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日本流行语所反映的日本青年群体的偏差行为,不仅是相对于整个日本社会的思想、行为规范的偏差,而且是相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正统思想、行为的一种偏差。流行的是一种新奇或变异,而不是一种普遍的规则现象。所以从这一角度上说,不能把某一时期的流行语所反映的现象等同于特定时期整个日本青年的群像。  相似文献   

2.
漫议青年流行语言(笔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年流行语言的使用是多数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 ,目前已经成为青少年表达生活感受与自身需要的一种重要符号 ,从而也就成为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的青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考察“青年流行语言”现象 ,透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这一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心态 ,由本刊与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联合推出了这组漫谈文章 ,从中可反映出流行语背后当代青少年特有的、流动的、真切的社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流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反映一定社会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的特征。本文以近些年的大学校园流行语为范本,首先界定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大学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接着介绍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校园流行语使用规范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网络热点层出不穷、各种网络现象异彩纷呈的媒介大环境下,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现象中活跃的一个分支,成为网络传播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了此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和传播驱动力,以此对基于社会公共事件的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网民对语言进行符号加工及创造形成了网络语言,而大量流行开来的网络语言就是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流行与网络环境的特点密不可分。网络流行语反应网民的主观意识,影射出某个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现象。本文在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力争加深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流行语与校园流行语的理解阈限,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它的创造和使用反映着大学生的幸福感、信仰、人生理想、社会参与意识等方面的思想价值取向,必须科学看待校园流行语,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最好的社会政策,也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无论是探究犯罪原因,还是探讨预防犯罪,都离不了对社会政策的分析,经济发展论、社会转型论、文化冲突论都是不当地将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解释为某一时期犯罪现象变化的原因。我国目前犯罪现象高涨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政策的滞后、不公正、以及执行中存在的严重“变形”。  相似文献   

8.
语言顺应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选择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中学生在流行语的使用过程中对语境和语言结构的选择表明它是一个语言顺应现象,这主要是通过语言现实、心理动机和社会规约三个方面实现的,究其原因,中学生使用流行语主要是为了促进交流的正常进行,获得群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由于世界上各民族在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意识形态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同一颜色词语有时表现出明显的语义差异,刻上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之后颜色的崇尚或禁忌。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是在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的审美心理差异基础上发展衍生的,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对这种文化现象的解析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的发展,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导致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出现了弱化的现象。我们就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知弱化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性;社会发展到某一时期出现的阶段性文化模糊和文化错乱现象;传统文化的局限性;青少年缺乏选择和鉴别的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建青少年传统文化认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现实意义,并从区别对待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元素和劣质元素;借鉴外来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动态发展、与时俱进;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四个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国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状况和发展的空间来说,中国社会工作应走专业化的道路,进一步说也就是本土化基础上的专业化。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方要共担责任,并警觉和避免专业化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和"吊诡"。  相似文献   

12.
宗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潮和现象延续于人类社会,必然有其生存的合理性。我们透过一些现象可以看到,宗教教义中蕴藏着丰富的积极要素。它倡导信众注重道德修养,主张家庭成员间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注重社会关系的和睦,强调人们要珍惜自然。我们应把这些积极要素发掘出来,并应用于社会,相信它能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Recently, the number of new words and buzzwords in Chinese borrowed from Japanese has exceeded vocabulary from other languages including English and French etc., showing a obvious trend of Japanization. Most of these new words were firstly borrowed, adapted and used by the young and later quickly spread via the Internet, among which some are frequently used by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final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with fixed connotation. Since most of these words are not included in dictionaries, they often cause communication difficulty and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and social groups. Meanwhile, these new words and buzzwords become the target of severe criticism due to their clear Japa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idespread belief that they are the result of cultural invasion. With a case study of the word “ya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Japanization of new words and buzzwords popular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causes behind this trend to promote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trend so that it can provide help on proper use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相似文献   

14.
促进社会公正、构建社会和谐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公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其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应在正确分析和理解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具体行动措施相结合,治标措施与治本措施相结合,减少甚至消除社会不公现象,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社会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冲突、社会不公平现象,主要是由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实行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外,妥协也是一种化解与缓和贫富阶层间利益矛盾冲突、改变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手段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利益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6.
道德底线是指人们社会行为善的最低、最基本的层次,是人们"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最起码的社会要求。革命军人道德底线是指革命军人在军事生活领域和非军事生活领域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及其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的总和。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底线,而是一种身份道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社会性、突出的强制性、一定的示范性和逻辑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17.
解读“90后”网民“火星文”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诞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时下,在一些以青少年为主的网络论坛和贴吧里流行的“火星文”,就是青少年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最好体现。“火星文”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由于青少年尚处于社会化过程中,尚未完成对社会规范的习得,所以,社会各界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某些社会成员的偏激政治态度曾给我们的事业造成过许多重大损失和严重的灾难.目前,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上仍存在着种种偏激政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我国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威胁.纠正的方法是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加大改革力度,铲除社会不良现象,完善意识形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青年的生活方式和青年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西方社会,各种由青年人领导与参与的"青年反叛"思潮对社会历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这种青春风潮急剧转向一种消费性的文化行为。虽然青年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并没有为青年提供应有的社会认同与文化空间。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亚文化"、高雅的文化与流行文化相互杂糅,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食粮。尤其流行文化抓住青少年特有的文化需求和渴望自我个性的身份表达,成就了当代中国社会娱乐文化的泛青春化品性。  相似文献   

20.
多元主义起源于西方,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我们所在的社会是个多元社会,但在我们的政治话语中多元政治好象就是西方的多党制。其实不同的民族国家及其文化传统应该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多元政治。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直面社会向多元转型中带来的新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