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深刻批判性,对处于最底层,承担了人类最大苦痛的妇女,鲁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同时,对于妇女解放,鲁迅也进行了热切地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精辟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处于最艰苦的长征年代,许多红军指战员把鲁迅看作是导师和战友,从其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鼓舞他们在长征中奋力前行。长征出发时,中革军委下令红军限量携带文件物品。然而,一些红军指战员宁可少带别的东西,却舍不得将鲁迅的作品丢下。毛泽东随身携带的一个书包内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鲁迅等的著作。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曾对艾思奇说:"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华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后来,当他得到一套《鲁迅全集》时,爱不释手,放在案头,经常翻阅。红一方面军第五师师长彭雪枫,非常推崇鲁迅。他认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所独有的美,本文把它概括为三点,即冲突美、悲剧美与崇高美。正是由于鲁迅作品的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更深的震憾力与永久的魅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一在远古的森林里,一只蜘蛛结了网,守候着它的猎物的到来。这时,一只苍蝇撞在了网上,蜘蛛迅速朝它爬过去,正当它靠近猎物准备把奋力挣扎着的苍蝇吃下去的时候,一滴松脂刚好在这时候滴在了它们身上,把它们包裹在里面。  相似文献   

4.
李安葆 《党史纵横》2001,(12):F002-F002
在中国革命处于最艰苦的长征年代,红军指战员们把鲁迅看作是导师和战友,从鲁迅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鼓舞他们在艰苦卓绝的征途中奋然前进.  相似文献   

5.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北京师大附中一位老师坦言: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全国许多地方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我们在北京举办的这个“鲁迅作品讲座”,也可以说是一种纪念活动,而且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如果说举行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是为了提高鲁迅研  相似文献   

7.
缘起:为注释人物而四处求证在当代出版史上,除了五卷本《毛泽东选集》,最引人注目的出版项目恐怕要算一九八一年版的十六卷《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不仅因为全集第一次汇集了业已搜集到的鲁迅所有创作文字,更因为在由"文革"向新时期转换的特殊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以  相似文献   

8.
宋志坚 《唯实》2011,(11):89-94
鲁迅还是孔子,似乎是一个两难抉择,孔子的中庸与鲁迅的反中庸,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其实,孔子所谓中庸之本义,乃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无过而无不及。因为这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遂有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之说,可见孔子不嫌狂狷。只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庸逐渐流变成不偏不倚、折中骑墙处世哲学,近乎孔子最为厌恶的"阉然媚于世也者"的"乡愿"。鲁迅反对的,正是这种冒牌的中庸。  相似文献   

9.
1939年9月下旬,斯诺再次采访毛泽东和红色边区政府。相对于斯诺对陕北第一次采访的轰动,这一次的造访少见提及。斯诺是1939年9月23日到达延安开始采访的,他离开延安的时间,应不超过9月30日。通过斯诺的这次造访,我们可以知道毛泽东在延安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抗战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判断,发现全民抗战元素给延安带来的新气象和新变化,了解在严峻艰苦的环境中顽强不屈反击敌人的中共武装力量的情况,以及抗战中的延安其他珍贵的生活细节。  相似文献   

10.
金秋10月,是北京最好的季节.1960年10月的一天,一辆小汽车从新华门驰进中南海.中南海和北海原本是清朝皇室的禁苑.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们住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也在这里办公.汽车在南海西侧的柏油路上缓缓行进.车上一位老人情不自禁地探起身,向窗外望去.南海荡起的细浪,轻柔地拍打着湖岸,岸上柳枝婆娑.道旁一丛  相似文献   

11.
1936年7月16日,在红色中国的中心地——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一孔简陋的窑洞里,红色中国的领袖毛泽东第一次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采访者比被采访者小14岁,刚过而立.他有一张英俊而动人的脸.在轮廓分明的长脸上,因未剃须而长满了胡子.当时,他们谁也没有料到,这位美国记者后来根据这次采访和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会被誉为“20世纪一个古老民族用血和肉写出来的史诗”.先后被译成中、俄、法、德、日等十多种文字,他们也没有料到,两人  相似文献   

12.
王翰武 《当代贵州》2014,(13):56-56
读书在我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上世纪70年代初,我被安排到边远的基层供销社站柜台。那几年里,白天要么卖百货,要么被抽到生产队传达上级精神,帮助春耕、夏锄等,晚上没有电灯,大家聊会儿天就睡觉。日子虽过得清闲,但心里总感觉空空的,直到我点亮煤油灯,  相似文献   

13.
陈杰 《党课参考》2023,(24):105-110
<正>毛泽东一生结交过不少国际友人,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是其中之一。1936年,斯诺越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北苏区,对红色区域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采访。在此期间,斯诺如愿见到了毛泽东,二人多次通宵促膝长谈。1939年,斯诺再次来到延安,对毛泽东进行了访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每次都受到毛泽东接见。根据历次访问所搜集的一手材料,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为亚洲而战》《大河彼岸》等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情况,其中多次提到毛泽东,称他为“历史上最大的人民救星”。因此,斯诺被赞誉为“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借鉴两方经验、实行对外开放,一度被称作异端受到批判。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刚刚开始的时候,同样遭遇了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的困扰。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战略家的伟大气魄,冲破“两个平行市场”的思想困扰和体制障碍.果断地做出了建设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并精心浇灌这一改革开放的“希望之花”,使中国由一个在计划经济和封闭状态下进行建设的国家转变为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进行建设的伟大国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以其创作的资本家形象系列独异于同时代作家。对于笔下的资本家,茅盾表现出了理性与感性上的复杂情感特征:从理性上说,茅盾作为一位具有强烈政治意识的左翼作家,理智上认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无法领导中国走向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从感性上说,他又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情感上对于这一阶级身上体现出来的振兴民族工业的雄才胆略表示欣赏,对其必然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命运感到惋惜。本文意在通过文本分析对此作一定程度上的揭示并对其意义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鲁迅一生中与之论战过的有二三十人之众,鲁迅批评过的同时代人有近百个。鲁迅“骂”过这么多人,他为什么老爱“骂人”呢?正人君子们、同一阵营的战友们于是说他“多疑”。“多疑”这个词儿与“尖刻”、“刻毒”等一起,是鲁迅同时代以及以后的人们评价他的常用语汇。另一方面,忠诚于鲁迅的人们,也许考虑到“多疑”是贬损鲁迅的,所以为尊者讳,对鲁迅确有“多疑”之处的实例,多持避而不谈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像许多伟大的革命家一样,胡乔木也非常热爱鲁迅,崇敬鲁迅.在他家里众多的藏书中,鲁迅的书籍占了相当的一部分,其中有不同时期的鲁迅全集、鲁迅杂文集、鲁迅小说集、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和各种单行本.胡乔木在许多场合都热情地宣传鲁迅,在他的文集中专讲鲁迅的文章就有《伟大的作家,伟大的战士》、《鲁迅对中外文化的分析态度》、《拿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来纪念鲁迅》等,散见于其他文章中对鲁迅的评论就更多了.他不仅对鲁迅研究有深刻独到的见解,而且关心、支持鲁迅著作的出版.胡乔木严肃地捍卫鲁迅的旗帜,他曾说:“鲁迅的旗帜仍然是我们今天的旗帜.”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散文诗以内心抒发为主 ,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战斗 ,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感受异常深切 ,普遍运用象征手法 ,具有沉浑深邃的风格 ,思想艺术都具有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在中国以至海外兴起了一次新的重读鲁迅著作的浪潮。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可以说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群众性的重读热,是在周作人热、胡适热,以及林语堂、徐志摩、梁实秋等现代文学作家热之后出现的。在经历了纷然杂呈的阅读热之后,出现了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迥然不同的重读鲁迅热,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机关服务窗口是与民生靠得最紧、与群众贴得最近的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2007年以来,辽宁省直各单位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为根本任务,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努力打造文明、便捷、高效的为民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