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是我国亿万农民企盼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现在我们遇到的消费需求不足、许多产品供大于求,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收入有限,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消费市场还无法真正启动。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9亿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蕴藏着巨大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农村消费的关键。一、我国农民收入和消费的状况 1、农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正相关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水平随之增长。1978年,农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只有133.6元,在这以前,我国有1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为农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两会”上,控制人口增长问题都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农民。农村是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让广大农民从计划生育政策中得到实惠,从而提高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与农民政治素质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多达 9亿的中国农民开始在最广泛和最直接的意义上管理自己的事务。在村民自治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 ,农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其中农民政治素质的提高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探讨了村民自治的伟大实践对农民政治素质提高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推拉理论能够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大约30年这一时间段内的人口流动现象,但对于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态势却不具有解释力。把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置于长期城镇化战略下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实际上是在流出地推力、流出地引力、流入地拉力、流入地斥力以及劳动者的个人能力这五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而根据主导力量的差异,又可以把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应当前所处的阶段,未来城镇化工作应着力做好县域经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培养职业农民;加强基础教育投入,提高技能培训力度;落实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从来就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基层民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突出表现就是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从1987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至今,全国已建立69万多个村民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江苏、上海、浙江考察时指出:我们有12亿人口,9亿人在农村。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新兴的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总书记的这一指示,把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小城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13亿多人口中,9亿在农村.近些年来, 在国民经济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也同时日益显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严重制约中华民族再次复兴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似文献   

8.
纪平 《瞭望》1991,(16)
我国有9亿农业人口,农村卫生状况关系着全国卫生事业的总体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但农村医疗卫生水平还比较低。历史留传下来的某些陈旧习俗还妨碍着农民自觉接受科学的卫生观念;30年一贯的农村卫生保健机制面临着新的考验;因病致贫仍然对一部分农村人口构成威胁。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真正把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放到农村去。  相似文献   

9.
李淑英 《民主》2004,(6):15-16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13亿人口9亿农民的现状告诉我们: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民是最大的群体,而且是弱势群体,要实现小康的目标,任务最迫切、最艰巨。十六届三中全会破解了一直困扰农民致富的几大难题,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指明了方向,为农民奔小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说法中国有9亿农民,国家统计局人口司的最新分析资料认为,所谓的“9亿农民”,是笼统地指“引乙农业户口”的人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农民已经往城市转移,实际上只有797亿人住在农村,占总数的88.4%,另外1.05亿农业户口的人都住在城镇,事实上我国真正的农民只有7.97亿人,而这7.97亿人中,真正搞饭吃的就业人口有5-23亿人,其余的274记入是未成年的儿童和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在5.23亿农村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劳动的有4.6亿人,其余近6000万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国家统计局人口司的这份分析资料还披露了4.6亿…  相似文献   

11.
罗新芳 《民主》2009,(2):23-25
我国13亿人口中将近8亿生活在农村,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每个农村孩子享受高质量的公平教育。满足农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在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事关8亿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安定团结,事关国家的人口政策,但是农村养老保险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的边缘。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主体,对此负有终极责任,政府应在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体系建构中起主导作用,并承担起政策责任、财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浅论发展小城镇与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低与我国城市化水平低具有密切关系。增加农民收入 ,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 ,减少农民数量 ,提高城市化水平。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 ,根据我国国情 ,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并举 ,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发展小城镇 ,重点是提高小城镇对人口、产业、资金等的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本的资源优势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重要举措。而由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城市优先发展策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非正规就业等原因,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故而,笔者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从而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5.
《团结》2004,(3):1-1
在“三农”问题中,农民收入低是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农村人口中约70%的农民收入在平均线下,这部分收入增加缓慢而且艰难的农民,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民革中央认为,《意见》提出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解决农民低收入问题。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对于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对于扶持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具有…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养老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9亿农民的社会保障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我国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将广大农民纳入进社会保障网,我国的社会保障才能成为一项完全意义上的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基本保障农村居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需求,办好最低生活保障、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三种保障项目。而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养老保障则更为突出。没有“退休金”农村老人怎么办 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为7%,或60岁以上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17.
王林 《学理论》2010,(21):203-203
新农村建设最终是要把农村的经济搞上去,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必须先解决农村人口的问题,农民的意识如何提高,完全归结于农村教育制度。农村成人教育面临进程缓慢、教育质量不高、未来规划不合理等缺陷,如何提高农村整体知识结构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农村也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荣辱观教育是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动新农村生产发展主要靠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决定农村生产能否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常是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当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较高的文化素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构成优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市化是近现代世界 史上生产力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突出特征和根本标志。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的城市化比率约为45%,也就是说,世界60亿人口中,有将近一半居住在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现代化进而我国的“三农”(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农村城市化这一战略任务的尽快完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反贫困三大重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农村人口约在3000万左右。但这个标准是低水平的,即人均625元。如果标准再增加200元,中国的贫困人口就将达到9000万。这几个数字说明,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反贫困依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