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2003年全省共有农村人口793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800万人,约占全国的10%左右。农民的小康、农村的稳定,事关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效果。2003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到1310万人,其中跨省输出总量占全国的11.2%,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有力推动了农民就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据有关…  相似文献   

2.
宜春市人多地少,全市农业人口70万人,农业劳动力33万个,农民人均耕地0.84亩;有富余劳力10万个左右。组织农民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的一条的门路,去年,该市各地采取措施,组织了42000名劳力赴省外、市外等地打工,所得款项共计2200万元,仅劳务输出一项就为农民人平增收了30元。今年,市政府提出,要继续走劳务输出途径,  相似文献   

3.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 ,各地区行政公署 ,省直各委、办、厅、局 :农村劳务输出就业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是增强我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农村劳务输出工作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拓宽农民增收领域 ,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根据中发〔2 0 0 4〕1号文件精神 ,结合我省实际 ,提出如下意见。一、当前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形势(一 )现状和趋势。目前 ,全省农村劳动力2 0 81万人 ,占总人口的 48% ,占农业人口的6 0 % ,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 75 0万人 ,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3 6 …  相似文献   

4.
公主岭市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来抓,2006年,共输出农村劳动力17.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2%,劳务输出人员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和韩国、日本、俄罗斯等18个国家和地区。劳务输出收入89亿元,农村人口平均增收1100元。劳务输出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到扬州、盐城、徐州等地调研时欣喜地看到,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许多地方在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农民收入增幅扭转了连年下滑的趋势,出现了回升的态势。实践证明,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我省有些地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组织10万名干部下到农村,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抓好农村非典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救治机制,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下大力气帮助基层抓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抓好工业、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及基础设施等重点经济工作;采取措施,协助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市县传真     
融水精心打好劳务牌融水苗族自治县着力强化劳务培训,积极拓展输出空间,全力打造融水劳务品牌,劳务经济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9万多人,劳务输出年纯收入达3.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输出增收占农民增收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8.
当前,劳务输出已成为贫困地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农民外出和进城务工也遭遇到了种种"门槛"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广大农民的知识、技能等素质问题。因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前的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如丽江有2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在还有一半没有得到转移和输出,而这些劳动力大都只有初中以下文化。许多缺乏知识和技术的劳动力不仅很难向外输出,而且即便输出去了,到城市也都从事着廉价的笨重体力劳动,离土离乡但不能脱贫致富,达不到劳务输出的最终目的。要解决农村劳务输出难、农民进…  相似文献   

9.
何仁军  邓显波 《新重庆》2006,(9):34-35,42
劳务经济属于要素经济.具有社会性、流动性、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劳务输出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点,可谓“无烟工厂”、“朝阳产业”.黔江劳务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通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了每年“10万农民出黔江.劳务收入过4亿”的良好局面.创造了具有国内影响的劳务输出“黔江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把加快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当前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来抓。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全会的这一重要精神,全力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步伐,对于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和农村的繁荣稳定以及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乡经济的互动,牟定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行业转移,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仅2004年全县就组织向外输出富余劳动力6688人,全年共实现劳务收入5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务工收入达290元。劳务输出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使千家万户走上了致富之路。据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8月底,牟定县在外务工人员已达24488人(其中:长年在外的13150人、季节性外出的10978人),分别占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及全县农业总人口的6…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响水县周集乡是苏北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缺资金、缺技术,农村劳动力过剩。近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抓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遇,做好农村剩余劳力流动这篇文章,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劳务输出这篇文章怎么做?周集乡的基本办法是,使自发的、无序的剩余劳力盲流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协作方向转变。其具体方法:一是将劳务输出纳入本地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走以劳务输出求资金和技术输入,以劳务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各村根据乡劳务输出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剩余劳力,使本地经济发展和劳务输出互相…  相似文献   

13.
王自红 《创造》2003,(12):37-38
陆良县是一个农业县,城市化水平不高,农民占了全县总人口的83%以上,很多农民还不富裕。全县现有农村劳动力30万,按当前的生产科技水平来算,约8万劳力即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大量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因此,转移农民,搞农民劳务输出应当作为陆良县当前的中心工作之一。一、陆良县劳务输出的现状目前,劳务输出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劳务输出人数少、比重小,临时性务工多,常年性务工较少,多数人的收入不高。据统计,全县在外搞劳务的人员约7万,尚有15万劳动力滞留在农村。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工资性收入占32.6%,云…  相似文献   

14.
訚柏 《创造》2004,(5):21-21
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大力转移和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两年来,南华县立足县情认识,多渠道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劳务输出产业的路子,不断培强做大劳务输出产业.  相似文献   

15.
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在富余劳动力就业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通过加强政府对劳动力输出的引导和组织;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宣传,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健全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学习培训等措施,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伽师县劳务经济纯收入达到69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235元,劳务增收占到农民增收总额的28%……”这是伽师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尼亚孜.阿西木在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一段发言。质朴的语言和令人欣喜的数据验证了:自治区劳务输出政策真正让农民感受到了观念一变天地宽:他们渴望脱贫、企盼致富,与其在家守贫,不如出去闯一番。目睹江巴孜乡10村5组卡德尔·木太力甫一家6口人的生活变化,尼西孜·阿西木代县长感触太深。尼亚孜·阿西木说: 2006年3月以前,他家的生活只能是维持生计,一个月能吃两次肉就算不错了。县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700万~1000万人之间。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对培养新型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实现我区由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输出强省转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余可进 《当代广西》2006,(22):51-51
目前,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700万~1000万人之间。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对培养新型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实现我区由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输出强省转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衢州是农业大市,全市人口244万,其中农业人口201万,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近40万人。去年初,衢州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在大力推进劳务输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效果。去年,全市共组织培训农民11.7万人,劳务输出37.3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6%,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比上年增10.7%,其中劳务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今年上半年全市举办农民素质培训班1077期,培训农民  相似文献   

20.
周平 《桂海论丛》2009,25(4):98-102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原因,桂越边境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民增收在数量上仍然有限,在来源结构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影响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探求农民增收的路径,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