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青年人口和青年发展统计报告(2017)”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的青年发展领域为依据,以中国14-35岁青年2015年度发展状况为主要对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法律年鉴2016》、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6》等全国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涵盖青年人口、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姻、青年就业、青年政治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残疾青年发展)、青年留学、女性青年和少数民族青年共12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恽代英与《中国青年》关系密切,他曾先后两次主编或编辑过《中国青年》周刊,并在该刊发表各类文章共185篇。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中完整准确地宣传了马列主义、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深入批判了国家主义、戴季陶主义等,教育并引导青年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他于《中国青年》的编辑和宣传不是专职的,他是《中国青年》最优秀的编者、最得力的作者、最热情的传播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萧楚女与《中国青年》关系密切,他曾先后两次具体负责或编辑过《中国青年》周刊,并在该刊发表各类文章共80篇。萧楚女在《中国青年》中完整准确地宣传了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深入批判了国家主义、戴季陶主义等,教育并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革命信仰。他是《中国青年》最优秀的编者、最得力的作者、最热情的传播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更名启事     
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新广出审[2014]1636号),我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自2015年起更名为《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新编刊号为CN10-1318/C。我刊更名是顺应当前学术期刊的专业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体现和发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办学特色的重大举措。更名后,《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将坚持"学术需要创新、创新需要青年"的理念,以"弘扬学术精神、突出青年特色"为方针,针对青年发展和青年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同时研究青年与青年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创刊于1989年的《中国青年研究》,伴随改革开放的中国和大变革时代的中国青年走过了探索奋进的30年。她不仅赢得了国家所有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认可,也创造了学术期刊发行量一骑绝尘的成绩。青年本位的立场、鲜明的问题导向、求实的理论风格、促进青年与时代良性互动的责任担当,共同构成了《中国青年研究》鲜明的办刊特色;打破学科壁垒,凝聚作者队伍,坚持质量第一的选稿用稿标准,推进专家型编辑团队建设,是《中国青年研究》30年成长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
期刊栏目具有内容的定性、发展方向的定位、展示特色的平台、作者投稿的导航和吸引读者的导读等功能。《当代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青少年研究》和《青年探索》作为国内青年研究类期刊的代表,其栏目设置均展现了各自的特色,体现了研究内容分类的科学性,并且一直坚持着栏目应有的定性与分类。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刊名是期刊的一面旗帜,彰显着期刊的风格、个性、理念和价值追求.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自2014年第一期起,《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名为《青年学报》.在“青年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青年化”的时代背景下,更名恰当其时. 更名是一种继承.1989年至1998年间,作为内刊的《青年学报》是1999年公开出版的《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的前身.《青年学报》始终关注、研究青少年问题和青少年工作,办刊目标是明确、坚定的,办刊风格是敏锐、严谨的.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青少年研究界,《青年学报》发出的声音是个性鲜明的.《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名为公开出版的《青年学报》,意味着当年的办刊追求和风格将得到承续.  相似文献   

8.
2015年,对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来说将是有重大突破的一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将正式更名为《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更加响亮的名称,还意味着《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突出学术性、专业性、学科性。从综合性刊物转型为专业性期刊,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研究领域更加宽广,研究专题更加集中细化,视角更加新颖。她将继续秉承"学术需要创新、创新需要青年"的要义,以"弘扬学术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个世界性共产党组织的党纲,17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的思考和创造,使《宣言》文本充满批判理性与革命激情。真理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年轻的寻路者和奋斗者品味到《宣言》的"真理味道"。新中国成立后,《宣言》精神持续引领中国建设新型社会,推进革命性变革。当代中国青年学习《宣言》,不是要回到历史中去考究和照搬个别字句,关键是要把握其精神要义,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2中国济南小鸭集团和《中国消费者报》1994年元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i肖费者权益保护法》200万册赠书仪式,青年志愿者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答案奉送到消费者手中。中国济南小鸭集团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为消费者提供义务咨询服务。中国济南小鸭集团推出超值服务 青年志愿者一马当先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主持团中央工作期间,胡耀邦在中共中央的坚定支持下,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青年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什么是青年团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性质、目的、内容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年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了青年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治性是共青团有别于工会和妇联等一般群众性社会组织的根本属性,是共青团的立团之本。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团组织政治性的必然要求。团员意识是团的政治属性的集中体现,应当成为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与共青团的政治职能产生于党团之间特殊的政治关系、共青团的社会管理职能来源于政府与团的关系不同,共青团的群团职能是由共青团与青年关系引申出来的,在共青团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最具基础性、根本性,是衡量共青团组织价值的刚性指标。共青团只有全面履行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群团职能,充当党的助手后备军的政治职能、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才有坚实的依托。从理论层面解读共青团的群团职能,理顺其与根本职责、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全面活跃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强化政治意识,深化服务功能,树立创新观念,全面推进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共青团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共青团组织的特殊政治属性,当代青年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共青团组织树立团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自己的发展能力,推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引导青年坚定集体主义观念,需要青年价值观教育尊重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以贴合青年生理、心理实际的方法,来全面提升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坚定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专业知识面又比较宽广、深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时代赋予高校共青团组织、学联的一项战略任务。当前,各高校、学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央团校的团课教学,引领全国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的作用,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团校的基础上于1985年建立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举办9届全国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不断强化了这一引领工作,确立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引领地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于共青团建设一直给予积极地指导和支持,他不仅亲自参加共青团的建团工作,还积极求索共青团建设的思想理论,充分体现了领袖对青年一代的关怀和期望。毛泽东对于共青团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创刊20多年来,已形成鲜明的"贴近青少年生活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特色.其首要栏目"青少年研究"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特色.主要表现在全面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始终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放在首位;对青少年政策与青少年弱势群体特别关注.学报现已树立起中国青年理论与实践的权威性刊物的独特学术形象,成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学术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