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当前兴盛的传记文学创作中,戴光中教授的传记作品以鲜明的题材特色和思想性,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一系列艺术手法的运用,为传记文学之林增添色彩。在商人传记的创作方面,戴光中教授的开拓和创新尤为称道。  相似文献   

2.
胡适:转型期古代文学研究的开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燕  乔东 《理论学刊》2005,(11):105-107
胡适及其同时代的学人在古代文学研究对象与范围、方法与目的等方面的转型,初步建立起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古代文学学科。胡适个人在这一学科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二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三是具有自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马寅初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世学人的精神风标,成为北大校史上与蔡元堵齐名的校长,正是缘于他敢怒敢言敢坚守,“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适语)。  相似文献   

4.
《李自成》是姚雪垠在逆境中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创作中得到过毛泽东的支持。该书问世后,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喜爱,第二卷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有人说姚雪垠创作《李自成》是“捧毛”,是替毛泽东完成一部“影子传记”。果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5.
作者的绝望写作或欲望写作是导致传记作品存在大量虚构成分的重要原因。传记作品要反映真实的传主,避免受作者的主观色彩的影响,以近于客观冷静的零度视角进行创作。作者具有史的功底和诗的才华,是减少虚构成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术源远流长,内蕴丰厚。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曾出现过一些人品与学品俱重的学问大师。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西学东渐”的晚清、民国时期,众多学人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吸纳西洋现代文明精神,为中国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胡适、熊十力、陈寅  相似文献   

7.
今年一月十二日,胡耀邦同志对冯文彬同志的一个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作家创作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党允许作家在风格和艺术上自由选择,不要干预,但在这类作品中,特别是在文学传记作品(包括小说、戏  相似文献   

8.
大凡读书人都希望从书中获得更多教益,但有时却因读书不得其法,读书不少却收效甚微。中国新文学先驱者胡适的读书方法很值得借鉴。读书“四到”中国旧时的私塾教育讲究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和心到。胡适对此表示赞同,并有了新的体味。在胡适看来,所谓“眼  相似文献   

9.
胡适倡导的"实验主义",是其"科学救国"思想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胡适从如下三个方面阐扬了它的意义:一、实验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二、工具主义的"社会改良说";三、实用主义的"科学人生观".尽管胡适的思趣中涵括优长与缺失两方面的内容,但今人不应简慢其中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0.
唐宝民 《前线》2014,(7):118-118
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与大学者胡适有过多年交往,二人还曾合作写成了《胡适口述自传》一书。唐德刚自认是胡适的弟子,对胡适这位老师极为尊敬。需要注意的是,唐德刚虽然尊敬胡适、在与胡适的交往过程中时时执弟子礼,但在学术问题上却毫不含糊,不因胡适是老师就盲从他的观点,而是敢于对胡适的观点进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对于历史研究的方法,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曾倡导“不以考据为中心的人文研究”,其功效在于阐发史实对当下生活的意义。以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见长的青年学人谢泳,其研究成果被纳入“人文研究”之列,洵属妥贴。这本主要以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是由一系列单个专题集合而成,体现作者这样一种研究与思考“线索”——“围绕一个人、一本周刊和一所大学在运行”。而“这一个人就是从胡适、储安平到殷海光这一条线;一本周刊就是当年的《努力周报》、《现代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07,(7)
胡适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由于提倡文学革命而暴得大名,他提出的大力提倡白话文的主张影响深远。同样具有中西文化知识基础的学衡派却和他观点分歧,对胡适的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本文试从二者中西文化观的不同分析是什么导致了学衡派对胡适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胡适在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理论创新和创作实践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变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文学观念、文体观念、批判意识、文学价值这四个维度来探讨胡适在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转型中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胡适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目前已出版的多种研究胡适的论著都未能将这一问题单独提出来加以讨论。实际上 ,胡适与中共的关系是一个两者之间矛盾逐渐加深的过程。研究这一过程各个阶段的发展及这种发展对双方关系的影响 ;阐明胡适与中共究竟在哪些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怎样认识胡适与中共之间矛盾分歧 ,对于我们深入研究近现代中国历史将不无裨益。一、胡适与中共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胡适对于政治问题的态度经过了从留学美国时期的热衷于政治话题和政治活动 ,到五四时期试图绕过政治和发誓不谈政治 ,再到 30年…  相似文献   

15.
杜日辉 《世纪桥》2000,(3):47-48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学者之一的胡适,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的思想转变也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正象胡适1914年11月3日在《容忍迁就》一文中说:“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这可以说是胡适在治学与做人方面的基本概括。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力求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一、胡适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学者,可以当得起“终生勤奋、著作等身”八字的考语。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故居坐落在安徽绩溪上庄村。在这里,他从牙牙学语"人之初"发蒙,长到混沌初开的俏少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胡适是由此起步,迈上他的人生之旅的。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86,(4)
一、关于创作党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重要批示 1986年1月12日,胡耀邦同志对冯文彬同志的一个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作家创作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党允许作家在风格和艺术上的自由选择,不要干预,但在这类作品中,特别是在文学传记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片)中,不应虚构重大的党史史实,对党的历史人物的描写,更不能歪曲。因为这不是什么艺术领域内的是非问题,而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是世界共产党的创始人。他的伟大人格体现在:在人生理想和择业观方面表现出为人类而工作的远大志向;在长期艰难困苦的生活和革命斗争中体现出了永不屈服的意志品格;在长期的理论创作生涯中体现出了勤奋博学、严谨深邃的学术品格和学人风范。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对于增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培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勇 《实践》2014,(1):14-14
<正>每次听苏珊大妈的《我曾有梦》都会被那天籁之音所感动。梦想,在平凡者的身上,展现出了超越平庸的力量。它赋予平凡者翅膀,让有梦的人们焕发出天使的光芒。《易经》有两句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曾被很多大学作为校训,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作为以理科见长的学生,我对于文学的喜好是从儿时听传统评书开始的。那时,梦想在不知不觉中于小小的胸腔酝酿。梦想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随着文化认知度的加强,我开始阅读大量中国古典著作和西方名著,大学时受老师的影响,知道读书的境界为小说、历史、传记、哲学。遂从二十四史开始泛读,并阅读大量名人传记,后因创作需要选读了不少著作。读书之滥  相似文献   

20.
唐皞 《唯实》2005,(4):61-62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胡适是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在当时中国文坛和思想界, 可谓领风气之先,由此而引起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次真正伟大的变革, 并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纪元。胡适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诗歌的见解方面。作为一个诗人, 胡适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第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