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苏联东欧问题学者、宾州狄更森大学政治系主任,罗素·鲍瓦教授应华东师大苏联东欧研究所邀请,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在座谈中鲍瓦谈了他对俄罗斯十月事件及东欧等问题的看法,现将其部份观点整理如下,以供参考。鲍瓦教授认为对93年“9·21”和“10·4”事件可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把它放到国际政治的大背景中去看,二是从国内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来看。从前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2.
西德《东欧》月刊自八三年第二期起连续刊登苏联问题专家的文章,谈他们对苏联内外政策的看法,探讨苏联的领导人变化情况和苏联今后的发展前景。著名苏联农业问题专家卡尔一欧根·瓦德金的文章《陷入停滞的苏联农业》和吉森的尤利图斯一利比希大学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个工作小组提出的《吉森论题》集中阐述、讨论了苏联农业近年来的困境和影响苏联农业的诸因素。本文系根据这两篇文章编译。  相似文献   

3.
(1999年9—12月)前苏联东欧苏联新经济体制改革透析 ——论火炬公司的兴衰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私有化的若干问题西方苏联学研究中的范式及范式转换试析苏联解体中的广播电视因素东欧中亚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鲜为人知的一幕 ——苏联德意志人被迫移居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历史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建国初期中苏两国的龃龉和矛盾及其历史渊源并不神秘的斯大林李春隆陆南泉王鹏陈梅徐恕初祥李捷张盛发东北亚论坛东北亚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研究西伯利亚研究东欧中亚研究东欧中亚研究——《苏维埃俄罗斯报》记者维·科热米亚科与哲学博士理·…  相似文献   

4.
一、三种看法对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一、从整体来看,东欧各国从苏联和东欧的贸易中得到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苏联。二、与第一种看法正好相反,认为苏联在经济上压迫和剥削东欧各国,苏联通过同东欧各国的贸易,得到了比东欧各国更大的经济利益。三、在苏联和东欧的贸易中,苏联和东欧享受着平等的经济利益。这种看法主要存在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学家中间。他们以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国家分工贸易理论为根据。  相似文献   

5.
摘译自英国1981年出版的《东、西方关系和东欧的未来》一书中莫里斯·伯恩斯坦(美密执安大学经济学教授,前该校俄国和东欧研究中心主任)撰写的《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一文(小标题为原有的)  相似文献   

6.
联邦德国《东德与东欧》杂志刊登玛利亚·伊丽莎白·鲁班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食品供应和消费情况,内容如下:经互会国家的日常食品供应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虽然平均每人卡路里消耗  相似文献   

7.
丹尼斯·P·霍浦契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威尔克斯大学的研究东欧和世界历史的助理教授。他在《东欧历史与文化》一书中从全新的角度——文化——考察了东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者在书中写道: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各国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在苏东丧失政权,冷战结束。西方国家欢呼:资本主义胜利了。在西方一些学者看来,东欧各  相似文献   

8.
一、独立之初的俄罗斯外交政策 新俄罗斯最初的外交继承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遗产,并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思维”的继续。戈尔巴乔夫摒弃了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外交政策体系,苏联开始走上和解以至谋求建立伙伴关系之路。苏联在裁军、欧洲安全、德国统一等问题上发生了根本转变。戈尔巴乔夫给东欧松绑,与中国和解,从阿富汗撤军,拒绝继续支持苏联在亚、非、拉和中东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9.
1982年10月11—19日,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教授佐藤经明在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讲学,谈了他对当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形势和经济改革的一些看法。现将其所讲的主要内容整理发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政治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间题苏共二十六大关于成熟社会主义概念的发展光辉的榜样,深刻的启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西方对安德罗波夫上台以来苏联内外政策动向的评论盖·阿·阿利耶夫简介综论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干部体制苏联的干部培养和进修苏联干部配备的几种方法东德的千部培训和进修工作匈牙利的干部培训工作东德的工农检查院胡萨克苏东关系的演变安德罗波夫上台后的苏联东欧关系苏前军人谈苏最高国防委员会苏联的穆斯林日刊介绍葛罗米柯七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党员队伍1期1页1期30页2期1页2期7页2期66页3期1…  相似文献   

11.
页1期l政治一个美国记者的访苏报道 经济经互会国家经济合作方面的三 个趋向经互会东欧国家的能源问题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简介保加利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简 介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一九八二年经互会对外贸易综 述经互会国家1986~1990年计划 的协调一九八三年东欧各国的经济形 势安德罗波夫政权和苏联经济展 望安德罗波夫上台以后苏联经济 的·间题和趋势苏联的劳动力资源波兰经济困难中的一些主要因 素变化中的东欧科学技术政策苏联住宅建设的形式和组织管 理经互会欧洲成员国人民福利的 改善情况)新技术革命与苏联的科技政策苏联科技革命的影…  相似文献   

12.
苏共政治控制衰变探析关于苏联民族问题的再思考苏联所有制体制的历史沿革苏共书记追昔抚今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波兰的民主社会主义贝利亚之死与斯大林去世后的权力斗争夹缝与支轴——乌克兰的地缘政治环境与选择乌兹别克斯坦开辟新出海道计划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哈萨克斯坦新总理卡·克·托卡耶夫普京的格罗兹尼之行:动机与资源的精彩结合土副总理批评俄破坏高加索稳定独联体各国经济前景还是光明的独联体五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乌克兰接二连三挨炸(2000年4__16月)前苏联东欧茨立弗穆立立曲文铁高秋福田惠敏王福兴徐向梅独联体东欧中…  相似文献   

13.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982年12 月第4期登载帕书尔·马日达的文章,分析国际货币基金会对苏联和东欧各国以及对东西方关系的影响。1981年11月,波兰和匈牙利分别提出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申请,这是一起值得人们注意的重大事件。它表明苏联东欧集团  相似文献   

14.
战后四十年,东欧人说话办事必先看看苏联方面的“眼色”,这已成为一种惯例。1986年3月11日,当年轻的“有大气魄的活动家”——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时,东欧人更是以高度的集中力注视着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内外政策。1989年下半年,东欧国家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快速变化:执政的共产党先后下台,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抬头并很快占据主导地位,各国在政治上大搞“西方式”民主,经济上普遍掀起私有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一2月)前苏联东欧朱可夫元帅的军功章戈尔巴乔夫是怎样把苏联引上私有化方向的周关苏联出兵阿富汗之谜俄罗斯学者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教训门三姗编写原苏东国家的银行改革李好好苏军出兵阿富汗内幕阿纳托利·多勃雷宁探索人民雌督之路 —苏共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教训暮鼓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姜爱风戈尔巴乔夫的垮台 一(信赖》节选四(俄)阿纳托利·多勃雷宁古巴危机中的秘诱交易. —(信赖》节选一(俄)阿纳托利4多勃雷宁古巴危机中的秘密交易(续)(俄)阿纳托利·多勃雷宁苏军出兵阿富汁内幕 —(信赖)节选二(俄)阿纳托利·多勃雷宁击落韩国仅…  相似文献   

16.
摘译自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83.3.24。作者罗伯特·卡普兰。美国人习惯于把南斯拉夫看作好激动的独立国家,它于1948年与苏联决裂,推动了经济发展而且在东欧形成最出于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们把保加利亚看作落后的和苏联固定不变的附庸国。由于罗马尼亚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他们把它看作华约组织成员  相似文献   

17.
苏联政治·法律列宁的民主观—读书琐记周必文苏联东欧研究资料82.9期列宁关于改善国家机关的思想与实践王义林学习与研究(吉林)82.12月4期苏联专家论述全民国家理论世界法学82.12月4期成熟社会主义和克服阶级差别薛汉伟译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2.12月23一24期成熟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阶级结构的发展李贺林译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2.12月23一24期苏联“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间题王正泉、姚洪芳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2.12月23一24期社会主义国家形式的多样化(苏)哈比布林国外社会科学情报82.11期苏联社会的阶级结构田森国际共运教研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苏联东欧经济——计划和市场》(日本中央大学出版部,一九八一年版)一书是由日本文部省科学研究经费赞助,日本中央大学、神户大学等七所大学的十五名苏联东欧经济专家的研究论文分门别类汇编而成。该书详细介绍了苏联东欧国家在1956年后进行经济改革的情况,并对经济改革给这些国家带来的各方面影响作了理论探索,同时预测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景。该书资料丰富,论述范围深广,是日本迄今比较系统的一本研究专著。为了使有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试论苏联的社会主义自然经济观陈华山东欧中亚研究论列宁关于苏俄粮食政策的思想俞良早东欧中亚研究斯大林“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再思考赵宏图今日东欧中亚“8·19”时戈尔巴乔夫未曾被囚禁—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寒放当代世界95.1期9 5 .1期9 5.1期9 5 .1期独联体期期期 …卜al﹄JSOd QJ QU独联体各成员国要“独”也要“联”边桂利评独联体加强一体化趋势沈青兰独联体国家要求加强统一的原因和前景苗永华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政治俄罗斯:动荡中的相对平稳潘德礼一九九四年俄罗斯政治形势回顾与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东欧中亚》走过了16个春秋,至今已整整出满100期。 《今日东欧中亚》原为《今日苏联东欧》,创刊于1981年。那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中国与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关系尚未正常化,《今日苏联东欧》肩负着桥梁和窗口的使命,把阻隔多年的苏联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情况介绍给广大读者,同时也为刚刚恢复的苏联东欧研究开辟了一块园地。随后是席卷苏联东欧的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