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许峰 《当代贵州》2022,(Z3):94-95
<正>贵州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都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来实现,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创新驱动发展,最大限度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最强劲的动力”,这既是过去5年甚至10年贵州大踏步前进的宝贵经验之一,也是未来一段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改革创新是最强劲也是最根本的动力,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改革、开放、创新居于“执牛耳”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0,(10)
<正>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制度革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正是建立在新体制对阻碍文化发展旧体制的突破之上。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讲发展,必须讲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会涉及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文化体制改革大范围展开,会面对新情况的冲击和挑战。无论是维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全面推进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化改革。这种市场化改革逻辑地包含着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改革成就,克服现存的缺陷,必须全力推进以法治的现代的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发展以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进行以全面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社会体制改革。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挑战和机遇,要促进西部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必须从观念上、政策上及管理服务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给民营经济正常的国民待遇并在融资、投资等政策上作出相应倾斜,以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更新观念,增强新形势下人才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西部大开发,各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上的竞争,同样聚焦在人才的竞争上。西部大开发是我们告别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的全新开发。由此,国家把“在国家财力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支付,逐步加大对西部  相似文献   

6.
以“活”激发创新能力 实现湘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首先必须在改革上下大功夫,在开放上做新文章,在活力上见实效。一是解放思想,激发思想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积极工作的主动性和进取心,想方设法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千方百计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二是深化体制改革,激发体制活力。进一步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着力预防和解决税改后农村可能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赫贵涛 《奋斗》2012,(6):56-5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通过的《实施意见》也提出了要重点实施“八项工程”。这“八项工程”中,实施文化产业开发工程是核心和关键,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撑。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相对弱小的地级市,我们必须立足市情,抢抓机遇,以发展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和超常的作为,全力推动我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庆利用大开发机遇,加速推进市场体制形成的步伐,必须紧紧围绕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更加有效地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与经济资源为出发点,以更加有效地培育和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为核心,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巨大功能为突破口,切实消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体制性障碍,为重庆新一轮经济的巨大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我国经济舞台上的一大热点和亮点,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意义。西部大开发,是在中国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与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条件下提出来的,它具有不同于过去“一五”和“大三线”时期建设西部的时代特色,也具有适应国内外新的经济形势与环境的新思路。在大开发大开放大改革中实现大发展,经过几十年乃至一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使西部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成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西部战略高地,必须在体制的健全、产生结构的调整、人才的吸纳和培养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观点搜索     
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重要时期 李强 张文魁在2003年10月20日的《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随着以经济改革为重心的改革取得明显成就,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时期。经济改革所面临的任务已经不可能仅在经济领域解决。中国的改革必须解决旧体制遗留的深层体制矛盾,必须在政治改革与政治文明方面做出创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着重分析宁夏吊庄开发性移民过程中经济开发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教育功能的激发要转化为教育发展的动力,离不开“西部大开发”的大政策,需要配套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相应改革,增加教育体制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弹性,即满足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需求,发掘多种教育资源,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个好制度 ,必须坚持。但体制存在弊端,正是体制上的这些弊端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他深刻地阐明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1)这样就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找到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和重点———旧体制 ,也即迈入了促进社…  相似文献   

14.
闯出新天地     
<正>国发〔2022〕2号文件把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放在“四区一高地”五大战略定位之首,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务实举措,为贵州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立足新起点,把深化改革作为闯新路的首要选择和根本动力,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让我国城镇化呈现出"半城镇化"、"伪城镇化"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地制度改革滞后、户籍制度改革迟缓、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和房地产开发政策垄断造成的。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必须消除这种城镇化率的差异,从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体制因素入手,通过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变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曹立  曹伟 《理论学刊》2001,(5):77-78
实施西部大开发 ,不能沿用传统计划经济的老办法 ,必须研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新政策。西部大开发的过程应该是思想观念、发展模式、投融资体制及东西合作关系的创新过程。创新是经济发展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是西部大开发的灵魂所在。  一、西部大开发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西部在大开发中能否赢得主动 ,关键在人 ,尤其在于人的思想观念的创新 ,在于思想观念能否跟上时代的节拍。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历史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 ,只有思想的大解放 ,才能带来经济的大发展。因此 ,西部大开发首先应该是思想的大解…  相似文献   

17.
要论摘编     
《理论与当代》2002,(5):1-1
西部大开发取得的重要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要坚持推进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二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离不开改革创  相似文献   

18.
文化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题中应有之意 ,是西部大开发的内涵之一。无论是从理论研究上 ,还是从实践发展上 ,我们都应该这样认识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的 ,是要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山川秀美的新西部。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就必须从整体上、从全盘上考虑和规划西部大开发 ,必须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西部大开发 ,必须从过去已有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上来关照西部大开发 ,必须从顺应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潮流和规律的角度来理解西部大开发。如果从以上几个方面认识、研究、规划和进行西部大开发 ,我们就…  相似文献   

19.
困难与机遇并存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发展的境遇。为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综合改革中开创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兵团要实现"两个率先、两个力争"的目标,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影响兵团跨越式发展的体制障碍。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协调;加快转变行政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行政体制在兵团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