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原始数据,本文以个人户口性质为自变量,以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为因变量,并将其操作化为个人月收入、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以及最高受教育程度,在此基础上,对户籍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差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经历了六十年的改革和变迁之后,户籍仍然是导致当代中国社会差别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别,仍然都与户口性质密切相关。户籍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差别黏附性,从公共行政学的视阈出发,原因在于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奉行的管制行政的理念和模式。因此,要消除户籍与社会差别之间的关联,就必须从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模式入手,实现由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曾令发 《理论探讨》2006,(4):135-138
管制政策的兴起主要源于市场失灵,管制领域主要体现在经济性管制领域。随着经济性管制的效率和效益受到批判,经济性管制开始放松,社会性管制逐渐兴起。社会性管制政策理论基石是公共物品、内部性和外部性等理论。但社会性管制政策也面临着诸如管制标准的制定、委托代理机制等困境。治理理论为管制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采用市场、政府官僚体系以及市民社会所组成的政策网络系统的合作共治来解决社会性管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有研究成果中提出的“东亚行政模式”实际上是对行政国家一般特征的错置。尽管中、日、韩三国在治理传统上有诸多共性,但这三个经历过现代国家建构洗礼的国家在行政国家的形态上展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基于行政生态视角,从制度环境、主体结构和行动过程等三个维度开展比较公共行政研究,发现中、日、韩三国的行政国家形态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因而并不存在一种“东亚行政模式”。通过比较公共行政研究,在学术上澄清行政国家不同形态的基础上,更要深刻领会其背后的国家治理逻辑差异,在实践上真正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术界对于行政许可的正当性问题缺少关注,导致了我国行政改革所取得的成效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经济学和法学两个维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经济学上政府进行管制的根据主要在于微观经济层面上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社会性管制的逐渐加强与经济性管制的逐步放松。公民的基本权利存在界限是行政许可存在的法学依据,立法上设定许可是对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给出限制和禁止,行政个案中实施许可是对法律禁止的解除。不论是禁制还是解禁,行政许可都与人权息息相关,是对人权进行事前抑制和干预,因此必须以实体及程序性法律约束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6,(5):14-18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行政主导的国家,对效率的追求往往遮蔽对民主价值的回应,为了体现国家治理的民主化要求,探讨从"非强制性行政"概念出发来构建行政民主就显得非常必要。从基于"非强制行政"所进行的行政改革进程看,为从"控制行政法学"向"平衡行政法学"的转变也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民主:行政自律是行政民主的前提,行政国家自身要尽可能自律,反思平衡和自我限权,改变过去简单粗暴的强制行政作为;处理好政府与公民之间新型关系,主动开放和迎接公民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并积极推进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落实好行政民主。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学视角分析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利益及利益变化、建立政府与社会和谐关系、实践的变化等是行政改革的动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行政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是手段,其直接目的是维护政权稳定,即政府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发展民主政治。中国行政改革的未来走向是:在改革的方式上,继续采取渐进式的行政改革;在改革的方法上,坚持行政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机统一;在改革方向上,将是实现真正的民主行政,发扬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7.
降低行政成本:西方国家的改革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西方国家长期沿袭的行政管理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各种问题日益突出,公共部门过多垄断和占用资源、机构膨胀、人员臃肿、工作低效、官僚主义、腐败丛生等使政府成本不断上升。因此西方各国政府开始普通推行政府改革,而降低行政成本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些改革举措对我国政府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 ,也是取得最大成效的改革领域。本文强调的是 ,应该把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纳入到中国行政改革的实践框架之中 ,这是符合配置政府权威制度与市场交换制度的功能优势的需要 ,这是遵循公共服务供给规律的客观需要 ,这同样是提高政府能力的必然选择。但是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谨慎地规划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具体制度设计 ,对此 ,本文给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目的是要引进新公共管理来否定传统的官僚制.改革无疑会遇到巨大的阻力.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之所以能顺利推行,是与改革者运用正确的改革策略分不开的.本文首先从西方国家行政政革的背景分析入手,论述了西方国家在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改革策略:强化政府权威、获取政治支持、化解政策阻力、渐进推进,最后简要指出了西方国家改革策略对我国行政改革实践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公立高中择校问题是反映教育公平的热点之一。而择校实质上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与争夺。不规范的择校行为不仅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秩序,扭曲学生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并助长了教育腐败,践踏着教育公平。从微观管制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政府所制定的高中择校费政策失灵的原因,透过管制的角度分析,加深对择校政策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国家是社会的对立物。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表征着国家的意志,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影响既深且巨,决定民主政治目的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中国的行政改革开启了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历史先河。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这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首要议题,而完成国家整合又是这一历史性任务之奠基工程.与西方国家大多以“政权下乡”或“行政下乡”实现国家整合不同,中国选择“以党建国”的整合路径,在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同时,滑入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泥潭.因此,在实现国家整合后,彻底解决党政关系问题、促进党政关系规范化就提上了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之历史日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80年代初期以来 ,许多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的管理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的细微变化 ,而是在政府的社会角色下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所进行的改革。本文回顾了公共行政发展演变之路 ,希望能有益于社会转型之中的中国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14.
国家贫困县政策改革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同时,国家贫困县政策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国家贫困县政策改革滞后的原因在于现有的贫困县政策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导致该政策被锁定在低效率运行状态。形成该路径依赖的根源来自于利益集团阻碍、各种非正式规则的制约和改革成本的限制等因素。为了发挥扶贫开发效益,必须结合贫困县政策路径依赖的特征和原因,推进改革,寻找破解困局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利益集团理论视角的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质上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的过程,是有着利益冲突的相关利益集团相互博弈达成利益均衡的过程。改革所涉及的相关利益集团在这项制度变迁中有着冲突的利益和目标,导致了他们对改革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动策略,从而对改革进程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不同阶段的改革成效取决于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而达成的一种均衡,这种动态的渐进过程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中央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行政论坛》2015,(6):45-49
尽管在边界、主体、责任和工具选择上,科层行政管制与现代公共治理存在很大的张力,但是基于新公共管理之上的现代公共治理既是对科层行政管制的反思,所追求的公共价值的治理、协同性治理和整体性治理,又是对科层行政管制代表的公共性和全局性的回归。基于问题意识的流程再造、治理主体的复合、治理对象的复合和治理工具的复合,是化解二者张力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7,(5):99-104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简政放权的全面实施和持续推进的效果备受关注。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从政策执行和政策服务对象的维度对简政放权政策进行综合测评发现:受法律、体制、机制、利益、观念等因素影响,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能缺位、监管责任缺失、精准服务不到位,而服务对象对简政放权的效能感受不强,致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此,需要通过统筹顶层设计,增强改革原动力;注重需求导向,提高放权的含金量;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和并联审批、推动"人、财、事"权相匹配,加强县乡政府的作用以及提高基层公务员综合素质并加强对政府考核监督等措施来改善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三种权威解释模式,即公民社会、合作主义与行政吸纳社会。本文通过对一个乡镇基层文联成立与运作的个案研究,发现了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形态。对此,提出了“行政吸纳服务”的新解释模式,并把它与“公民社会”、“合作主义”以及“行政吸纳社会”分别开来。“行政吸纳服务”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融合,其核心互动机制是“支持”与“配合”。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分配格局中,国家占据主导性地位,社会依附于国家。“行政吸纳服务”的主要价值目标在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
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是行政改革研究的逻辑起点。明确行政改革的动力方能推动行政改革的持续深入。在梳理、综合学界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动力作出多维度分析。横向视角下,行政改革的动力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国际、国内行政生态和行政系统内部等多元动力源头。纵向视角下,变化的动力因素决定了历次机构改革的不同内容。但是,在行政改革动力研究中,还应注意政治体制改革、行政改革的阻力、以及跳出政府本位视角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