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民 《奋斗》2002,(3):24-25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地解放,农民收入也得到快速增长,我省农民人均收入由改革初期的208.1元增加到1997年的2308元(历史最高值)。从1998年开始,我省农民人均收入连续3年下降,1998年人均收入2253元,1999年为2166元,2000年为2150元。  相似文献   

2.
1999年11月15日,红星二场党委明确做出了承诺:给全场承包一线农工让利500万元。 1999年,是红星二场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遇到市场冲击困难较多的一年,仅棉花一项就减收2000万元。寒冬来临,亏损挂账的农工们冬季取暖有没有保证?看病就医有没有保证?一系列  相似文献   

3.
玉屏自治县是一个只有517平方公里、13.8万人口的小县。2002年,在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该县跻身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之列。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41472万元增至99023万元,财政收入由1999年的3025万元增至1234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1623元增加到2125元。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七师一二六团十二连职工余刚既种地,又养牛,走出了一条种养双结合的致富道路,每年收入达70多万元,成为一二六团一名响当当的致富典型,同时,他也成为一二六团遐迩闻名的职工多元增收示范户。2005年,余刚在一二六团十二连开始承包土地,第一年他承包了80多亩棉花,但由于种地经验不足,只挣了几千元钱。后来,余刚继续种植棉花,但终因棉花单产低,市场价格也比较低,余刚每年种地的经济收入也仅有1万元  相似文献   

5.
<正> 一、当前我市边远农村农民收入现状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呈下滑趋势,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停滞、下滑状态。我市农民近几年来收入状况(年人均纯收入)也是如此:1995年1649元,增幅26.6%;1996年2051元,增幅24.4%;1997年2427元,增幅18.3%;1998年2630元,增幅8.4%;1999年2783元,增幅5.8%;2000年2926元,增幅5.1%。而农民的消费支出虽然有所增加,增幅却在递减(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负增长):1995年1643元,增幅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建设尤其是民生改善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中国理论是科学理论、惠民理论,具有强大威力,理应充满自信。改革开放以来民生改善取得巨大成就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78—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至28844元,农民年人均收入从134元增至10489元,不考虑价格因素,分别增长84.1倍和78.3倍。对总人口处于增长期的大国来说,即便与经济起  相似文献   

7.
《党建》1998,(4)
“龙头”舞富宝西村东方市委宣传部地处琼西南感恩平原腹地的东方市宝西村,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猛,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97年,3000多人的宝西村社会生产总值达165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38.5万元,人均收入达2980元,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被省...  相似文献   

8.
1992年才来到农一师二团的黄四辈当初只会种棉花,每年承包80亩棉花,遇到灾害少、棉花行情好的时候收入还是可观的。但市场风云莫测,棉花行情并非"一枝独秀",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低迷,黄四辈和其他棉农一样感受过丰产不增收的无奈和困惑。2003年开始,黄四辈走上了以畜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们在“三创”活动中。紧 紧围绕增加财政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农民收入、提高小城镇建设的整体功 能这一目标,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在实 现三个转变上下功夫,加快了经济发 展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1999年我 们镇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小城镇 先进镇。3年来,镇里的财政收入平均增长速度都在26%以上;与开展创建 前的1997年相比,去年全镇工农业总 产值增长了52.4%;本级财政收入增 加了一倍;农村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 多,农村人均收入达到4353元。小城 镇综合改革基本配套,村村通上了电 话,吃上了自来水…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20,(1):F0002-F0002
长春市绿园区同心街道双丰村现有村民6684人,党员104名,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5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03万元。多年来,村党委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强班子带队伍,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注重抓经济谋发展,明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科学经营龙峰殡葬服务中心,将五十街区综合市场进行改制,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农六师新湖总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中部,垦区土地总面积923平方公里,职工11992人。1999年,总场棉花单产123.5公斤,实现利润3817万元,职均收入8500元,人均4500元,四项指标位居全兵团榜首。2000年预计棉花总产可突破9万吨,计划实现利润70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今年36岁的涂小珍是农一师七团九连的一个普通女性,近几年,她和丈夫印志华承包了80亩棉花地,经营着一台轮式铁牛55和720轮式车,年经济收入超过9万元,是单位的"科技示范户"。1999年,七团实行"两费自理",涂小珍凭着自己以往的棉田管理经验,承包了80亩棉花地,这一年,她自己挣回了3.4万元。2000年,七团实行机务改制,全团的大中小型轮式  相似文献   

13.
福州郊区台江乡鹤林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飞速发展,引人注目!十年来,农工副业生产直线上升,仅有860多户人家的鹤林,每年向国家交纳税金24万元左右,为城市提供各种蔬菜73383担,生猪上市1940头。198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76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684元,劳均收入4220元,全村已有公共积累70多万元。今天的鹤林村,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赞美这颗明珠,更加敬佩鹤林村人的创业精神。但鹤林村的干部、群众却说。“我们村有今天的好日子,一是党的领导好,二是社会主义好,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利,劳动者的素质潜能逐步转化成实际生产效率,经营能力的高低和劳动质量的优劣也明显反映到家庭收入水平上。随着农民收入普遍提高,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显著增大。以我们所调查的万载县三兴乡为例,1992年到1997年短短几年时间里,大约有20%的农户从年人均收入纯700元猛增至4000元以上,65%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上升到1000元以上,有15%左右农户仍然处于相对贫困之中。为什么在相同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条件下,农户之间的收入有着如此明显的差异?一…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滑:1997年农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4.6%,比上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速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降到3.8%,2000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只增长了1.8%.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人口素质低下,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梁兵 《新长征》2009,(11):42-43
房身村地处四平市区南郊。几年来,村党总支一班人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这一目标,积极探索农村新的经营模式,寻求富民、强村的发展路子,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步伐。2008年,全村完成社会总产值1.7亿元,实现人均收入7500元,村集体收入50.3万元。2009年,村党总支书记王树声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优秀村书记。  相似文献   

17.
湖北宜城市城关棉花站现有干部职工266人,拥有固定资产800多万元,下设七个车间班组和三个山区收购站点,是一个集棉花收购、加工、储存、调运为一体的商贸企业,年棉花吞吐量450万公斤左右,占全市棉花总量的35%.近年来,站党支部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支援棉农生产,开展“三多”增效益活动,发展养植业及林国经济.1995年,棉花收购实现超计划、超历史的好成绩,棉花收购9.1万担,超计划42.1%,超历史最高收购量10.2%,完成利税35万元,比去年增长21.1%.五年来,先后被省、市业务部门和宜城市委、市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近年来,骆驼镇党委政府把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支部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提出加强综合实力“十强村”、经济发展“十快村”的建设和经济相对薄弱村的致富工作,并制订了到2000年的奋斗目标。三年共修建道路45公里,完成农村用电标合村20个,使全镇经济发展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到1995年末,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5亿元,比1992年增长354%,村级可用收入达66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750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农三师五十团七连把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作为一项主题工程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连的自营经济已形成规模。据统计,2001年全连职工自用地种植业收入22.8万元,户均收入2130.8元。全连职工养殖业年终共创养畜产值45万元,户均收入4205.6元。全连年创自营经济产值73.3万元;户均收入6850.4元,人均收入1865.13元。连队认真落实团党委自营经济优惠政策,在2001年为职工划足了自用地和养畜大户饲草地,还投资购回一台粉碎机,专为职工服务。连长赵学臣率先发展自营经济,以实际行动带动职工脱贫致富。其他住在连队的领导干部每家每户都有养殖业。在连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与反贫困仍然是21世纪青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全省农牧区贫困人口比例由2000年的197万人减少到2006年底的104.9万人,下降到53.24%。按现行温饱标准,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104.9万人。绝对贫困人口54万人,他们的收入上限(农区625元)仅是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587元)的17.4%;低收入贫困人口还有51万人,他们的收入上限(800元),仅是全国农牧民人均收入的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