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专精·涉猎     
宏图 《瞭望》1990,(11)
康有为氏《桂学答问》云:“读书当分专精、涉猎二事,惟专乃可致精,惟涉猎乃能致博,二者不可偏废。”言之有理,惟“不可偏废”,似非“二者并重”。 清人林昌彝(林则徐之族弟)《射鹰(谐“英”音)楼诗话》引桐城派中坚姚鼐(姬传)《惜抱轩填词》后记,识解颇深。时浙西词派为盛,标举“清空”之词风,姚氏亦仿而效之。王凤喈即语戴震曰:  相似文献   

2.
舒芜 《瞭望》1992,(14)
十一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盖自杨、刘唱和《西崑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崑体”,由是唐贤诸集既废而不行。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口’, 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  相似文献   

3.
距今二千六百余年前,齐桓公伐孤竹。春去冬归,景物剧变,迷失了路途。相国管仲谓齐桓公曰:“老马之智可用也”。齐桓公采纳了这一建议,“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比喻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人,能在工作中起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子》六十四章里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里也说:“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类似的意思在其他典籍里还有很多。如:“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大厦不倾,非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这些  相似文献   

5.
[原文]郑人游于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咸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相似文献   

6.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之六载:"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日:‘既是包子厨中人,何为不能作包子?'对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丝者也.'"这个蔡太师,就是北宋末期的大臣蔡京.  相似文献   

7.
文坛旁观录     
文坛旁观录吴中杰(四)文艺尚独创,文艺家应克服从众心理,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陈寅恪为王国维所撰的纪念碑铭中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学术如此,文艺亦...  相似文献   

8.
史学一家言     
陈晋 《瞭望》1991,(47)
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好读史书,并且讲求读史方法。譬如,1915年9月6日致萧子升信中,便谈到两种方法。一为“择书”而读之方。所择之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读之,则如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他认为,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便是这样的书。 择书要有眼光,读之更须方法。如该书中的“《伯夷列传》一篇出于《史记》,吾读此篇而及于《史记》加详究焉。出于《史记》若干篇,吾遂及于《史记》之全体矣。他史亦然。”再一种便是空间比较法。他说:“观中国史,当注意四裔,后观亚洲史乃有根。观西洋史,当注意中西之比较”。接着又提出,“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历史  相似文献   

9.
近来,一些理论研究刊物和社会上不时有关于“工会主席是否是官?”等问题的讨论,笔者发表一些浅薄之见,以抛砖引玉。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官”。何为“官”?有一解为:官,职也,谓各守其职,为国治事者也。《易·系辞下》:“百官以治”。又据《现代汉语词典》解:官,是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新中国成立后,“三座大山”被推翻,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0.
考察 关于对官吏的考察,《四友斋丛说》卷12有这样一段记述: 南京考察,大率以苟细责人而不问其大者。……今贪残之人,赃贿狼藉,鱼肉百姓至于靡烂而不已者,一切置而不问,好以闺房细事论罢各官。夫闺房之事既暧昧难明,流闻之言又未必尽实,纵或得实,则于名教虽若有亏,于朝廷设官之意亦未大戾,较之贪墨之徒,相去盖万万矣。今之进退人才者,顾详于此而略于彼,未知何谓也。  相似文献   

11.
写长篇章回小说,要推蔡东藩所著的《历朝通俗演义》为最宏大的了。他从两汉写起,直到民国,共十一部。解放前由上海会文堂印行问世,以阅年久,书已绝版,中华书局付诸重印,最后一部标之为《民国通俗演义》,该书前有重印说明,略谓:“民国部分,内容写到一九二○年为止、后四十回的作者许廑父,生平事迹不详”。却附载许氏一短序:“《民国通俗演义》一至三集,吾友蔡子东藩所著。蔡子嗜报纸有恒性,搜集既富,编著乃详,益以文笔之整饬,结构之精密,故成一完善之史学演义,出版后,不胫而走遍天下。会文堂主人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6,(9)
正包头赋惟我包头,蓬勃名城。阴山叠翠,河水流筝。越九峰而走鹿,临后套而翔鹰。仰和风之清穆,抚万类以欣荣。佳木重楼,耸云霄以舒卷;健儿汗血,听号令以奔腾。于是钢花溅处,浮金泛彩;铁马来时,疾电惊霆。人文厚朴,允载歌而载咏;稀土珍奇,期善作而善成。自昔文物风流,史乘漫瀚。刻岩画于兹石,绘陶彩于阿善。山戎淳维,乃春乃秋;鬼方猃狁,如雾如电。敕勒歌飞,先民生生不息;黄河水曲,古史沉沉阔远。若夫九原怀朔云内,肇造早关乎时异;为郡作镇建州,弃置常因乎备变。雄关直道,刻绘一脉  相似文献   

13.
某地生产冒充名牌的劣质产品,曾发了一笔数量可观的不义之财,后因东窗事发,断了财路.举报此案的一位当地干部,竟因之而受到冷嘲热讽,业已评选上报的"先进工作者"和"优势共产党员"也被卡了.举报者何错之有?众口一词:"不顾大局." "要顾全大局",斯言无谬.然何为"大局",县领导可以视一县为"大局",乡领导可以视一乡为"大局",甚至连仅有几十个人的小单位负责人,也可以视咫尺天地为"大局",实言之,以上诸公所"顾"者,乃"小局"也.他们既以"小局"为"大局",就必然要颠倒是非,对真正顾大局者以"不顾大局"论处.国内有些地区近年来所产假冒商品不少,假药害人、假肥坑农之类恶性案件时有所闻.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创始人马叙伦在《石屋遗瀋·挽联惬当之难》中云:“挽联亦须为俪词,然须括死者行径生者哀伤于数十百字中,尤觉难为。”然而马叙伦所撰挽联,亦有佳构。马叙伦挽夏曾佑联曰: 先生是郑渔仲一流,乃以贫而死乎? 后世有扬子云复生,必能读其书矣! 近代词人夏曾佑(1865—1924)字遂卿,号别士,又号碎佛,浙江杭州人。  相似文献   

15.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唐太宗一次求教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太宗颇以为然.这个从善如流的君主,胸怀博大,虚心纳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遂有贞观之治.故事向我们阐明了怎样才能明达远见的道理.当今也有一则故事:一位领导干部下乡搞调查,向一位熟悉的农民问起农业生产的情况,那农民问他:“你想听‘公话’还是想听‘私话’?”噫!话还有公私之分.这位领导忙问:“什么叫‘公话’,什么叫‘私话’?”农民悄悄告诉他:“‘公活’就是面面上的话,‘私话’就是心里头的话.”这位领导从农民倾心的“私话”里,了解到不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唐朝的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名中,向唐太宗提出了一个执政者应当如何对待百姓的问题:“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  相似文献   

17.
宋德金 《学理论》2008,(6):70-73
所谓金源文化,可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是指金上京地区或金代早期的文化;广义是指金代文化。本文指后者。南宋已有人称金为金源,如陈亮说:“今金源之植根既久,不可以一举而遂灭……”此后,历代也多有用金源称金代、金朝者。元人王恽《跋漆园田氏手泽》诗有“金源取士自科文,台阁公卿半风麟”句。  相似文献   

18.
[原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shi),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lù)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后汉书·王烈传》) [译文]王烈字彦方,(山西)太原人,年轻时在陈寔门下学习,以品行高尚而著称。村里有个偷牛的人被主人抓住了,偷牛的人认罪说:“刑罚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是请求你不要让王  相似文献   

19.
啸伯 《瞭望》1994,(30)
卞僧慧《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上)》(见《文史知识》1991年6期)有云:“先生拟撰的《中国历史的教训》惜未成书,论述颇散见于先生著作中”,举了陈氏文集(三)129—130页论西晋之乱亡一段为例: 西晋之统治阶级,虽以儒家大儒为其主体,然既杂有一小部分之寒族投机者于其中,则两种不同之集团混合,其优点难于摹仿,而劣点极易传染。斯固古今通例也。如礼法为儒家大儒之优点,奢侈为其劣点;节俭为法家寒族之优点,放荡为其劣点。(慧按:原有注,均略。)若西晋惠帝贾皇后南风者,法家寒族贾充之女也,与儒家大族司马家儿之惠帝相配偶,不但绝无礼法、节俭之美德,且更为放荡、奢侈之恶行,斯其明显之一例也。故西晋一朝之乱亡,乃综合儒家大族及法家寒族之劣点所造成者也。 这使人想起萧伯纳的那个笑  相似文献   

20.
自责责人     
成语中有个“自欺欺人”。“自责责人”乃照葫芦画瓢取其形式,意即责备自己亦责备别人。以别于责人严、责己宽,或责己严、责人宽者。此乃阅《三国演义》之一得。俗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足智多谋的孔明也曾于街亭之失中,尝过此般苦果。依口味,对苦东西谁不浅尝辄止?而他则不,偏偏要让这果子多流些汁水: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后,他既往仍咎,先自贬官三级又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