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且末县素有塔东南明珠和"沙海蜃楼、玉王故乡"的美誉。而今这个塔东南明珠——且末县在党的政策哺育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且末县位于巴州东南部,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曾以古西域三十六国的且末国和小宛国的辉煌而载入史册,又以玉王故乡和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而享誉中外。如今,大漠深处的且末县各族人民正在  相似文献   

2.
王京华 《前沿》2008,(3):78-80
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方式,生态美学是中国学者根据世界生态批评发展提出的自已的美学观念。世界大环境处于一个遭到破坏的境地中。环境污染严重,人类精神出现危机,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人类生存的困境。中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党根据中国的现实和长足发展提出来的,而在文学界生态美学的提出也势在必行,这是与生态文明的相互照应和促进。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与此同时,生态美学的发展和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美学将着眼点放在了空间“和谐”之上,在肯定人的能力的同时,肯定了自然的不可亵渎性,最终将人类与自然界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放在一个和谐的空间范围中,使人类的本质在世界中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美学具有物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德兴市委、市政府按照以德兴市、生态立市的思路,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打造绿色GDP。严格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市各类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98%,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产生。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大连"的生态文明,要弄清"和谐大连"生态文明的涵义和特点,深刻认识"和谐大连"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积极探索"和谐大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范德华 《思想战线》2013,(Z1):40-4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有效的刺激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优化旅游的环境,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使游客在旅游中得到更多的享受,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加速生态旅游的发展,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理念是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生命智慧。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旨在建立一种良好的秩序,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即通过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得社会发展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心态秩序与自然生态演变秩序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但我国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建设落后。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的传统生产力亟需转型为新型生产力,而旅游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三个维度的作用力充分说明了旅游生产力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型有效生态生产力。具体分析中,从资源要素转化、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及产品生态化四个方面探讨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生态文明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生态文明形态出发,分析国内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下列观点需要重视:生态文明旅游发展道路是旅游业升级转型的必然选择;政府在普及生态文明观、扶持相关旅游企业开发新兴的绿色农业休闲旅游产品、绿色工业旅游产品、生态健康旅游产品、倡导生态文明的食宿行游购娱旅游消费方式等方面,以及在生态文明旅游政策、制度上的推进作用和管理、监督作用影响力大、统筹性强.政府主导型的生态文明旅游建设与发展道路,是中国旅游升级转型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迄今人类所经历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它是从生态危机中引发的忧患意识出发,对人类自然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和变革.它以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兼顾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利益,以确保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喜海 《传承》2013,(9):76-77
十八大报告首次单列一章,专门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是党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多方面加快生态文明的进程,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需要构建和完善包含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和保护环境资源的乡规民约的多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丁宪浩 《桂海论丛》2005,21(2):15-18
建设生态文明在本质上反映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化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现实手段,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途径。积极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必须努力推行绿色化发展战略:一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二要大力推进现有产业的绿色化改造,三要努力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文明视角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兴琦 《求索》2008,(11):72-73
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旅游资源的永续开发和利用,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从生态文明这一视角,对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时新时期国家地质公寓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江西政报》2008,(23):F0003-F0003
近年来,德兴市委、市政府按照“以德兴市、生态立市”的思路,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打造绿色GDP。严格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市各类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98%,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产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鲜明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是新世纪党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又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且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是当代生态危机和环境革命的产物,是自然界发展到人类历史阶段,伴随着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完善而爆发的人类理性观念的一场革命。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人类环境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现代人类道德教育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与人际道德教育相并存;在环境教育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核心内容;在环境伦理学体系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孙淑萍  倪琳妍 《前沿》2010,(13):152-155
环境正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现实缘由主要在于生态问题引发的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多层次矛盾。文章阐释了环境正义的属性和原则,提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环境正义的路径:循环经济和生态政治。  相似文献   

19.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尖锐矛盾引起生态危机的理性反思,它把传统伦理学中的道德原则从人际关系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适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理论,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新理论成果。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重新审视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传统态度,要求人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保护自然,体现了丰厚的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20.
唐叶萍  ;郭大俊 《求索》2008,(6):102-104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都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实现生态文明,可从以下路径着手: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建立以天人合德为价值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行为方式;以市场经济为运作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