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蓝红平 《今日广西》2007,(11):38-39
“当今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符合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产业的一个崭新定位。那么,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面向基层的体育产业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广西百色市体育局在近几年的探索中体会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的现代体育发展思路,把体育产业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使体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的保障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汤道志  吴健 《求索》2013,(7):F0003-F0003
我国体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面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全面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体育产业进入外资时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从2007年女足世界杯,到2008年北京奧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在今后五年时间里,中国将先后迎来多项重量级体育赛事——中国体育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体育产业被企业界称为露天金矿,被政府部门预期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学界认为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随着2008年北京奧运会的临近,中国体育产业像一颗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明珠,以一个被估算为至少每年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潜在市场,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  相似文献   

4.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和省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有关政策规定,创造性地发挥体育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升我省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5.
推动体育产业快速成长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可供娱乐的消费品,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势头日趋加强。要想缩小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差距,就必须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扶持、创新体育产业体制、大力培养体育产业人才、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和地区体育产业布局、综合开发利用大型体育场馆。  相似文献   

6.
体育产业经济是湖南省经济发展中新的朝阳产业,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在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产业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出台适合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法规、打造高层次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多元化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等对策,以快速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7.
刘艳敏 《前沿》2013,(12):123-124
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特定结构,它是由区域间体育产业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以及区内时序演进路径和体育产业资源构成形态所形成的,基于此,本文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对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8.
发展体育产业契合长株潭城市群对低碳经济增长方式的追求,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运用态势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但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辽宁拥有发展体育产业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等诸多有利条件,最适合将体育产业作为其特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应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及相关教育事业,出台政策全力支持群众性体育产业的发展,打造以体育产业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群,推动产业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产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万雷 《人民论坛》2012,(23):138-139
体育产业被誉为"本世纪最赚钱的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良好经济效益,使得世界各国都把体育产业当作新世纪经济战中的重要战略。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及北京奥运的承办等因素,把我国体育产业推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文章对我国目前体育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发展体育产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产业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鹏 《人民论坛》2010,(9):130-1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消费的热情日益高涨。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较快的趋势,这不仅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建设。在分析体育产业特征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及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以促进体育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晋政发[2015]3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全省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对体育产业工作的领导(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意义。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不仅可以增加体育总量,壮大体育发展基础,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而且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增加就  相似文献   

13.
黄玮 《时事报告》2012,(6):82-83
美国是世界头号体育强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产业规模、经营治理、运行机制都堪称一流。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就已经出现了商业性的体育赛事。20世纪60年代以前,两次世界大战及经济萧条影响了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4.
王芸 《群众》2014,(6):48-48
<正>我国体育产业预计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迎来一个快速繁荣期。其依据是,不仅各发达省份正在纷纷成立体育产业集团,推进体育产业加快发展,而且一些国外体育集团也在瞄准中国市场,参与相对空白的市场新领域竞争。在此背景下,我省如何利用优势抢占先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显得尤为紧迫。为此,本文结合体育产业特点,以及近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开始向以第三产业驱动经济增长为主的后工业时代过渡,休闲体育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欧美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的先期发展经验为目前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诸多借鉴和启示,包括:休闲体育供给充足、需求旺盛,各阶层民众都能便利的获得;休闲体育文化对休闲体育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休闲体育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区域协同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16.
体育淘金     
作为朝阳产业,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经济。目前全世界每年体育产业总产值约4000亿美元,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体育产业在中国市场中的份额正在直线上升,仅1999年,体育产业创造的产值就高达500亿元,成为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产业。 国内市场中的“金点”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主要围绕竞技,实行“金字塔”型的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这一制度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于是,中国体育成了一个抱着金矿睡觉的“巨人”。 直到1994年,原国家体委正式将体育定位为具有产业性质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世界经济的大舞台,奥运经济为整个体育产业造就了巨大的商机,因此,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从而助推我国体育产业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榕  张丹 《人民政坛》2022,(9):44-45
<正>进一步加快我省体育产业发展2021年10月发布的《福建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发展方向明确、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协同发展、主体功能优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议:一是加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体育金融新产品,支持社会资本积极投资体育产业项目。二是进一步推动现有商业综合体、户外营地、校园体育场馆等转型升级,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与机制改革,打造场馆类体育综合体。三是加大本土品牌赛事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晋政办发[2011]6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晋政发[2001]8号)印发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体育产业取得一定发展,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10,(5):15-17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体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对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发展体育用品业等体育产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