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人权和主权关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和主权关系探索岳海涌人权和主权关系问题是当今国际、国内关心、争论、探讨的重大问题之一。它不仅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法领域,也涵盖国内政治和国内法范围,对这一问题如何认识,直接影响处理国际、国内一系列问题是否能得到妥善的解决。笔者以下就对人权和主权及它...  相似文献   

2.
监督法非常重要。民主政治,除了需要健全的法律之外,有两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是选举制度,二是监督制度。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做得好不好,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监督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完善。现在西方国家搞三权分立,自以为自己的监督机制是最好的,他们攻击我们不民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说我们没有监督。我们坚决不搞他们那一套。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自己的一整套监督机制,很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部比较好的监督法。现在这个草案把我们多年来在实践中的正确做法,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明确起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  相似文献   

3.
发展非政府组织是实现广泛社会参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以民主、法制和人权为基本价值观的制度文明。其中民主与法制是国家基本制度的基础,只有真正实现了政治民主和依法治国,人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盲目照搬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因此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方式和途径。撇开民主理论中的政治歧义,其基本要件首先是参与,因为只有广泛的参与才能够保证民主意义的实现。在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中,随着“君权神授”理论观的寿终正寝,无论是西方的社会契约理论,还是我们的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4.
朱穆之 《人权》2005,(2):2-2
“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是当前人权研究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宪法和人权法制保障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应该是人权研究工作者着重研究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颁布的宪法,都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保障人民的人权。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更鲜明地表明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实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必须遵守执行。中国人民尊重和保障的人权是全体人民的人权,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人权。特别是尊重和保障工农…  相似文献   

5.
喻中 《人权》2004,(5):15-17
理论界在讨论人权问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认为,人权保护主要是国家与政府的职责范围。当代西方一些国家时不时挥舞的人权大棒,指向的对象也主要是他们认定的“侵犯了人权”的主权国家。但是,并非只有主权国家或政府才可能侵犯人权。2001年12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法学院的史迪芬·R·拉特纳(Steven R.Ratner)教授在《耶鲁法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文《企业与人权:一个法律责任的理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跨国企业侵犯人权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为我们认识当代人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推进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人权保护事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参与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成效的直接且显在的标志。正如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所言:“当公民享有一系列允许他们要求民主参与并把民主参与视为一种权利的时候,民主才是名符其实的民主。”农民占据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在中国的政治结构中却处于一个绝对弱势的地位,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笔者认为只有真正解决好制约广大农民政治参与中的各种障碍,才能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的成果,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突破。当前制约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较多,既有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制度设计的不足和缺陷以及广大…  相似文献   

7.
万其刚 《中国人大》2009,(15):51-52
近代以来,西方民主理论经历了“从共和主义到自由主义”的演变,逐渐分化为两大基本的流派。一种是自由主义取向的,即代议制民主理论,主张由经选举产生的“官员”在严格界定的界限内行使权力以代表公民的利益。熊彼特把民主看作是一种政治方法,即为达到政治决定而作出的某种形式的制度安排。而当代主流民主理论认为,只有少数“精英”的参与才是关键的,缺乏政治效能感的冷漠的、普通大众的不参与,则被看成是社会稳定的主要保障,也是避免多数暴政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田志高 《云南人大》2009,(7):20-20,2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各级党委和人大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命题和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人大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初到人大工作,我们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做好人大工作,如何实现人大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只有坚持才会完善,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于扎实的基础,发展于科学的创新,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创新发展。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笔者认为人大要用好法定职权,做好基础工作,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岳悍惟 《人权》2011,(3):60-61
人权进入法律领域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认为先于国家和高于国家,这部分仍被直呼为人权;另一部分后于国家和基于国家,认为它们是与政治共同体紧密相连的权利,这部分被称为公民权。二者在实质上是相通的,统一于人权是一种法的权利,是被宪法法律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我国理论界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把所谓人权问题作为其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向发展中国家施加政治压力的一个主要手段。近年来更是把矛头集中地指向我国,不断在人权问题上大做文章,迷惑了不少人。另一方面,建国以来,我国在人权建设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由于我国在一段时间里对人权问题的研究不够重视,人权研究成果甚少,有关人权的资料也残缺不全、几近空白。这给西方国家攻击我国不讲人权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使我们面对西方国家咄咄逼人的人权攻势,处于  相似文献   

11.
熊万鹏 《人权》2011,(5):33-36
近年来,关于人权与普世价值的讨论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一些学者从哲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论述。在国际关系中,西方一些国家的官员和学者也喜欢宣扬普世价值观。他们认为,美、英、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的自由、平等、人权是一种普世价值,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其他国家必须遵守。这些都引发我们关于人权本质与价值的深入思考。人权是一种普世价值吗?西方人权观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吗?认清这些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人权理论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大论坛》2010,(4):12-13
“选举法的修改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大进步。我们一定要把这部法律修改好,确保大会顺利通过。……”3月8日,贵州代表团举行全团大会,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斗争中一个重要新现象,就是一些西方大国把人权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利用“人权外交”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挥舞人权大棒,忠意干涉别国内政,企图以此迫使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就范。针对国际人权领域这种不正常现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为促进人权、维护主权、反对霸权进行了不懈努力,在同西方国家进行人权斗争和人权对话中,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权观。一、人权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必须以维护主权来维护自己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人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 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到处充当“国际人权警察”,大搞“人权外交”,向社会主义国家发起了一连串的进攻,并且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人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重要工具,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以至经济斗争的一个焦点。所以,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举起人权的旗帜,揭露他们在国内外侵犯人权的大量事实,剥去其“人权捍卫者”的伪装,还其人权践踏者的真面目;必须弘扬中国共产党率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人权而奋斗的光辉业绩,阐明我国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长期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和斗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主要分歧集中体现在 :发达国家认为公民权和政治权是最重要的权利 ,发展中国家则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既是我国法学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也是西方社会攻击我国人权状况的主要层面.本文对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争论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并结合法学理论对之进行评析,认为劳动教养制度不能废除,应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以平等、自由、独立、负责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乃至国家事务的讨论、沟通、协商与合作的制度过程和治理形式,是对选举民主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替代,两者功能上是互补的。协商民主对于宪政、法治、人权的实现都有重要价值。协商民主的形式非常多样,不限于政治协商,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发展多元力量、完善制度,规范协商民主,为公民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参与政治、法律与行政过程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从十月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与西方国家长期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有密切关系。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不断发展、日益富强。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的这种政治图谋是绝不会改变的。这些年来,他们不断利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问题和达赖、台湾问题等向我们发难。他们还与流亡在外的所谓“民运分子”和我…  相似文献   

19.
李佳致 《中国发展》2010,10(4):31-35
伴随着2009年的结束,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落下了帷幕。后哥本哈根时代如何治理全球气候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各主权国家关于气候治理问题的激烈争论,与其说是各国间的政治博弈,倒不如说是经济博弈。因此,该文认为,在后哥本哈根时代,全球气候治理只有寄望于制度建设及其约束。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独特的一种法律制度,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曾在维护社会治安、教育改造违法者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该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从人权保障的角度看,作为一种非司法性剥夺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一项制度,在具体运行中暴露出不少弊端,已对人权保障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时成为国外别有用心的人攻击我国人权问题的把柄.因此,认真反思和研究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加快我国法治化进程.大力强化人权保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我们实现依法治国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