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形势下,党群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党的历史方位和主要任务、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执政纲领和执政理念都发生了新变化。确立新型的党群观,是我们党面临的历史性的新课题。新型党群观要强化三方面的认识:一是党为民用,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工具;二是党权民授,党执政没有超乎人民之上的权力;三是党策民选,党的主张应交给人民自主选择。落实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之路上,开拓新型党群关系要实践以下新途径:在执政理念上,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制度设计上,要强化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在社会治理上,要加强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建设;在公共决策上,要全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在传播语境上,要形成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新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2.
政党治理是现代治理理念应用于政党建设而形成的一个概念。政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是政党根据不断发展的社会条件,顺应社会形势,实现政党治理与公众支持之间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地位无人撼动与其现代化的政党治理密切相关。建党60年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努力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趋势,在政党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原则与治理主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自身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兴国 《传承》2014,(1):56-57
从政党与群众的关系看,政党的政治功能可以具体体现为中介、聚集、表达阶级利益、维护稳定、政治参与、民主控制政府的工具等。现代政党要实现其政治功能,必须在政治系统内部和外部分别扮演民众意志表达者和社会公正维护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民主政治时代,政党政治是责任政治,政党理应成为负责任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功能作用证明了其可以担负起运作公权力、实现民众利益的责任。密切党群关系是政党的根本责任。密切党群关系,要规范党政关系,防止权力异化;夯实执政基础,加强社会整合;完善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5.
刘永哲 《传承》2014,(1):58-59
政党与群众的关系具有基础和前提意义。政党代表并整合群众的利益,群众是政党存在、发展的基础,无产阶级政党是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联系的政党。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共产党天然优势和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精华的创新性发展,亦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百年来,密切党群关系是我们党赢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胜利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和优良传统,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创性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全面性塑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等历史进程。始终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畅通和拓宽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坚持和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密切党群关系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的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洁一直是举世公认的,其作为东方权威主义体制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在确立权威政治的同时,卓有成效地实现了执政党的自净,绝对的权力没有导致绝对的腐败,创造了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眼中的一个特例。新加坡的模式,在一党居优的政党体制中具有典型意义,对于此类政党体制的国家具有更直接的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行动党主政新加坡的半个世纪里,树立了良好的绩效形象。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新加坡,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新加坡社会也正过渡到一个新的政治台阶,民众的价值取向正经历着历史性的重构。时代的变迁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带来了新的挑战,某种程度上使人民行动党的绩效形象建设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新加坡社会的中下层弱势民众对人民行动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满,他们认为执政党采取的精英治国模式已经与新加坡的中下层民众脱节,政府现已无法有效地照顾到该阶层的利益。对社会中下层弱势群体利益的照顾不周,造成的民众对执政党的质疑,正成为人民行动党自身全民形象建设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9.
王瑜 《协商论坛》2006,(12):26-29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后,古巴共产党的处境更为艰难,一方面,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使古巴失去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依托;另一方面,美国加大了对古巴的封锁与“和平演变”的力度,采取种种手段分裂古巴共产党,试图彻底搞垮古巴社会主义政权,另外,一些拉美的近邻也对古巴施加压力,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古巴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动荡。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世界各国政党中可谓独放异彩,该党创建于1954年11月21日.从1959年开始执政到现在.在政党发展上实现了新加坡独特的“亚洲式民主”模式。然而人民行动党在西方学者眼中完全是集权型的政党,因为新加坡虽然允许多党竞争,但实际上是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的局面.没有任何一个反对党能对行动党构成有效的威胁。人民行动党还通过各种手段对立法、司法和行政形成了全方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陈祺 《新东方》2016,(4):74-77
新加坡的政治结构曾一度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威权政治的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愈加多元的新加坡,如何在威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区间内选择一个均衡的位置,是对其政府与政党的一个考验。在李光耀逝世一年后的今天,人民行动党仍是新加坡唯一执政党,在国内的政党竞争中仍占据着绝对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其余23个政党也在不断发展,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开始思考推行全面两党制的优点。新加坡的政治格局还会笼罩在李氏威权下多久?这样的格局是否还会带领新加坡不断开拓更好地发展方向?相信这不仅是值得新加坡政府深思熟虑的问题,更是许多借鉴着新加坡模式的国家正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群关系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建党90年来,我们党在密切与群众关系的历程中,不断探索、实践,经历了初步探索、达成共识、积累经验、与时俱进等几个阶段。90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等方面为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构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总结历史,吸收经验,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新的密切联系群众体制机制,为构建新时期的和谐党群关系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精英治国”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人民行动党要上台执政;而上台执政就要占有议会多数席位;而占有席位的唯一办法就是争取选民的支持。五年一届的议员选举是新加坡人生活中表现出的政治性最强的活动。执政党只要执政为民,议员只要代表民意,民众只要能通过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够了。  相似文献   

14.
执政党为什么要整风,整风能否刹住“四风”,如何才能整出成效,这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话题。1992年,小平同志曾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以来,如何进行党的建设,共产党一直在探索、思考、实践,有经验也有教训。到今天,中共已成为拥有8500多万党员的大党——好的作风乘以8500万.将产生何等巨大的辐射全社会的正能量;若相反,又将产生怎样的负效应?执政党“自我革命”、自身建设的紧迫性,已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党执政以后,脱离群众的危险客观摆在全党面前,成为党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党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正在加大,如果不抓紧解决的话,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削弱,甚至亡党亡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出了问题,原因在于群众利益受损,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背离了党的宗旨,破坏了党的形象。修复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主动权在党,要求我们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党的自身建设与治国理政实践,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把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利国利民的政策措施,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执政党建设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正帅 《前沿》2005,(10):211-214
当代西方执政党的运作,有其独特的条件和基础,如多党竞争、成熟的市场经济、长期形成的法治文化等,理论与实践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照搬照抄。但是,在政党政治条件下,不同的政党有着不可否认的共性,通过对不同类型执政党的运作进行研究比较,能帮助我们深化对执政党建设和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我党的建设也不无警示、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无论在哪个国家执政,作为执政党必须首先处理好党群关系,因为党群关系是事关执政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群众的关系跟资本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在一些具体做法和一些操作层面,国外一些政党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廖显辉 《桂海论丛》2003,19(5):22-25
新形势下 ,密切党群关系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 ,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它不仅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 ,更是我们建设四个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文章以发展的视角 ,从方法论上提出了密切党群关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琴  曹鹿琪 《湖湘论坛》2011,24(3):57-59,94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执政党要因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迎接挑战,着力构建引领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党群关系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以后,党的建设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巩固党赖以存在和执政的社会基础.密切党群关系必须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本文仅从拓宽表达渠道和加强能力建设两方面,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