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探求宪法的"应然性"因素,实质上是探求宪法合理、有效存在的支撑力量。对宪法的"应然性",也就是宪法应有状态的判断在于:保证不同利益主体的参与过程的宪法制定,避免对宪法的频繁修改,宪法的内容要体现民主、权利、人权、分权与制衡、法治,宪法应表现为一种可操作实施的程序。宪法的正当性必然以"应然性"因素为基础,唯如此,才能保证宪法的正当发展。  相似文献   

2.
汪勇智  吴双 《法制博览》2015,(5):139-140
随着我国法律环境的日益完善,整个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实质上,有诸多公民权利是通过宪法来进行确认的。从宪法的内涵来看,迁徙自由作为一项被宪法取消的权力,它在演绎"基本权利"、"人权"以及"宪法权利"的概念时,界限模糊的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导致了在进行有关宪法权力的逻辑推理及规范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争论点。基于此,为了夯实迁徙自由这项基本权利,凭借宪法的本质内容对其进行验证。本文就透过宪法的迁徙自由来论述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  相似文献   

3.
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为推动顺义区职工群众深入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区总工会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围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开展了系列普法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六年     
1月8日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保留对南斯拉夫撤销即使是有条件的承认的权利,并说美国对南斯拉夫的承认仍然是有条件的。 1月31日制宪会议通过"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南斯拉夫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宪法规定:"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是共和国形式的联邦人民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配合全国第七个宪法宣传日,石景山区总工会围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推动全区职工群众深入学习宪法,增强职工群众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石景山区各级工会结合各自实际,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法律知识竞答、职工法律咨询等方式,深入开展宪法宣传进企业、进楼宇、进社区、进网络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接受职工群众咨询300余次,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推动宪法走进职工群众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从宪法性条约到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的进步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宪法与以前的欧洲一体化重要条约的区别在于,它已经超越了"宪法性条约"而成为"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主要是欧洲的联邦主义者借欧盟扩大之机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产物.欧盟宪法既有其巨大进步的一面,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一面.相比于现实意义,欧盟宪法的象征意义更大.欧盟宪法在批准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是可以克服的,但是欧盟领导人不应当把一体化仅仅当作目的,而忽略其他对欧洲前途来说更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7.
张伯玉 《当代世界》2016,(12):48-51
自2006年首次执政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修宪目标经历了由"修改宪法9条"到"修改宪法96条"再到"结果论"的调整和转换。安倍调整修宪目标主要是由国民态度变化、和平安全保障相关法获得通过、维护政权稳定以及联合执政的公明党态度转变等因素影响所致。目前日本正在推进的修宪讨论或修宪路径已经脱离该核心议题,试图从"界外地带"突破——给宪法"追加"容易得到舆论和国民理解的新条款的方式或路径来达到"修改了宪法"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足见其对世界各国影响之深。英国宪政不仅开展较早,而且许多宪法制度及原则都被其他国家广泛继承和发展。通过对英国不成文宪法涵义及渊源的叙述,对英国的不成文宪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评价,以期使读者对英国的不成文宪法制度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9.
黄靖 《南风窗》2011,(11):93-93
"诚"的最根本政治基础和衡量标准,是"法大于权":无论治人者还是治于人者,其政治行为必须受宪法的规范。宪法所保护的,不仅仅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保障的政治平等,还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能接受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推进全区工会系统法治宣传热潮,2019年12月4日,东城区总工会与崇外街道总工会,联合开展了"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暨"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1.
田雷 《南风窗》2014,(3):96-96
<正>霍姆斯大法官曾说过:"我们的宪法是一场试验,正如任何生活都是一场试验。"美国宪法试验的起点显然是1787年夏天的"费城奇迹",人类政治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诞生。不可思议的是,一部起草于18世纪的宪法典,200年的历史仅有27条文本修正案,仍有效地适用于21世纪的美国。无怪乎在费城宪法200周年之际,评论者都在讲述一个"200年神话"的故事,其中也包括《美利坚共和国的衰落》  相似文献   

12.
何美琳 《法制博览》2015,(7):25-28,24
2014年10月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以大篇幅聚焦宪法,强调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特别提到应"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在当下中国,备案审查制度被视为宪法监督的重要环节,将是今后贯彻依法治国战略、监督宪法实施的工作重心。因此,归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思考及探讨其完善方式是有必要的,这对推进宪法监督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程财 《法制博览》2014,(1):212-213
作为一种法律构造,著作权的价值在于保持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由于技术发展和著作权扩张,著作权法在维护作者私权、保障公众获取权方面出现制度失灵。面对著作权正当性的难题,"宪法进路"着眼于著作权的宪法渊源、表达自由和公共领域等著作权与宪法的接触点,主张在宪法语境中寻求著作权的基础,进而界定著作权的边界。  相似文献   

14.
张红晓 《法制博览》2015,(6):174+173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宪法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健全了国家机构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的治国总章程,想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是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实施紧急状态使社会混乱秩序恢复正常,"紧急状态"等一系列紧急法都不应超越宪法,否则无疑会给予政府公权力,导致无限制性地克减公民的基本权利。为避免无限制地扩大公权力,应在宪法中将那样就是在宪法极限之类,而不应超宪。应当在宪法中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限制及保障都加以明确规定,以列举性质的将保留以及克减都详细列举。  相似文献   

16.
邓聿文 《南风窗》2012,(24):44+46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党全面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的决心。在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  相似文献   

17.
财政法与宪法、宪政有着天然的联系。它秉承了宪法的分权精神,相应地承担起了对财政权和财产权作出具体明晰的规定。财政法是实现财政权的"保证书",更是限制财政权的"防火墙";财政法也是产权安全的"保护伞"。它从制度上直接地为国家与市场作出了分工,明确地划定了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利的边界,是市场经济之宪。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人权"入宪,对我国的人权保障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及其理念也要以宪法为根据,但是,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被侵犯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刑事诉讼在的人权保障(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19年古巴顺利通过并实施革命胜利以来的第二部宪法《古巴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根据经济社会模式"更新"需要,完善了古巴的国家权力体系、行政体系和司法体系,设立了国家主席和总理职位,并首次将国家选举委员会和总审计署纳入宪法,改变了地方人民政权机关的设置并完善了其职能,强化了地方政府建设。这表明古巴对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度、元首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进行了改革,从而重塑了以制度为基础的国家治理结构,充分彰显了人民主权、议行分开、相互独立而又相互监督的治理特征,是古巴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对古巴社会主义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中,抓工会组建,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当然是工会组织自身的首要任务.而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找准"对接点",也是新时期工会工作从理论与实践上面临的新挑战. 提高思想认识,逐步形成"党工共建"工作思路 只有明确"对接点",才能找准工作定位.为此,我们加强了政策、法规的学习,通过重温宪法和党章,明确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群工作,实现党工互动共建是由党和国家性质决定的,是宪法和党章赋予党群组织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