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密宗对云南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以往学者大多混淆了当时的云南与内地、印度及我国西藏三者之间佛教传入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这实际上还没解决印度佛教传入云南的准确时间。虽然其入滇时间不可考,但它们都分别代表着中国、印度两大古代文明在云南的交流和融汇。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是带有我国藏民族地区文化社会特征的重要佛教分支,它是外来佛教传入西藏后经过长期顺应、改造和完善的产物。在它的形成、流传与发展过程中,受到过印度次大陆、中国内地及其他毗邻地区的巨大影响,而以佛教为纽带的文化联系在印度与西藏的交往以及西藏佛教文明的演化中起过尤为重大的作用。本文拟对印藏的佛教联系作一初步探讨。一在古代社会,宗教是文化传播和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佛教传入西藏是在公元七世纪,当时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相继迎娶尼泊尔公主和唐公主入藏,两位笃信佛教的公主随身带去  相似文献   

3.
现代孟加拉国佛教黄夏年孟加拉国于1971年建国,过去一直属于古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在古印度时,孟加拉地区一直受到佛教的影响,人们崇拜佛教。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阿育王时期,孟加拉就是印度佛教盛极一时的中心地,流行上座部佛教。8—13世纪是孟加拉佛教的...  相似文献   

4.
印度中观学派是印度佛教大乘及密乘阶段的一个主流思想派别,以号称释迦牟尼亲自为之授记的龙树菩萨为其创始人。中观学派将佛学最精微的思想探索推至极巅,被许多后学视为佛陀之道的究极实在、活泼圆通的阐述。中观思想是佛教继小乘和大乘之后的密乘阶段的理论基础,它同样也是我国藏传佛教密宗的理论基础。藏传佛教教派众多,仅在思想层面而言,各派之间有着明确的差别。但是,简要地讲,统属中观思想的“他空中观见”与“自空中观见”构成了藏传佛教中的两大思想主流———后面将要说明,这两大思想主流又对应于藏传佛教中两种不同的“三…  相似文献   

5.
尼泊尔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2,000多年来佛教一直在尼泊尔引入、输出、融和、斗争、盛衰延续。到80年代为止,尼泊尔佛教徒有867,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1%,是仅次于国教印度教之后的第二大宗教。它们分属北传大乘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两大系统,构成现代尼泊尔佛教的基本格局。一现代尼泊尔大乘佛教主要继承了藏传佛教、印度教和印度佛教融汇后建立的佛教密教,然后上述各种宗教再融和而形成的混合佛教。尼泊尔地处印度北部和西藏南部之间,历史上  相似文献   

6.
印度中观思想与藏传佛教的判教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传佛教虽然教派林立 ,宗见各异 ,但在其判教体系中 ,都将印度中观派宗见放在了佛教显教思想的最高位置。当然 ,藏传佛教的义理是由中观、唯识、如来藏佛性和密教等合构而成的 ,但是其主干思想则是中观和如来藏佛性。在这两者中 ,中观思想则具有一种哲理上的基础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根本的社会原因,佛教也是如此。原始佛教诞生于列国时期的印度,除了重视哲学和宗教的社会文化特征外,破碎的政治板块以及以婆罗门教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催生佛教的主要动力。此后,部派佛教和大小乘佛教的产生和传播,乃至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湮灭,无不体现出印度政治版图的变迁。印度佛教的兴衰无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政治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李珉 《南亚研究季刊》2005,(1):59-65,91
本文通过对早期印度的佛教建筑及雕刻艺术的论说来探讨了它们与佛教之间的关系。首先,它们受小乘佛教的影响,佛陀的正面形象在早期的佛教艺术中没有出现;其次,佛教艺术是有一整套完备的表现形式来明确揭示佛教教义的艺术,它是由建筑、雕刻、绘画来综合表现的,印度早期的石柱,庙宇和印度塔的布局、造型以及其中的雕塑、雕刻都基本上是服务于所要揭示的佛教精神性。  相似文献   

9.
朱明忠 《东南亚》2011,(4):57-62
中国与印度是两大文明古国,在两干多年的发展中互为影响。印度教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如天文、数学、医学、哲学、宗教等学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的祖先曾经从佛教和印度教文化中吸收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一印度是中国友好邻邦、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与中国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然而,对于这个与我们只有一山之隔的近邻,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里却是一些模糊、奇妙、神秘的印象:宝莱坞、印度歌舞、大眼美女、咖喱、佛教、恒河沐浴、寺庙踩踏事件,以至黑公交强奸案等等。国人对印度、印度文化以及印度人生活的了解,不外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不少中国佛教徒前往印度朝圣;在绵延数公里的恒河岸边,有成千上万个赤身裸体的信徒在沐浴洗涤;印度人喜歌  相似文献   

11.
小乘佛教对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由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从印度向外传播,先后传入东南亚地区的泰国、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等国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小乘佛教对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的影响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从前任总理瓦杰帕伊突破禁忌,打开高层对话开始,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开始不断地升温。从经济层面不断地向政治、军事、安全和防务等高层次发展,借此印度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东盟的政治影响也不断扩大。这种全面合作的加强正体现了印度的务实外交,把20世纪90年代拉奥总理的“东向政策”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一、冷战后印度与东盟关系的进展历史上,印度与东南亚地区一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佛教的传播,到大批旅居东南亚的印度裔,从穿行两地的商贾船队到飘香东南亚的印度咖喱,印度政治、宗教、文化对东南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后来相…  相似文献   

13.
略论印度教与印度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上 ,佛教是作为印度教的异端、同时也是在承续了印度教某些教义思想的基础上而产生的 ,其后印度教与印度佛教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吸收和影响的关系。在理论上 ,二者之间既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例如在对待“种姓制度”的问题上、在关于“空”与“有”的问题上 ) ,但也存在着许多出自同一文化背景的基本的一致性 (例如关于“灵魂不灭”的观念、关于“业报轮回”的观念等 )。  相似文献   

14.
印度古代政教关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印度的本土宗教 (婆罗门教、佛教 )时期 ,几乎已自发地形成了一种政教分离的政治格局 ,各门宗教之间也大体上维持着一种和平相处、正常竞争的关系。在印度的伊斯兰王朝时期 ,虽然某些时候存在明显的宗教压制 ,但宗教的多元化局面也是其间的常事  相似文献   

15.
印度与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关系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后,其时,商业关系在印马两地之间占据了主导地位,佛教和印度教也藉此在马来西亚广为传播。在马来西亚,古代印度的影响持续至今,即便在该国皈依伊斯兰教后,印度对其文化的影响依然有迹可循。例如,印度教的王权思想、礼仪和印度的行政制度等都早已深深地融入到现代马来西亚的皇家文化中。  相似文献   

16.
16~17世纪是老挝世俗文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长篇叙事诗、寓言、诗体小说、纪事体散文等文学体裁,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印度文学和佛教文学相互渗透融合,呈现出佛教化、民族化、同质化等特点。作品既充盈着浓厚的佛教色彩,又贯穿着老挝本土的伦理文化和道德文明。  相似文献   

17.
一、老挝语中的梵语、巴利语借词在老挝语众多的外来语中,对老挝语起重要影响的要算梵语和巴利语。梵语和巴利语都是古印度权威性的语言,是古印度向国内外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的主要媒介。显而易见,梵语、巴利语传到老挝,以至成为现代老挝语中主要外来语,和婆罗门教、佛教传到老挝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公元7世纪起,婆罗门教就通过吴哥王朝时代的柬埔寨传到老挝来。婆罗  相似文献   

18.
将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和亚洲与世界的利益而友好地、兄弟般地合作。”① 以甘地的个人声望与影响 ,这些话在以后的中印交往中继续产生着作用。二战中的印度处于既反对德日侵略又欲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复杂局面中 ,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战 ,并未急于给中国的盟国英国出难题 ,而大大地延缓了印度独立的日程。尼赫鲁作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 ,制定并实施了长期影响印度的若干基本国策。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 ,尼赫鲁的思想具有浓重的文化亲和色彩。尼赫鲁虽对传统宗教的僵化倾向持批评态度 ,但他对宗教本身尤其是佛教尊重颇高。他说 …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印度山水相连,友好交往的历史悠久。但印度遭受英国的殖民侵略后,中印关系恶化。特别是印茶侵藏,更是中印关系史上应深刻检讨的行为。清末民国时期,印度大力发展茶业,妄图用印茶切断西藏同祖国内地的血肉联系。印度在茶叶经营上起初用赠送的方式拉拢藏族同胞,以图打开西藏市场;在政治上则用不平等条约,欲使印茶侵藏合法化。印茶侵藏严重阻碍了中印正常交往。检讨这一段历史,有利于发展两国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缅甸民族宗教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联邦(The Union of Myanmar)位于中南半岛西北部,东北部与中国毗邻,西北部和印度、孟加拉国接壤,东南部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部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国土面积676581平方公里,是东盟第二大国,领土面积仅次于印尼.首都仰光(Yangon).据2002年7月统计,全国人口4223万,其中89%的人信仰佛教,其余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和原始拜物教.缅语为国语,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一种单音节和有声调变化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受到英语、巴利语和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