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始,就植根于现实的社会实践、伟大的革命实践之中,以鲜活的实践赋予她理论创新的无限生命。不断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树,永远根深叶茂,郁郁葱葱。“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创新。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品质的最新表现。时代变了,思想认识就要变,理论也要变。“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这是马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将中华民族凸显于国家发展进程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凸显,为民族问题治理提出了目标指引,也提出了民族问题治理需要根据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进行改进的要求。民族问题治理只有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谋划和布局,才能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效发挥助力作用。因此,民族理论也必须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而进行创新,从而将民族理论创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3.
周平 《政治学研究》2023,(1):34-41+156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将中华民族凸显于国家发展进程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凸显,为民族问题治理提出了目标指引,也提出了民族问题治理需要根据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进行改进的要求。民族问题治理只有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谋划和布局,才能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效发挥助力作用。因此,民族理论也必须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而进行创新,从而将民族理论创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对党的民族理论做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伟大历史成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共同体身份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重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秘诀,以人民为中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主线。这一论断的提出、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杜书瀛 《学理论》2008,(5):27-27
关于文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且号召“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代表大会报告中如此鲜明、如此新颖地论述文化问题,并且把文化提到如此重要地位,既表现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又表现了我们党的开放胸怀。所谓“创新”者,是说在我印象里以往党代表大会报告中似乎没有如此明确地提出过这样的文化论断和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6.
杨跃进 《民主》2004,(3):15-17
提出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以来的事。孙中山先生在从事辛亥革命中提出过“振兴中华”的口号,后来他又在三民主义的演讲中提出要恢复民族的问题,其中有复兴民族的意思。提出这个问题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当时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都大大地落后了。所以孙中山先生在自己的著述中,对中华民族在近百年来衰落的原因作了较多的分析,对如何复兴民族作过许多的设想。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受到世人的敬仰,就在于他把复兴中华民族的远大目标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实际运动。当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长期以来我们党所倡导的“弘扬民族精神”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从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出发,把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下简称《讲话》) ,集中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伟大纲领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贡献。《讲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讲话》作为党在新世纪的伟大纲领 ,就是因为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1…  相似文献   

9.
《团结》2008,(4):63-64
何谓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是一个民族群体在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又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具有维护民族群体生存与和睦团结.并推动民族群体奋进作用的价值系统,反映着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全部历史,就是在创新中奋斗,在创新中发展的光辉历史。八十年来,我们党坚持理论、道路、体制的全面创新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江泽民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论断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坚持不断创新,是我们党的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经验,极为重要的结论。理论创新: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科学理论是正确实践的先导。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是我们党“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在 2 1世纪中叶左右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本实现现代化 ,根本的出路是完善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 ,变潜在生产力为现实生产力 ,大力提高综合国力。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1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形成。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 19世纪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希·李斯特。他在 184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体系》一书中 ,首先提出了国家体系这一概念 ,并且分析了“国家专有因素”如何影响一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一个理论,不仅给当代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它的语言、它的观点是如此地深入人心,它在深深融进广大人民群众判断事物、指导实践的思想方法之中的同时,也有力地提升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提到“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人们便知道,那是表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观念态度的形象指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等话语,更是在让亿万朴实的中国人民真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同时,也化为一个伟大民族充满激情的实践与追求。这就是邓小平理论,这就是邓小平理论的无尽魅力。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 21世纪实现我国“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重,困难多,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创新的精神带领群众开拓发展。因此,选拔创新型领导干部,是新世纪摆在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同志,曾在一九一三年发表的不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这一基本概念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定义,他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民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几个基本特征。这篇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列宁曾对这篇著作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文章写得好极了。这是当前的重要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注释第一○三条》。一九二九年,斯大林又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书中,重申了这一定义,并将第四特征更加完善地表述为:“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286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极为突出的实践意义,对我们今天搞好民族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所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党的基本理论的重大创新;指明了"两个重大判断"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三个基本"的理论与实践;论述了"四个伟大"的内涵实质与逻辑关系;强调了"五大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指出了"六大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仲流 《求知》2007,(11):14-15
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揭示了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总结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创新成果.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概括.是党的十七大的一大理论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至今已有四个年头。四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充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回顾四年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化过程,深感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对发展理论的重要作用,伟大的理论正是在伟大的史无前例的实践中不断升华、丰富、发展。扎根于伟大实践沃土中的理论创新,充满活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的旗帜。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化“三个代表”最早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1日在出席广东茂名…  相似文献   

18.
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决定民族命运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思想、理论的作用举足轻重。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先进理论作为指导的民族注定要衰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并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主导作用,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一、“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回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历史的辉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正如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名著《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在“近代以前时期的各种文明中,没有哪一种比中国  相似文献   

19.
江 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生机的源泉。”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江总书记又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我们的思想认识 ,也应不断前进 ,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切实做到“三个代表”的一个战略性思路。面对新形势、新发展 ,我们党建工作也必须有新思路 ,新发展 ,才能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 ,推进其他各项工作。为此 ,在年初 ,上海市自来水市南有限公司党委提出了在基层党组织范围内开展党建…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于党的建设,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时,又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如何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根本要求。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要致力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又要围绕民族振兴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