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金亮  焦安勤 《学理论》2009,(15):188-189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渗透、现实物质利益诱导以及转型期社会价值理论的不完善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出社会价值主体个性化、价值目标功利化、人生价值选择多样化的特征。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真处理好个体与整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并将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统一起来,重塑当代大学生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谢丽琴 《学理论》2013,(30):271-272
对教材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提出了几点质疑:一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无法推出人生价值的概念;二是人生价值概念在定义上存在逻辑上的问题,并且与人生真正的价值是奉献自相矛盾。三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定义问题。阐明了几个观点:一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客体在社会劳动关系中为满足主体需要而凝结的社会劳动。二是人生价值则是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社会实践对社会的贡献,这就与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奉献不矛盾了。三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都是人生价值的一种评价,都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教材把社会价值等同于贡献,把自我价值等同于索取,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3.
夏阳 《学理论》2012,(13):178-179
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试通过对延安精神内涵的不同理解作出对比和选择,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代大学生延安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建立健全求实诚信档案,正确定位人生价值,树立服务意识等多方面措施来促进延安精神在当代高校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范燕华 《学理论》2010,(21):271-272
社会转型期,由于大学生受到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冲击,现实物质利益诱导以及社会信仰缺失的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认知呈现出社会价值主体个性化、价值目标功利化、人生价值选择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闯状  连高社 《学理论》2009,(28):222-225
在肯定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多元价值取向在当代大学生思想结构中的深刻反映。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以经济收入为自变量,以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表现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以期明确经济收入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与发展之间的相关程度。  相似文献   

6.
刘勇  孙晓婷 《学理论》2011,(17):239-24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至今日,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同时,现时代国人的信仰问题正逐步的惹人关注。作为中流砥柱力量的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不容小觑,正因为如此,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就更亟待人们进行深入的思索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帆 《学理论》2014,(23):290-291
"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思想,是中国古代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它让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和实现永恒的人生价值。中国古代"三不朽"思想的来源、内涵及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借鉴意义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修养思想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影响广远。传统修养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自主自强的民族精神。对于传统修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当代人们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的人生价值主要的是指个人的社会价值。党员干部人生价值的实现 ,主要是通过这几个方面的途径 :一是在培养高尚人格中把握人生价值 ;二是在增强党性修养中显示人生价值 ;三是在推进党的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是在关爱人民群众中提升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创业应有合理的价值定位。事业是比职业更高的境界,是立业之本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成就伟业是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就业创业定位偏斜,导致了不少社会难题,不利于大学生从业履职,完成使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国家教委资助的科研项目《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定向研究》的总体研究报告(摘要)。这项研究以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作为透视点,通过实际调查统计分析,探索认识大学生人生观现状及变动规律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吕春梅 《学理论》2010,(19):289-290
在新的历史时期,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着偏离奉献、牺牲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与名、利、钱、权直接挂钩的现象。因此,如何引导教育新的历史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践行科学、真理、道德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优化社会道德环境,从转变新的历史时期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根源入手,使他们成为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奉献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3.
董淳燕 《学理论》2013,(12):283-28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过多地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因而忽略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个体价值研究,大学生没有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的正确完整的认识,因而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佳的原因之一。从促进个体社会化、实现人生价值和促进全面发展这三个角度,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商兆鑫 《求知》2014,(1):21-2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最为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应当更好地坚持这一人生价值取向,这不仅是保持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5.
古玉 《学理论》2013,(21):45-46
如何构建科学的人生观,塑造新型理想人格,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是一个迫切而重大的现实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科学地从理论与实践上解答了人生观的三个基本问题: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对于当代人们确立科学人生观,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6.
生命观是人对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生命观,不仅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生命质量,也会决定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更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健康发展。但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伤害生命和漠视生命的事件逐渐增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不仅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的实际问题。由一个大学生自杀案件分析其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原因,通过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成才之路,将来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7.
宋彩梅 《学理论》2011,(17):235-236
延安精神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加强人们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因库。从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以及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不良倾向出发,用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进行积极引导,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年是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迫切需要千千万万扎根西部、奋发有为的青年人。对于每一个胸怀远大志向、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西部都是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价值是青年们所热切关心的问题,也是十分敏感的问题。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思想最活跃的一部分,对人生价值问题更是倾注了特殊的感情。近年来,我国不断开展这方面的讨论和研究。那么,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状况究竟怎样?他们的价值观有些什么特点?他们还是“潘晓问题”讨论时期的“自我价值”的崇尚者吗?最近,这方面的理论文章相继出现,但实际材料很少。为此,我们从1984年上半年在北京市的几所高等院校进行了一次以问卷形式为主的抽样调查,收集到一些很有意义的新材料,现分述如下,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赵群  孙海涛 《学理论》2012,(33):187-188
通过对某医科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专项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基本现状,分析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的新视角,进一步构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