执政党的实践活动中,主要就是“以民为本”。贯彻“以人为本”是个巨大的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内在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观点和群众观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就要坚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09,(12):11-11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河西区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精心打造暖民心、聚民心、稳民心、乐民心、得民心“五大民心工程”。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但时下对它的理解尚存歧义,包括马克思是否有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它与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关系,也有人把以人为本归结为以人民为本,后者虽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仅从政策层面进行解读,仍有以偏概全之弊。应着重从理念层面、实践反思和价值取向三个层次对以人为本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探讨和释义。  相似文献   

7.
王新燕 《学习月刊》2010,(16):13-14
邓小平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创立了指导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理论,人本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位.一切着眼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党的十六届二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8.
林学启 《世纪桥》2008,(2):12-12,20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有这样一些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前提;要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依靠民主的方法,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力争把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等一系列问题的重新审视,是对发展问题认识上的一大飞跃.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寓意深邃,其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是对科学发展观根本问题的高度概括和科学回答,指出了当代社会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系统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意义,才能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应突出坚持以农民为本、以共享改革成果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深化改革还必须坚持全面的改革、协调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不断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社会内在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出来。  相似文献   

11.
以大部制改革为龙头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正式启动。大部制改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切人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大部制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大部制改革应慎重推进,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体现为经济治理体系、政治治理体系、文化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体现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创造历史的执政实践活动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智慧结晶,是集规律性、目的性和伦理价值性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它强调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及和谐发展作为其伦理价值的基础性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性,凸显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目的性与核心伦理价值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新的哲学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宁夏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变的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探索新时期农村体制改革,对加快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凝聚改革共识必须贯彻一种"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承认差异、个性的前提下寻求共同利益。凝聚改革共识,必然会使人民的合理利益诉求在改革进程中得到充分彰显,必然能为改革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6.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 ,要摈弃封建的官本位、权力本位的落后习俗与观念 ,创立能力本位和实绩本位的新观念。解决和处理好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关系 ;伯乐相马与赛场选马的关系 ;官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关系 ,在解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上的重大进展,也充分说明新形势新任务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改革理论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的改革理论,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升。其基本内容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12·18”《讲话》三篇重要文献中,前后衔接,相互贯通,连成了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经济改革理论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改革开放历史的实质内容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三十年的历史,解放思想是先导,改革开放是动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总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任何社会发展都是社会结构分化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农村、农业、农民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其发展不仅包括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包括农民道德文化水平的提升。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运用科学发展观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