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东兴日记》若干史实考证陶学平《汪东兴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作者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根据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的需要,从做好工作和学习的角度出发,随时随地记录下来”①的。《日记》的出版,为研究毛泽东和党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但是,《日记》中所...  相似文献   

2.
日记是私人记载的一种,按照年月日记录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以及作者对人对事的看法。~①由于日记的私密性和即时性特征,其史料价值历来受到史家的重视。"日记作为传记文献体裁之一,就文献史料的可信度和准确性而言,一般说来是评传不如回忆录,回忆录不如年谱,年谱不如日记。"~②在党史、国史研究中,除了利用档案文献、报刊、回忆录、声像、实物、口述等史料之外,使用最多的就要数日记文献了。论及中共党史日记,最为研究者乐道的是《谢觉哉日记》《杨尚昆日记》《汪东兴日记》等等数种,但这类日记大多是党、政、军  相似文献   

3.
《湘潮》1992,(3)
1965年5月21日至30日,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汪东兴同志随行。《汪东兴日记》如实地记叙了毛泽东同志这次重上井冈山的重要活动和对往事的回忆。《日记》对我们学习、研究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研究毛泽东同志生平和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当前继承发扬我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作风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日记》原文刊发在《中共党史资料》上,经征得作者和原出版者同意,我们特全文转载,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董必武年谱》详细地记录了董必武的生平活动,该书无疑是一部研习中共党史和董必武革命业绩不可或缺的权威论著。但由于谱中涉及的史实与事件繁多,有些记载难免会有差错。本文拟在比对抗战期间曾与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往来密切的民主人士黄炎培日记的基础上,就现谱中若干史实错讹或因未能廓清事实而记述不够明了之处作一考辨。因笔者学识有限,不当之处尚祈《董必武年谱》的编者及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是我们党、军队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以大量的精力注重军事,研究战争,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他亲自指挥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一起,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解放战争开始不久,蒋介石派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从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同志率领中央直属机关撤离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我随毛主席转战陕北。1993年,我在《汪东兴日记》一书中将我在这一年紧张的战斗和生活中的工作日记发表过,但内容很简单。现在我把其中的两次战斗经过进行了改写和补充,并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6.
《遵义日记》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杨尚昆发出撰写《长征记》的征稿启事。在中央号召下,长征的亲历者积极性甚高,纷纷撰写。在此基础上,编者精选出100篇文章、近40万字,取名为《二万五千里》;1942年底印刷出版,更名为《红军长征记》。这是长征亲历者留下的关于长征的文字记载,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红军长征记》,看点多多。署名“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就是极为精彩的一篇。  相似文献   

7.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修订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仍有若干错讹之处。比对林伯渠等人日记及《新华日报》等资料中的相关记载,本文就现谱1935年9月20日、1936年5月13日、1939年3月15日、1940年7月6日、1945年8月30日、8月31日、9月5日、9月11日、9月30日等条目中的史实错误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8.
读罢《王恩茂日记》,受益匪浅,感想颇多。这部《日记》,如实记录了王恩茂同志十几年军旅生涯的史实以及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我们研究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业绩与精神风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毛泽乐指出;“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20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培育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1,(4):50-50
《春秋》是五经中最特殊的一本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其独立性渐渐消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春秋》,杂在“春秋”三传中流传。这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都是后人诠释《春秋》之作,对书中的史实记载进行解释.故称之为“传”。  相似文献   

10.
李建平 《前线》2009,(7):61-62
在中德合拍影片《拉贝日记》在国内各大影院陆续上映的时候,约翰·拉贝与《拉贝日记》中反映的1938年日军在南京进行血腥大屠杀的事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然而,反映南京大屠杀只是《拉贝日记》中的一部分,在《拉贝日记》中还有反映老北京社会风情、古代建筑的记述与照片。这些内容由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鲜为人知。最近,由东方出版社推出的《我眼中的北京》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由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梁怡在仔细研究《拉贝日记》过程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文献》2004年第3期发表了陈福季《鲁迅托人向延安送过金华火腿吗?》(以下简称"陈文")一文,对笔者在《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发表的《董健吾与董维键不是同一人--对〈陈云年谱〉一条注释的考证》一文中所提及的鲁迅曾托送金华火腿慰问时在陕北的中共领导人的史实提出质疑,并作了否定的判断.笔者以为,这一结论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27年8月11日,中共中央致函闽北、闽南临委:"决定闽省暂时划为闽南、闽北两区……闽北临时委员会直隶中央……闽北临委定书记陈昭礼。"1931年百色起义后,邓小平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右江根据地工作难以展开,"后来我和陈豪人自己下去",才"有相当成绩"。据《赖传珠日记》记载:1937年12月26日,从延安到汉口太和街26号新四军军部,"开始和军长秘书陈希周结  相似文献   

13.
我很有兴趣地在2001年第4期《党史博览》杂志上,读到阎长贵先生的文章《历史事实必须澄清——毛泽东和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 毛泽东与江青结婚时,中央有无“约法三章”?我对此不持肯定态度,也不持否定态度。 我持不肯定的态度,是因为至今已经公开的中共中央档案中,没有关于“约法三章”的记载。我在《江青传》中曾经提到台湾方面公布的王若飞日记曾记载“哟法三章”,见诸于台湾陈绥民所著《毛泽东与江青》以及崔万秋所著《江青前传》。但是,台湾方面没有公布王若飞日记的手迹,因此不足以作为肯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叶剑英转述毛泽东一段话,在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六卷第649页中如是记载:(1976年)6月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汪东兴等谈话。毛泽东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打倒了蒋介石,把蒋介石赶到台湾,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一件是胜利地进行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与此同时,《毛泽东年谱  相似文献   

15.
前,《郑培民日记摘抄》令人不由眼睛一亮;细看内容,更不禁击掌叫好:美哉,久违的好日记今又见。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日记可算是催人奋进的好东西。曾记否?《董加耕日记》激励了多少有志青年奔上建设新农村的第一线;《雷锋日记》更是大家学着争做好事的指南;焦裕禄、孔繁森日记则是领导干部如何当官的好教材。今天,新华社编发的《郑培民日记》,无疑又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自我检验催人奋进的动力。日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人们每天工作和生活的记录。好的日记又是人生历程的“小结”,不断长进的一面镜子。郑培民同志之所以…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第7期《党史纵横》上刊用的《周恩来长沙身陷火海》(以下简称《火海》)一文读了之后,我感到有话要说。1938年11月12日的长沙大火发生前后,刘久洲作为周恩来的贴身警卫员,所回忆的史实却与《火海》一文大相径庭,笔者现将刘久洲(尚健在)老人亲口对我讲述的史实写在下边,请读者与《火海》内容相比较,以供广大读者作出自己的判断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佳县王世宁"汪东兴啊,不要担心!"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离开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8月16日,到达佳县乌龙铺。乌龙铺街上,赶集的群众熙熙攘攘。毛主席微笑着从人群中走过。他指示群运组的同志,做好坚壁清野的宣传工作。17日清晨,由于一...  相似文献   

18.
曾珺 《党史博览》2017,(12):52-53
正一关于刘少奇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一事,《刘少奇传》中有两处记载。第一处记载是:"会(指1938年12月20日召开的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后,豫西省委又在兵站举办两期有七八十人参加的党员干部训练班,刘少奇为训练班讲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中共党史》。这是他第一次系统地讲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另一处记载是:"(1939年)七月八日,刘少奇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的广场上(当时该院  相似文献   

19.
汪东兴撰写的《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书(以下简称《汪》书),以亲身经历和相关历史资料相穿插,记述了从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即庐山会议到林彪集团覆灭的经过,披露了一些只有当事者才能叙述出的细节和经过,有助于人们更加认识二十八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特...  相似文献   

20.
散木 《党史博览》2010,(5):29-31
毛泽东关于柴沫自杀的批示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一书记载.毛泽东于1972年11月4日、12月5日曾分别在反映柴沫情况的两份来信摘报上批示说:“纪、汪酌处。““纪、汪处理。似不应除名。(逼死了人,还要开除吗?)”这里的“纪”是指纪登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组织宣传组副组长;“汪”则是指汪东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至于来信中所提到的柴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