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范成大在《骖鸾录》中称:“天下有书院四:徂来、金山、岳麓、石鼓。”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学校》中也把石鼓与岳麓、睢阳、  相似文献   

2.
鸳鸯头轶事     
“鸳鸯花,鸳鸯鸟,鸳鸯草上鸳鸯楼。鸳鸯笺,鸳鸯锦,鸳鸯扣里鸳鸯桃。念兹在兹情在兹,天老地老人未老……”(《鸳鸯歌》)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暖春,在“柴三机”的轰鸣声里,少年的我随着东源林业站长辗转来到柘荣县鸳鸯头村。  相似文献   

3.
读书人(古代称为士)读了一些书之后就喜欢了议论,这被现代学者朱自清称之为“酸气”。但不论“酸气”与否,读书人爱发议论却是事实。这在先秦孔子时代就盛行,《论语·季氏篇》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反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这种议论集中表现为议政,所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条云:“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国”和“天下”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古代的分封制下,诸侯的封地称为“国”,整个华夏大地称为“天下”。秦始皇灭了诸侯国,统一了全中国,也就是统一了“天下”,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此后,“国”,“天下”两个概念所指的范围归为一,天下即全中国,中国即天下。古人尚不知有外国,有“世界”,故古人用的“天下”这个概念,不等同于现在的“世界”这个概念。《国际歌》里唱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个“天下”,是泛指“世界”,不是指某一国。这个用法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孙有祖 《今日海南》2008,(11):46-46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性.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宝典。有道云:古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今人“半篇《论语》可以护一生”。  相似文献   

6.
1儒家之道,“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荀子·儒效》)。儒家强烈的人文关切主要靠两种途径来实现:以道易天下和以道教天下。前者是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政治活动,后者是著书讲学的文化教育活动。所以,儒家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周易·贫卦》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道设教”成为一切儒者的神圣使命。可见,儒家的人文精神体现在政治、教育两个方面,它们均是儒者对社会存在、人的境况的人文关怀。它们各有其特点,一个儒生曾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兼善万世。”(胡宏(知言))显达者治国平天下,可以兼善天…  相似文献   

7.
赵涛 《理论月刊》2007,(4):55-57
《天下》篇的作者和时代有两种可能:一是战国中期的庄子晚年所作,二是成文于战国中晚期的庄子后学之手,不可能成文于秦汉以后。《天下》的思想倾向是老、庄道家的基本思想,融合吸取了诸家思想,不过对诸家思想的吸收也是放在道家的“道”中的一部分的地位。《天下》篇的主旨“内圣外王”思想是在文化意义上建立的自然人格和道德人格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关于侗族的族源和迁徙问题,长期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论证,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早在明代,邝露在其所撰的《赤雅》一书峒人(侗人)条中说:“峒(侗)亦僚类。” 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峒(侗)僚者,岭表溪峒之民,古称山越 刘锡蕃在《岭表纪蛮》一书中写道:“狪(侗)人其移殖中华,较汉人之本族为早。其  相似文献   

9.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句云:“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在“小乔初嫁”的后面着一个时态助词“了”字,词意别扭,在古人诗文中颇为少见。毛稚黄说东坡《念奴娇》云:“‘小  相似文献   

10.
东方文化源远流长。和谐。是东方文化的主旋律,也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庸》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就是说,和谐是全中国人所认同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下看来,此话有几种解读。一是书经典,读半部就足够治天下了。二是人聪明,能干的治政者,不需要读整部《论语》也可以治天下。而今,读《论语》的人渐渐少了,借“西学”图强倒是共识。不过,某些人对有益的“西学”常常也是截取一半,便装扮为“西学”  相似文献   

12.
宋代,东南和四川是茶叶的两个重要产区。这两区的产茶量,《文献通考》所载与其他史籍有异。《文献通考》卷十八,《征榷五》载宋人吕陶之言:“川陕(峡)四路所出茶货,北方、东南诸处,十不及一。”《宋史》卷一百八十四,《食货下六》则云:“川峡四路所出茶,比东南,十不及一。”  相似文献   

13.
吴三桂镇藩云南时兵力究竟是多少?对此能作直接回答的只有《圣武记》与《清史稿》两部书。今引之如下: 《圣武记》卷二《康熙戡定三藩记上》云:“三桂藩属五十三佐领,绿旗兵万有二千,丁口计数万。”《清史稿·吴三桂传》所记与《圣武记》略同,不过可与《圣武记》互相补充。其云:“三桂所部五丁出一甲,甲二百置佐领,积数十佐领。……三桂疏请部勒降兵,分置十营,营千二百人,以降将为总兵。”  相似文献   

14.
玄中寺在山西交城西北10公里处,寺区奇峰陡立,绝壁如削,又名石壁寺。是中国净土宗最早的道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宏延兴二年(公元472)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净土宗传入中国约在东汉时期,它能够成为一个佛教宗派,在中国拥有众多信徒,却是在东晋以后,真正使净土宗发扬光大,深入到民间,发生深远影响,应归功于“称名念佛”的修持方法。首先倡导这种方法的是北魏名僧昙鸾大师,他著书《住生论注》经典为净土宗的立宗和发展奠定理论上的基础,被中国净土宗尊为初祖。东魏静帝元善封其“神鸾”,敕舍并州大寺,晚年昙鸾移住玄中寺。继昙鸾之后,使…  相似文献   

15.
经过长期战乱。西汉初年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破坏,已经达到了极点。在农村中,劳动力极度缺乏。都市人口也大为减少。《续汉志·郡国》刘昭补注云:“至汉祖定天下,民之死亡亦数百万。……方之六国,五损其二。”幸存下来的人们,生活十分困难,出现了“人相食”的惨象。封建政府的财政状况也非常糟糕,困难到“自  相似文献   

16.
关于《易》之三义,首先是郑玄提出来的。他根据《易纬·乾凿度》所作的解释是:“易,一名而三义。简易,一也;交易,二也;不易,三也”。而《易纬·乾凿度》的这一说法,考其来源,却是根据《易·系辞》中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非天下之至变,孰能与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等等敷衍而来。  相似文献   

17.
侗语当中保留有不少汉语上古音,特别是保留有齐语、吴梧古音者颇多,试录下列几条,供民族语文研究者作参考。 屋椽 侗语称屋像曰 (此侗音以侗语北部方言石洞话为准,下同)。 《易·渐》“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孔颖达《正义》云:“桷,榱也《释文》、《说文》云‘秦日榱,周谓之椽,齐鲁谓之桷’。”杨雄《方言》云:“周谓之榱,  相似文献   

18.
《望夫云》及其“核心”《望夫云》在大理白族中可谓妇孺皆知。口头流传的比书面记载的丰富得多。据查,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卷之二“古迹”有“无渡云”条,仅二十字,有自然现象,无传说,无“望夫云”之名,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不见记载,明末诸书亦未见。“望夫云”之名出现于清康熙黄元治《重印大理府志》之“精气化云”条,也有了传说;民国周宗麟《大理县志稿》之“望夫云”条,始点明云起风作与石骡之关系。但清康熙问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云:“赵州有洱海,土人诣大理府必由之。然风波甚恶,稍知自爱者,皆从陆路。其海中有望夫云起,则不  相似文献   

19.
六国考     
一 六国的起源 据《史记·复本纪》云:“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索隐引《地理志》:“六安国六县,咎繇后偃姓所封国。”咎繇即皋陶。六,即指六国,据文献记载,在夏代即为皋陶少子的封国。《路史·国名记乙》云“六,中甄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从帝王的角度来衡量“交心沟通”的重要性。唐朝名相魏征就曾这样劝告过唐太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