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佑之是赵一曼的大姐夫,又是她的老师.在赵一曼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她的青少年时期,郑佑之以他特有的革命家的气质,师长的尊严,大姐夫的爱心,陶冶着她的灵魂,影响着她的行为,在川南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轶闻佳话、颇具特色,将使人们从中获得深刻的教益和宝贵的启迪.一、因材施教,在睡击响胶郑佑之有少年时代先后离家宏荣县、自贡上学,受到留日学生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熏陶,民主科学知识大获进展。他博览群书,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逐步树立了革命人生观.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郑佑之开始在家乡兴办学…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她8岁时人私塾读书,13岁时父亲去世。 赵一曼的大姐夫郑佑之也是宜宾县人,在柳家  相似文献   

3.
翟佳琪 《党建》2021,(2):66-67
哈尔滨南岗区的一曼街,原名山街。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改为现名,是为纪念为东北抗战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赵一曼烈士。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五四运动后,她在姐夫郑佑之的影响下,接触到《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革命新思想的洗礼。不久,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团的组织和妇女群众团体。  相似文献   

4.
矢志从军赵一曼,名李坤泰、字淑宁,笔名李一超,在东北时化名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伯阳嘴一户地主家庭里。童年的赵一曼喜好打抱不平,爱与别人辩理。母亲逼赵一曼缠足,赵一曼愤然剪碎缠足布,砍烂尖尖鞋。赵一曼的父亲于1918年去世了,哥哥李席儒把持家业,赵一曼失学了。大姐夫郑佑之以函授和面授的  相似文献   

5.
赵珊 《党史纵横》2002,(9):22-25
1赵一曼,原名李淑瑞,学名坤泰,别名李一超,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宜宾白杨嘴村,其父李鸣绪是位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家庭富裕。娶妻蓝明福,慈爱贤惠。他们有六女二子,赵一曼排行老七,为第六个女娃,其下尚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赵一曼自小钟情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颇有男孩子天性。8岁入村私塾,聪明过人,但像男孩似地好说好动。一次,曾把一只螳螂偷偷放进了私塾先生的脖领里。先生罚她,她又背书清楚流畅,真是拿她毫无办法。不久,父亲去世,长兄李席儒成了当家人。他满脑里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不再允许一曼读…  相似文献   

6.
百里越溪河,一泓碧水,两岸连绵如云的秀竹、千山群峦的翠色,曾养育过抗日英雄赵一曼、上海红运领袖刘华、“川南农王”郑佑之。到过此地的人们胜赞她“山美、水美、人亦美”。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19日,尚志市长寿乡.在赵一曼纪念园开园仪式上,省、市领导把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敬让到嘉宾席正中间的位置.他不是赵一曼的后代、亲友,他只是一曼沟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老农民.他之所以受到如此敬重,只因他27年来一直在默默地为赵一曼烈士守石碑、擦塑像.  相似文献   

8.
1935年11月22日上午,在日军调动大批兵力对我东北一些游击区进行疯狂的大“讨伐”逆行中,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的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不幸受伤被俘。当敌人初步认定她是一个以珠河为中心,把三万多农民坚固地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时,更是不肯将她轻易放过了。于是,在接下来的5天里,为逼使赵一文招供,敌人对她施行了各种酷刑.尽管赵一曼一次次都疼得死去活来,但她丝毫没有动摇。5天后,赵一曼被带到哈尔滨,关押在伪滨江省警务厅地下室看守所里。这时赶一曼的腿部伤口已经溃烂化脓,生命垂危。由…  相似文献   

9.
何蜀 《红岩春秋》2006,(1):50-51
1931年12月30日中午,三个“共案”犯被国民党军阀当局杀害于重庆上罗家湾刑场(在今重庆市少年宫和儿童医院对面)。为了防止他们呼喊口号或作讲演,当局事先将他们嘴里塞进了俗称咬牙棒的“锁口符”。但他们仍然用吼声哼起了《国际歌》。三人中的为首者,是中共四川省委委员、江巴中心县委秘书长郑佑之。重庆《新蜀报》第二天对他们的被害作了报道,文中说:“共党省委郑佑之,在共党中原有第二马克思之称”。郑佑之原名郑自申,佑之是他的别号,党内化名张荣山。他是川南宜宾地区著名平民教育家和农民运动领袖,人称“川南农王”。他27岁时,妻子病故。次年,他遵从妻子的遗愿,续娶五姨妹李坤舆为妻。三年后,李坤舆又因难产病故。从此郑佑之没有再娶,决心“抱独身主义来实行社会革命”。1923年,郑佑之将祖传的全部产业──收租42石的土地全部捐出,办起了宜宾古罗乡普岗寺平民学校,一面开展平民教育,一面开展革命启蒙宣传活动。在舍生忘死的革命活动中,他还把几个姨妹都引上了革命道路,其中,小姨妹李坤泰,经过他的精心培养,后来成长为著名的女革命家,即名震白山黑水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郑佑之从1928年2月在重庆成立第一届正式的中共四川省委时就是省委委员。地下...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1月,抗日英雄赵一曼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敌人对其严刑逼供,但赵一曼坚贞不屈。敌人为了留下活口,将其送往哈尔滨市立医院治伤。此间,与赵一曼接触的是监视她的一名警察和为其护理的护士。赵一曼决计争取他(她)们。1936年4月,警察轮到董宪勋,护士助手为韩勇义。这两人都是富有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2,(12):20-20
尚志市赵一曼纪念园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长寿乡一曼村北,当地俗称小北沟。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又名李一超,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后,赵一曼在宜昌、南昌、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鹏 《世纪桥》2012,(22):53-57
电影《赵一曼》完成于1948年底,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拍摄的。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为主人公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那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赵一曼》公映后,人们都想知道有关赵一曼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拂去历史的烟云,让我们仰望那民族英雄、共产党人的不朽形象,让我们呼唤那一个个伟大的名字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基石,这基石是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铸成,题记冲出樊篱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笔名李一超,在东北“抗联”时化名“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柏杨嘴一户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是个有识之士.自学中医并免费为乡邻们治病。母亲蓝明福操持家务,生育六女二男,一曼排行七。童年的一曼酷爱学习.勇于追求真理。8岁那年,父亲雇了先生在家开私熟,一曼随族中子弟就读。第二年,川南兵…  相似文献   

14.
黎明 《世纪桥》2006,(7):61-64
2005年5月12日,红日高照。我同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旅游局的同志,前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故居——宜宾县白花镇一曼村伯阳嘴,对故居的旧貌、现状和开发建设进行考察。现将在故居的所见听闻整理成文,让更多的人了解赵一曼故居的风貌和关注她的开发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族英雄赵一曼,以英雄为楷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党史文苑》2020,(3):47-47
赵一曼被捕地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原珠河县)长寿乡一曼村。2008年,在赵一曼被捕地遗址基础上建立了赵一曼纪念园,总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共建有赵一曼塑像、国旗台、主题群雕、赵一曼陈列室、纪念碑刻、抗联井、英烈墙、养伤窝棚、石砬子会议遗址等14处景点。  相似文献   

16.
坐落宜宾翠屏山林园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纪念馆,恢弘、肃穆。展示烈士光辉生平、英雄业绩、革命风范的图照、绘画、书籍、报刊、资料、遗作、遗物陈列其间。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赠烈士的诗词,烟烟生辉!循着烈士的足迹,可领悟英雄“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的风采。冲出樊篱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了,笔名李一超,在东北“抗联”时化名“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一曼出生于四1;D省宜宾县白花镇相杨嘴一户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是个有识之士,自学中医免费为乡邻治病。母亲蓝明福操持家务,生有六女二男,一曼…  相似文献   

17.
1966年 4月 2 0日至 2 5日 ,彭总到宜宾视察。他的英容笑貌 ,至今还留在宜宾人民的心中。一、参观赵一曼纪念馆赵一曼纪念馆在翠屏山上 ,没有公路 ,汽车上不去 ,只能步行登山。彭总虽是 68岁的老人了 ,可爬起山来腿不软 ,气不喘 ,上陡坡也不要人搀扶。到了纪念馆门前 ,他举头凝望着朱德题写的“赵一曼纪念馆”黑底金字扁额 ,似乎要品出每个字的功力。片刻 ,他进了展厅 ,对题词部份一掠而过。当他走到赵一曼事迹图片文字展板前 ,他的脚步停住了。他一边仔细听解说员的讲解 ,一边细心看着每一幅画面。彭总过去只知道赵一曼是个女英雄 ,但对她…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2,(18):30-30
赵一曼被捕养伤室遗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曼街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的中西医药库,现为哈医大一院传染科门诊所在地。1935年11月22日,赵一曼受伤被俘后,被关押在伪滨江警务厅拘留所里,后送入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  相似文献   

19.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早在1950年代初,随着电影《赵一曼》的放映,就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特别是赵一曼英勇就义前给她的儿子宁儿留下的遗嘱,更让人耳熟能详,记忆犹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陈达邦。  相似文献   

20.
李云桥 《世纪桥》2009,(6):60-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她就是著名的时代先觉者,民族自由解放的女神——赵一曼。本刊连载《赵一曼传》一书,此书,真实全面地记述了赵一曼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及后续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