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已早有定论。但对于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新闻界中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媒体领导或记者们的事,与编辑特别是时事编辑关系不大。其实,时事编辑作为新闻队伍中的一员,理所当然地应该具有新闻工作者的共性,而且由于时事编辑所处岗位的特殊性,更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樊宪雷 《党的文献》2011,(4):126-127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儒家向来推崇的行为规范,意思是说:能得到任用,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不得任用,就退而归隐。但是,对于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人来说,这样做就够了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宋朝文学大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这短短几句话,却展现了另外一种处世之道。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范仲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商业潮流的冲击下,出现了假新闻,低级庸俗新闻和不良广告等现象。因此,要有效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一是要抓学习;二是要抓法制宣传;三是要抓监督。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担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说“忧”     
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可以说多种多样,喜、怒、哀、乐,憎。恼、爱、忧,每一种感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就拿“忧”来说吧,它在字义上无非是忧虑、担心的意思,但深究起来,也有不少值得回味和探讨的地方。大千世界,“忧”时刻伴随着芸芸众生。孔子认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表明“忧”在时间跨度上具有连续性;曹操对“忧”的体会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忧”从内心产生,具有客观性,并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抗拒得了的。不同阶层的人,其所“忧”的内容千差万别。自古以来,忠臣良相忧的是国家社稷,人民疾…  相似文献   

5.
刘盛 《唯实》1998,(12)
一日拜望一位前辈领导,适逢其从泰山归来,赠我一《论语》小册。读之,爱不释手,遂日携于身,时时翻阅。 读至“尧曰第二十”,言及为政“五美”,心中颇有感慨,于是为文。 何谓“五美”? 一美曰“惠而不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就是说为政者要按老百姓所需要的、所要求的去做,让大家都获得福利。这是很容易做到的。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为民造福,利民所利,惠民于甘,是我们的天职。更何况,我们又有多大的牺牲和损失呢?但是有的人却连这种“惠而不费”的事也不愿做,还说“多管闲事,多吃屁”。人民来办事,他们耷下脸来,不理不睬,甚至连多讲一句话也不愿意。这些人就是纯粹的官老爷。古人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多做一些,人民又怎么会忘记你呢?  相似文献   

6.
彭丽 《学习月刊》2013,(18):43-43
新闻工作者是时代的记录者和先进文化的生产传播者.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然而.时下有些新闻工作者为了争取受众。编造虚假新闻,有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扩大卖点.大肆炒作新闻.形成“新闻暴力”。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当下新闻工作者的履职姿态和履职责任问题。作为一名未来的新闻人,我觉得只有担当起媒体的社会责任.才能正确履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做一名真正的新闻“建设者”。  相似文献   

7.
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 “基”、 “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者既要积极争做“杂家”,又要注重力当“专家”。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勤于实践,积累学养,激发创新,争做“杂家”“通才”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是一个纷繁庞杂、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新闻工作者要报道好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面。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勤于实践,主动地积累其学养,积极争做“杂家”、“通才”。我们长期以来,传统提法是记者应做“杂家”,编辑应为“通才”;具体实践中却主张“记者的生命在于跑”,“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编辑的成功在于‘磨’,在于‘细’”,“编辑就是替他人做‘嫁衣裳’”等等。这些传统的提法固然  相似文献   

9.
李元明:1918年出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随红二方面军长征。1936年任红军连长。后任军委炮兵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3年离职休养。1983年,李元明将军从原军委炮兵领导岗位上离休了,这时,他65岁。以后的路怎么走?他苦闷过,也彷徨过,最终他决心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开始新的征程……忧“君”亦忧民宋代诗人范仲淹有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李将军说,我现在既没有居庙堂之高,也没有处江湖之远,但既忧“君”,又忧民。先说忧“君”。李将军虽然不在位了…  相似文献   

10.
梁衡 《新湘评论》2009,(11):49-53
2.忧君。 范仲淹的第二忧是忧君。他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在朝在野都不忘君。封建社会“君”即是国,他的忧“君”就是忧国。  相似文献   

11.
周旬 《当代党员》2009,(6):66-67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孟子的思想留给我们许多的启迪和借鉴。 孟子言:“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民,用今天的话说,即关注民生。纵观历史,“忧民”一直是历代仁人志士所推崇的为官之本。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穷年忧黎元”的杜甫,从“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于谦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的郑板桥,无不以民忧为忧。当今,我们党员干部更当胸怀天下、情系苍生,“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  相似文献   

12.
走进庙堂     
坦率 《思考与运用》2007,(12):74-75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在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中袒露心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这位先人到巫山的庙堂走一遭,那可真是要“忧其民”了,因为巫山县庙堂乡有如下一连串的头衔:巫山最小、最偏远、最贫困、最险峻的乡。说它小,全乡只有5个村共计2000余人;说它远,离县城大约6小时车程;说它穷,所有经济指标全县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13.
一个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过程。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行使权力的内涵也不同。但是不管在哪个时期,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时引用的一句古训。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共产党人情感的最高体现就是对老百姓的赤子深情。当年,毛泽东听到灾区人民受苦受难…  相似文献   

14.
党的新闻舆论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具,目的是武装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面对新的挑战,新闻舆论不仅要进一步审视自身,校正自己的方位、地位、职能、作用,还要审视自身的规律、原则、方法和更好地实现形式,以便与时俱进地改进自己;重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我们克服浮躁而守定一颗党的新闻人的初心,对于我们能够做一个有时代品位的新闻工作者,对于使我们的“理论”更加“彻底”进而构建东风压倒西风的新闻舆论态势,都极其现实、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15.
感悟忧乐     
一般地说,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天性,有谁愿意整天陷入忧思之中呢?然而,辩证法的原理却告诉人们,如果你不懂得“忧”,就不会有长久的“乐”,这也是历史的规律。有鉴于此,古今有识之士尢不重视“忧”——忧国忧民,忧时忧己。忧乐意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渊源至深。庄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无不体现出深深的忧乐意识。因此,从  相似文献   

16.
良知的“本体”说本身的成立还要以对人的前提预设为前提。在阳明那里,这 “天理”与“人欲”有作为“前提”讨论的必要:一个是逻辑前提,称为“天理在前”,一个是“事实前提”,称为“人欲在先”。 天理与人欲之所以对立,是它们背后的公与私对立。天理与人欲的现实关怀,我们可以用一个“忧”来作具体体认。“忧”可以说是内圣外王的理论的现实关怀的极佳体现。  相似文献   

17.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要求。正如江泽民在视察从民日报》时提出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如果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但新闻事业遭受挫折,还会给党和人民带来损失,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至关重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就是对一个时期社会舆论、社会行为、社会心理能够产生正确引导和影响作用的新闻舆论。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意义十分重大,它是引导热点,化解难点,引导公众思考方向、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呢?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判断新闻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政治标准是根本标准。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应坚持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原则。新闻工作者就要从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出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新闻工作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8.
“官本位”是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有公仆之名却无公仆之实。“民本位”则是“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它的精神内涵实际上指向“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这种民本情怀。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首先需要政府官员转变角色,绝不能把权力当作寻租的工具,而是要恪尽职守,为民谋取福祉。换言之,就是要把官位当作为民谋利的符号,而不是为个人谋取私利的“聚宝盆”。诚如国家行政学院刘熙瑞教授所言,服务型政府,将以“民本位”代替“官本位”,以“社会本位”代替“政府本位”,以“权利本位”取代“权力本位”,真正体现“立党…  相似文献   

19.
生病的与治病的,这一人与人之间相辅相成须臾难离的关系,究竟该是什么模样——有的似水滴掉进油锅;有的如鱼儿游于水中。我们在塞北煤城阜新市采访时发现,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那敞开的窗口里没有医患关系似“油水”的异化现象,所看到的是医患之间如鱼水交融般的和谐与互敬。院长张晓华以珍视生命的医德为生命承诺,在医护人员中产生了楷模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张晓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他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人们称颂他是“活着的白求恩”、“人民的好医生”。他的先进事迹在阜新乃至全省广为传颂。 一位伟人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张晓华就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患者眼里,他的医术、医德、医风都透射着他阳光般的人格精神,这阳光是暖人的,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温情爱意。编者撷取了“张晓华事迹报告会”的一篇讲稿,经整理后发表如下。让我们从这位共产党员身上领受一种崇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在报纸上读到一些谈论“官牌子”的短文,如《为人民千古流芳》、《首富县里的“穷官们”》等,这些文章说的是为官之道,读来颇有兴味,也颇有一些感慨。 现时中国社会有一种风气,以“官牌子”吓人。社交场合,官员们车来车往十分张扬显赫,有人从小汽车里一出来,就递上一张名片(老百姓称之为官牌子),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摆出一副官架势,别人便被吓住了。 这种“官牌子”的重新现世,是喜是忧众说不一,笔者则以为忧多喜少,因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某些人眼里似乎还是靠“官牌子”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