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农架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典型经验与做法.一直是中央媒体采访团争相报道的焦点.自国家在神农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神农架通过贯彻“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探索出了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瀹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如何保护发展——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要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基础,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建设成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而被接受与认可,人们更多的不知不觉地开始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关怀”人自身实现生存状态中的种种问题了。本文根据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中的问题,提出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以76亿元巨资作投入,已经开始实施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无疑给“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注入了巨大的能量,添加了令人振奋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青海是三江之源,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屏障。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青海的生态保护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除“三江源”保护外,节能减排工作是筑牢整体生态屏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徽县在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按照生态、优质、高效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唱响了“绿色崛起”的主题曲. 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屏障.徽县嘉陵江上游,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是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徽县始终坚持经济林与生态林两手抓,加快造林绿色步伐,增加森林生态资源,先后被国家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珍稀植物繁育示范县”称号.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福建确定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提出了建设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的战略定位,标志着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意见》要求福建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8.
罗建南 《学习导报》2013,(17):42-42
城步地处湘西南边陲,素有“楚南极边”之称,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近年来,全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重点发展风力、旅游、乳业等生态产业,使全县经济发展呈现低碳、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神农架结合特殊地理环境和保护与发展的实际.把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作为这次“三万”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实施“生活水利、生态水利、生产水利”三大工程,完成“解万人渴、整万亩田、建万亩林、修千口窖(塘)”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王爱文 《奋斗》2013,(11):11-1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问题。“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发展要看解决地方突出问题和矛盾的成效.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等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切中要害,为全党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遵循。国有林区生态地位的战略性、特殊性,决定林区要始终面对发展与保护的两难。生态不保护,林区发展失去根基,国土安全难保障;经济不发展,生态保护成果难持久,百姓生活难改善。为此,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把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打基础与壮实力的关系问题,作为林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深入推进三次创业、转型跨越,实现了伊春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并进。2012年全市森林覆被率达到86.6%,  相似文献   

11.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全省人民学习长汀经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省份建设热潮中,泰宁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产业”、“抓生态就是靓品牌”、“抓生态就是聚人气”等生态理念,实施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文化为先导、生态经济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生态文明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亟待人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道家思想中包含着众多具有启发性的生态智慧.简单说来,其内容包括:“道生万物”的本原论关怀,“万物齐同”的人生境界论,“因物治物”的物种保护观,“少私寡欲、利而不害”的生活态度,以及“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这些生态伦理都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可资借鉴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5.
围绕《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目标实现,疏理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与保护的迫切性和艰巨性,探索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恢复与保护,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及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环境之时,西方学界也产生了关于“人类”与“生态”何者为第一位的价值争论,造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两种生态观的截然对立。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出发,首先对这两种生态观的价值、思维和限度做出阐释与比较。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内在矛盾也要求我们必须超越两者的对立,充分挖掘并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资源,并借鉴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成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现状和资源特点入手分析 ,提出通过加强领导 ,统一认识 ;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全方位扩大开放 ,形成开发发展的动力推动机制 ;争取国家支持等措施 ,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型绿色产业发展 ,从而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势头 ,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一、“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和传统“生产力”定义 1.“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霞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荣天厚 《实践》2009,(11):34-34
锡林郭勒盟要按照“保护生态、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富民强盟”的总体要求,从五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8,(2):17-18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不能砍伐,那么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规定减少污染。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意思是如果把灰土等废弃物随意丢在大街上,就要被斩断双手。刑法虽然残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