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稿约     
《青年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 ,也是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研究会会刊。本刊编辑部热忱欢迎一切关心青年、青年工作以及致力于青年研究的各界人士赐稿。为使《青年研究》与国内、国际学术刊物办刊规范接轨 ,根据我院期刊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本刊对今后的来稿提出以下要求 ,恳请合作 :1 文章的基本格式为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内容提要、文章主体、注释、参考文献、作者单位。(1 )内容提要意在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文章的要旨和精华 ,字数为 1 0 0字左右。(2 )注释一律放在文章主体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凡…  相似文献   

2.
稿约     
《青年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 ,也是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研究会会刊。本刊编辑部热忱欢迎一切关心青年、青年工作以及致力于青年研究的各界人士赐稿。为使《青年研究》与国内、国际学术刊物办刊规范接轨 ,根据我院期刊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本刊对今后的来稿提出以下要求 ,恳请合作 :1 文章的基本格式为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内容提要、文章主体、注释、参考文献、作者单位。(1 )内容提要意在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文章的要旨和精华 ,字数为 1 0 0字左右。(2 )注释一律放在文章主体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凡…  相似文献   

3.
稿约     
《青年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 ,也是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研究会会刊。本刊编辑部热忱欢迎一切关心青年、青年工作以及致力于青年研究的各界人士赐稿。为使《青年研究》与国内、国际学术刊物办刊规范接轨 ,根据我院期刊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本刊对今后的来稿提出以下要求 ,恳请合作 :1 文章的基本格式为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内容提要、文章主体、注释、参考文献、作者单位。(1 )内容提要意在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文章的要旨和精华 ,字数为 1 0 0字左右。(2 )注释一律放在文章主体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凡…  相似文献   

4.
稿约     
《青年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 ,也是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研究会会刊。本刊编辑部热忱欢迎一切关心青年、青年工作以及致力于青年研究的各界人士赐稿。为使《青年研究》与国内、国际学术刊物办刊规范接轨 ,根据我院期刊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本刊对今后的来稿提出以下要求。恳请合作 :1 文章的基本格式为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内容提要、文章主体、注释、参考文献、作者单位。  (1)内容提要意在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文章的要旨和精华 ,字数为 10 0字左右。  (2 )注释一律放在文章主体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相似文献   

5.
《青年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 ,1 978年 1 2月创刊。本刊以客观描述中国青年发展历程、启迪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发展中国青年社会学为宗旨 ;主张以规范的经验研究为基础 ,积淀学术思想 ,创新学术成果。 2 0余年来 ,《青年研究》倚重中国青年社会学研究会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网络 ,不断制造机会和创造条件 ,为年轻的青年研究工作者提供宽阔的学术“平台” ,任其驰骋 ,培养了一大批新人 ,《青年研究》以严谨的学术风格和丰硕的学术成果为国内外同行所瞩目。《青年研究》为月刊 ,每月 2 5日出版 ,每期 8万字 ,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再次敬告新老作者作为一份日益亨誉于国内外青年研究领域的学术刊物的编辑者,我们也正着力从更多的方面为提高办刊质量作出卓有成效的努力。为了在编辑工作上与国际学术期刊的惯例接轨,本刊对今后的来稿格式作出以下全新规定,恳请各位新老作者密切合作,使《青年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伟民 《团结》2002,(6):33-33
王世杰,1966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岭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导师,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地质地球化学》副主编、《化学通报》等七份学术刊物编委。 1992年,王世杰获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合作培养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青年研究》从青少年研究所一成立,就开始发刊,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如果从团中央研究室一九七九年八月发刊的《青年研究》算起,就有了将近四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它不断成长,到了今年,改为月刊,开辟栏目,向正式公开出版的目标前进。《青年研究》的发展,反映了整个青少年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的现状。《青年研究》能有今天这样的面貌,主要是全国的同行、关心青少年研究的各方面同志、以及在业余时间自己研究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等主要青少年研究刊物上的有关“青少年与媒体”的文章的分析 ,考察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的状况并且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十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现状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莉 《青年研究》2004,(5):42-48
通过对《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 1 994— 2 0 0 3间发表的1 94 3篇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分析 ,探讨了十年间我国青年学术研究的历时变化和现状 ,在反思当前青年研究的基础上 ,对未来的青年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这期刊物来到您手里时,人类历史已展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千年更替带来的兴奋和百感交集之中,最珍贵的情愫莫过于我们对《青年研究》读者和作者怀有的万千祝愿:愿《青年研究》陪伴着大家开始跨世纪之行! 意识到青年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这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发现;而意识到必须把青年问题置于科学研究的视野则是中国学人在20世纪最后两个十年达成的共识。《青年研究》自1980年创刊以来,通过发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等学科关于青年和青年问题的大量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后期,保加利亚广泛开展了青年问題研究。起初,这种研究多半是由《人民青年》报社和《青年》杂志社的专门小组进行的。当时的研究水平不够高,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和阐述问题往往是就事论事。 1967—1969年开展的关于农村青年流入城市问题的研究,有了比较严格的科学分析,并普遍运用了计算统计方法。 1968年,在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倡导下,建立了青年社会学研究中心。1968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青年研究》第五期刊登了共青团安徽省委刘奇葆同志《论当代农民青年的基本特征》一文。文章开头明确指出:“研究当代青年,不可不研究当代农民青年。不了解当代农民青年,谈不上对当代青年的了解”。我感到这个观点提得好,它合乎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从事农村青年工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第八期的《青年研究》刊登了夏中义等三同志的文章《试论青年的“三极分化”与青年工作》(以下简称《三极分化》)。该文对于“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经过一番“潜心研究”,提出了所谓的“一条新的、明确的、符合实际的具体工作路线”,力图使思  相似文献   

15.
1996年8月21日的《中华读书报》第二版上登载了杨玉圣先生的短文《学术刊物“论文集化”的时弊》,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的学术刊物名为刊物,实系长短不一的论文的集合体,即变相的论文集。笔者与杨先生有同感。随便翻开几本学报(学术刊物主要是指各大专院校的学报及各种学术研究会主办的有关专业刊物),便可知杨先生所说并非言过其实,时下的学术刊物确实存在着严重的论文集化倾向,亟需引起编者的注  相似文献   

16.
陆杰荣教授男,1957年生,辽宁省大连市人。现为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外国哲学。从事哲学的教学和科研以来,共出版专著和译著8部,代表作主要有《哲学境界》、《哲学的性质与机制》等,近期出版的哲学著作有《形而上学与境界》、《当代外国哲学真理观研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外国哲学》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将青年研究纳入科学的轨道虽然在70年代末期才开始,但由于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投入的力量较可观(社科院系统、大学系统、共青团系统、各种青年研究会等),因此发展的速度较快。这可从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青年研究的论文、专著、译著之多以及许多地方都有青年研究的刊物和经常召开青年研究方面的会议得到证明。由于青年研究的发展势头大,所以青年理论研究有早熟的趋势,表现为青年理论研究已朝着学科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同志已经着手或正在着手建立《青年学》、《青年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18.
正视问题 找出差距 再创辉煌——谈我国青年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青年研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刊物相继涌现,一大批学术著作和论文不断问世,实证性的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在全国和各省、市地区的范围接连进行,与国外青年研究组织的学术交流日趋频繁。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青年研究从整体上讲,与国外青年研究的成果和层次相比,仍处在较低的非学科化的水平,存在着许多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和差距,才能够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为我国的青年研究在下个世纪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打下基础。本文主要针对  相似文献   

19.
青年研究已走过了近十年艰难曲折的历程。一件值得回忆的往事是,1983年秋在江西庐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编辑部组织召开的“青年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作为学科建设的重大战略行动,以强烈的学科意识,将青年研究正式引上了社会科学的殿堂,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当时与会的各位学者心里。在会上,我也提出了一篇论文:《应该重视青年研究的方法论》(载《青年研究》1983年第11期),分析了青年研究当时的状况,提出必须重视青年研究的方法论。时至今日,勿庸讳言,青年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的独立性还未为社会科学界所认识、所承认。究其原因,除了起步晚等客观因素外,重要的就在于:青年研究自身至今仍未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还未找寻到自己独特的、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还没有形成一支能够承担构建自己理论体系重担的、训练有素的理论队伍。鉴此,我认为有必要再谈谈青年研究的一些方法论问题,进一步探寻研究方法的方法,以利科学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年研究》从1993年第8期正式公开发行。自1981年创刊以来,《青年研究》已有十二年的历史。如今正式公开发行,实在是得益于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关心。在此,本刊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全国广大读者致以诚摯的谢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