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学是一门兼具综合性与交叉性的新兴学科,自其诞生以来,相关理论问题争议不断.其中,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一直以来就是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尤其在我国犯罪学的转型时期,该问题更需亟待解决.犯罪学不再局限于以传统的个体行为或个体现象作为其研究对象,而是立足于从宏观的视角认识其研究对象,将其固化为一种特殊的系统现象,同时采用科尔曼的“系统行为内部分析”说作为分析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方法论,把群体现象或群体行为作为犯罪学微观上的研究对象,旨在实现犯罪学研究的宏观与微观、系统与要素的结合,从而全面认识犯罪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牧 《中外法学》1988,(5):38-41
<正> 犯罪学于19世纪末产生于欧洲。最早使用犯罪学这个概念的是法国人类学家托皮纳尔,后来被意大利的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所采纳,于1885年(也有说是1884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犯罪学》著作。经过百余年来发展,由于它在与犯罪作斗争中的无可取代的重大的指导作用,使它至今已经成为较为发达、颇受人重视的一门社会科学,这个概念在犯罪学、刑法学和社会学中被广泛地使用着。但是,由于对犯罪及其产生的观点的不同,对犯罪学的概  相似文献   

3.
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作为一个语词,通常指称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在一定场合又指称犯罪现象;本文揭示二者各自具有的、足以相互区别的若干特征,得出二者不是等同概念的结论。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刑法学研究对象的—部分;而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由此,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独立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一时期,有组织犯罪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其态势已经构成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基层政权的重大威胁,成为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隐忧。因而加强对有组织犯罪现状及发展态势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略,对于遏制这类犯罪的蔓延和对社会肌体的腐蚀具有重大意义。对该问题的研究,应综合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乃至法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兼顾学理与实践,以期提出积极、有效、符合实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犯罪学和刑法学都以“犯罪”为研究对象,但是,由于学科任务的不同,导致两者在研究视角、对呵巳罪”本质的认识以及对“犯罪”外延的认识等方面郝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17日下午3点,《犯罪研究》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研讨会暨《新中国犯罪学研究》首发式在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圆桌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上海市犯罪学学会、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研究会主办;上海市检察官协会、上海市犯罪学学会司法鉴定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刑法研究会、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协办。  相似文献   

7.
8.
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的关联是票据法律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论点,存在着无因构成和有因构成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传统视域下的票据行为无因性理论在构造上和适用上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与混乱性。票据行为二阶段说将票据行为区分为债务负担行为和权利移转行为,进而将前者定位于无因行为,后者界定为有因行为,不失为理顺票据行为无因性理论的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9.
德国行政诉讼中对于内部行为的审查标准,采取所谓主观目的或者法规范目的标准,而不以内部行为是否对外客观产生影响为标准;对于行政程序中的中间行为,也在行政程序法中明确予以规定,原则上不能单独作为司法审查的标的,以保障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的主导者地位。这些裁判标准或者法律规定,体现的是司法权审查和干预行政权的边界,司法机关对行政权的自我运行保持充分的尊重,对行政权的监督采取克制的立场,以避免司法权过分干预行政权。这些理念对于更加客观理性地认知行政审判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节目名称与已注册商标之间的商标侵权纠纷频发,然而,各个法院对于在节目名称中使用他人商标标识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却尚未形成相对一致的判断标准。鉴于合理划分节目名称与节目商标以及平衡节目名称利益与他人商标利益的需要,商标性使用的判定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商标性使用的应有内涵,在司法实践中,应综合考量被诉侵权者在节目名称中使用标识的主观意图、使用行为产生的客观效果以及是否属于描述性正当使用的因素,以准确判定商标性使用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王莹 《政法论坛》2016,(4):152-163
针对所谓财产性利益实施的非法获取行为是否应当按照盗窃罪或抢夺、抢劫罪等取得型财产犯罪定性,理论上与实务界皆存在较大争议。目前探讨也多从法律解释与法益保护必要性或曰可罚性漏洞填补的角度展开,形成了肯定派与否定派的观点。根据德国刑法关于盗窃罪非法占有对象的狭义的物的价值说理论,应当区分财产性利益载体这一物的存在形式与其所体现的价值(即所谓财产性利益),以转移占有财产性利益载体与转移占有该财产性利益之间是否需要实施其他行为为标准,划定盗窃罪非法占有对象的范围以及盗窃罪构成要件的边界:如果占有物的存在形式即取得了其特殊功能或对该特殊功能的支配可能性,中间不需要其他行为介入(主要是欺诈行为),则该特殊功能就是物的价值,可以成为盗窃罪非法占有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邱赛兰 《法制与社会》2011,(33):282-284
不法侵害行为与不法侵害状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只能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不能包含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状态,将在涉财犯罪中的侵害人逃离仍在被害人视野中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状态视为不法侵害行为的延续即“视野说”,有类推解释之嫌,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被害人对这种行为的阻止以恢复其权利的,如果在社会观念上是相当的,应以自救行为认定,阻却其违法性。  相似文献   

13.
柯里教授的"政府利益分析说"诞生于上世纪美国冲突法"革命"时期,并一举成为美国现代法律选择方法论中重要的学说之一。虽然"政府利益分析"理论存在概念难以确定、保护观念过于狭隘、不确定性和理论根基不牢固等缺陷,但它提出对法律的内容和"政府利益"进行分析,并将此作为法律选择的基础,突破了传统的冲突规范选法理论,给国际私法理论研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影响了美国现代冲突法理论和美国法院的司法实践。"政府利益分析说"所提出的分析法律实体内容,以及"利益分析"方法符合未来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比较法的研究对象包罗万象、杂乱无章。为了明析比较法的研究对象,先将制定最优规则和优化现有规则作为框选比较法研究对象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从显性维度、隐性维度、系统维度和传统维度将比较法的研究对象细化为显性系统、隐性系统、显性传统和隐性传统,以清晰地框定比较法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最高院10例死刑复核样本的实证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恐怖活动组织尚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对此须确立“打早打小”的刑事政策,以最小的司法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恐怖组织的骨干成员均为少数民族,学历偏低,收入微薄,多在青少年时期开始接触恐怖主义思想,故国家应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注重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改进少数民族区域的扶贫开发政策,减小东西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主观目的上具有双重性,其直接目的是制造社会恐怖,引发社会恐慌,终极目的则是实现某种社会价值追求;客观上,其犯罪行为具有严重暴力性,攻击对象不特定或具有象征意义,危害结果往往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万子玥 《法制与社会》2014,(7):97-98,107
财政支出作为经济法行为的物质支撑,对调节资源分配、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障社会公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可以说,经济法行为所达之处必定需要财政支出的支持,财政支出的多寡与行为力度呈正相关关系,而财政支出、经济法行为所取得的效果会更多地表现在市场效应之中。本文对我国财政支出与效益评价进行量化研究,将经济法行为成本与市场效益的对比分析数字化、客观化,力求在定量分析之基础上为我国经济法行为实然边界的确定提供依据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源自近代德国民法的法律行为概念原本为"权利行为"。作为民法总则一般概念的法律行为,无法涵摄债权行为之外其他具体法律行为。直接以"法律关系"作为客体的表意行为就是"关系行为"。"关系行为"概念可以补正传统法律行为理论的逻辑缺陷,并可据此建立逻辑体系完整的现代法律行为类型之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媛媛 《法制与社会》2011,(31):106-107
国企内部的公司治理和控制监管机制,不仅关系到公司本身财产安全和盈利与否,而且还关系到公司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关系到国有资产的财产安全以及行政的清廉。公司治理结构中应当充分利用‘久性恶”的一面,使管理者相互制衡。目前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有很大漏洞。未来至少应当建立国企大额现金支付的‘‘两支笔”制度。国家国企管理部门可以确定一个监事会负责人和总经理财务共签的起点额度。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行政法学以"行政行为"作为核心概念,对于行政行为之外的其他行为以及同一行政过程中各连续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十分关心,注重以静态、定点的方法考察单个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但由于现实行政具有作为过程的整体性、动态性等特征,行政行为概念在考察现实行政时存在着局限性、静态性等缺陷。因此,现代行政法学应当引进"行政过程"的概念,以为了实现同一行政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政过程"作为考察对象,将行政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形式全盘纳入视野,并着眼于同一行政过程中各行为以及同一行为内部的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对行政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的法律规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上,我国采用"诉讼法律关系论"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但是,法律关系论并不适合民事诉讼法领域,今后宜将"民事诉讼行为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两大法系对诉讼行为论有不同的理解,我国应当创新"民事诉讼行为论"的内涵,以诉讼行为的概念和类型论、控制论、评价论和制裁论作为其基本框架。运用诉讼行为论这个分析工具对整个诉讼法律制度进行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