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今有些人特别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找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跳一个地方,明天跳一个地方,结果是越跳越找不到满意的岗位。那么对于跳槽者来说,怎样才能越跳越高越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呢?笔者有以下三点忠告:一是不要轻易决定跳槽。在一些正规公司招聘人才时,一般对应聘者的经历、背景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用人单位不喜欢有着频繁跳槽史的应聘者,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应聘者不可靠。很多人的跳槽都是盲目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也不甚了解,往往是出于意气用事,结果是越跳越差,每况愈下。跳槽虽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司…  相似文献   

2.
钱虹 《今日广西》2008,(21):13-14
9月的南宁,又一轮职场新“行情”启动。 如果你看到“牛市”、“熊市”、“被套”、“解套”这些专业术语,不要以为这一定是指股市。现在,这些股市中的专用词汇已经被借用到职场来形容跳槽的人群。在职场,“牛市”被借喻为每年九十月份的跳槽高峰期,有的人在牛市中成功起跳,取得了转折性的进展;有的人跳入误区,跳进困扰,则喻为“牛市”反成“熊市”;跳错槽一蹶不振被称为“被套”;跳槽失败积极寻找到解决之道则是“解套”。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是各类人才跳槽的"多发期".有资料显示,大约有60%-70%的人才流动均发生在这一时段,呈现出了年复一年的周期性规律.(万辉,2003)现在又一个跳槽的高峰即将来临,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时间内,将有许多人加入跳槽行列.毫无疑问的是,青年人将是其中的主力. 越跳越高是青年人的愿望,而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跳槽者并不能实现跳越高、越跳越好的目的.许多人跳来跳去,只不过在做走水平移动,甚至还有人越跳越糟. 因此,正确地认识跳槽,理性地把握跳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跳槽是现代社会人才流动的一个必然现象,但是跳槽后的结果往往与跳槽者的预期相去甚远。要想使跳槽成为自己职业生涯重新选择与规划的关节点,越跳越高,必须讲究跳槽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常常发牢骚,抱怨自己工作环境不好。有的毕业生到一个工作岗位没多久就跳槽,有的甚至一年之内跳几次槽,到哪个单位都感到不顺心。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一部分大学生将职业满足感和好工作联系在一起。可是,是否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更为重要的因  相似文献   

6.
《干部人事月报》2014,(1):56-57
年终岁尾,“跳槽热”悄然而至,许多企业开始出现军心不稳、人心思变现象。智联招聘2013年秋季跳槽特别调查显示,20.8%的职场人已完成了跳槽,有三成人已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还有超过三成人表示有跳槽的想法但暂未行动。仅有11.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跳槽的打算。为防止员工在此特殊时期大量流失,很多企业与员工“斗智斗勇”:有的把年终奖拖延到第二年下半年才发,有的分两三次发放,有的在发年终奖之前与员工续签合同……  相似文献   

7.
一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保安员常常发牢骚,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好。有的保安员到一个单位没有多久就跳槽,有的甚至一年之内连跳几次槽,到哪个单位都不顺心。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环境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二是自身的适应能力差,一旦客观环境和自己所期望的不一致就难以忍受,怨天尤人乃至跳槽走人。而后一种原因往往是主要的。一、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之符合客观实际。保安员不能适应新环境,大都与其事先对新环境、新岗位估计不足,期望值定得过高、不切实际有关。当他们按照这个过高的目…  相似文献   

8.
?跳与不跳之间?跳来跳去不可取?不要跳得太急?想清楚了再跳某职业咨询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60%的跳槽者在跳槽以后产生了挫败感,认为自己的跳槽是失败的。这个数据是否可信尚待证实。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近来在各种求职网站上,“跳槽”成了最热门的关键词。到底要不要“跳槽”,专家可以众说纷纭,但对于有这种想法的职员来说却是很头痛的问题。“惊险的一跃”关系着以后的命运,到底如何掌握好这一跃的火候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在面临这种选择的时候,不要只看到“跳槽”的前景。换句话说,“跳槽”者不仅要考虑“跳槽”后的个人发展空间,更要顾…  相似文献   

9.
一名有几年工作经历的求职者,跳过几次槽。在两个周末的招聘会,他都在其中寻找新的机会,应聘了几家公司,发现一个问题:招聘方非常注意我工作经历中的跳槽经历,有的甚至会询问我每次跳槽的原因。也看到不少的报道,说是用人单位比较忌讳频繁跳槽者,但频繁跳槽究竟是个什么概念?什么样的跳槽理由才是招聘方能接受的呢?  相似文献   

10.
如今“跳早族”已不仅仅是一个网络词汇或是一小部分人的另类行为,而是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超过百万的人开始频繁地选择跳槽,平均半年甚至几个月就要换一次工作。  相似文献   

11.
跳槽已成为职场人士追求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当自己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或者遇到职业发展瓶颈,跳槽便是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了。但是,要想成功地完成这一"跳",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沈惠章 《中国保安》2012,(24):19-20
当前,保安队伍普遍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有的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把保安服务公司当作跳板,一有机会就跳槽。频繁的人员流动造成了保安员心态浮躁,不利于工作的扎实开展,也影响了保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明确为什么要“跳” 你不要说我干了五年了,应该跳槽了,是否跳槽和你干几年没有关系;你不要说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所以想跳槽,如果你没有搞清楚你为什么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你如何确定跳槽后的工作你会更加喜欢?你不要说这里人际关系太复杂所以我想跳槽,如果你没有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跳到哪里你都会觉得人际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干警“跳槽”现象时常冲击着公安队伍,一_时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然而,正当一些人对“跳槽”现象津津乐道的同时,我们发现,“跳”出去的干警中有一部分人通过各种方式表示愿意重返公安队伍。例如据某公安分局的跟踪调查表明,愿意重返公安的有23%,另有47%左右的虽未提出重新归队,但对新单位、新工作也不尽满意,有不同程度的难言之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调查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不懂业务,无法胜任新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个单位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千只手,千个指纹。万个人,万种性格,因此,办公室政治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不能低估办公室政治的重要性,而只高估工作技术和绩效成果的作用。只有那些深谙办公室政治之道的人,在公司、部门内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得心应手,升职加薪。而在跳槽大军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办公室政治有关,因为人群中有口是心非、表里不一、阴谋诡计,流言蜚语,明争暗斗,相互竞争之辈,于是把个办公室搞的政治色彩浓厚,远大于业务、工作色彩。尽管很多人严遵古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瞪大眼睛、小心防范,但是,仍然一叶障目,防不胜防。其中奥妙,难以言及。其间玄机,如同天书。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所以。在办公室政治的挤压下,有的人被迫离职,成为跳槽大军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明确需求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你不清楚为什么要跳槽就最好别动这个念头。你可能工作几年后出现了迷茫,原来刚参加工作的那股兴奋劲已经过去,而未来似乎目标也不清楚,这时候很多人想到跳槽,但跳槽不是帮你解决迷茫的,跳槽应该是你清醒后该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农村青年,为了要永远摆脱命运的羁绊,高中刚一毕业便四处活动着给自己找份工作。然而,此君最大的弱点就是怕苦怕累,得陇望蜀。在甲单位干不上一年,受不了辛苦,认为乙单位清闲,便千方百计地跳槽到乙单位。到了乙单位后,方发现“条条蛇都咬人”,看似悠闲的工作,真正干起来却并不轻松。没奈何,只好又往丙单位“挪”。就这样换片子般的“跳”来“跳”去,其结果是把自己“跳”成了一个真正“放长假”的“闲人”。非但自己命运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反而倒应验了本地的一句俗语:“张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单位没…  相似文献   

18.
黄晔 《八桂侨刊》2004,(2):45-45
美国《创业者》杂志最近评选出数位30岁以下的成功创业者,他们中有天生的企业家,也有偶然跳人商海的人,有的依靠严密的商业计划稳步成长,有的则是在漫不经心中得到好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为梦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书香灵源山     
一座山之成为名山,一定有它的理由。我常想,是不是因为它们往往打通了我们身体中的某些脉络,使我们的感觉与其地气吻接,从而让人时常回味经久难忘?比如,有的山是赏目的,有的山是悦耳的;有的山是让人品味的,有的山是让人触摸的;而有的山,我们能闻到它的幽香。  相似文献   

20.
给自己鼓掌.是自信的体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是一种自我激励,是对自己生命潜能的激发。当然,为自己喝彩,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以为对自我鼓掌是“出风头”.是不稳重、不成熟的表现.因而不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使自己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有的人自我估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行.甚至拿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敢”的潜意识。这样一来.不但失掉了很多机会,而且给人留下了平庸无能、无所作为的印象.自然得不到好评和重用.、到头来,不免发出怀才不遏、壮志难酬的叹息.陷入苦闷之中,由此看来,必须学会给自己鼓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