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政府形象与依法治国李阳政府形象是指政府服务目标、服务质量、服务手段、服务态度以及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精神状态、道德面貌、能力水平和其它外现的能为社会公众感知的具体形象,它标志着社会公众对政府理解、信赖的程度,是政府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纽带。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2.
浅谈政府形象与依法治国李阳政府形象是指政府服务目标、服务质量、服务手段、服务态度以及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精神状态、道德面貌、能力水平和其它外观的能为社会公众感知的具体形象。它标志着社会公众对政府理解、信赖的程度,是政府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纽带。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青年群体的社会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青年群体的社会学特征陆建华把青年作为一个人生过渡阶段,是一种普遍看法,但它的视角是青年个体,重点又是指个体从童年到成年这两个时期之间的过渡。青年社会学视角中的青年,由于首先涉及到的是各种各样的非个体性过程、非个体性因素,主要是作为社会群体的青年,它凿力研究和解释在社会结构过程中青年这一群体的地位、特征、活动方式。这样,我们对青年的科学认识就确定了两个基本点:第一,它是社会群体,而不是过渡阶段;是一种具有清晰的结构特征的,可以具体把握的社会实体,而不是时间段;第二,它是社会群体,而不是个个分散的个体;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广泛社会关联性后果的社会群体。相比之下,青年个体的活动与行为对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无法构成显著的影响,其关联性后果简直是微不足道的。比如,某个年轻人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就读上学,这一现象的影响所涉的范围是以这位年轻人及其家庭为中心的,后果对其个人来说具有百分之百的重要性,但对整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影响是微小的。但是,当一大批年轻人都有如此境遇的时候,其社会后果就极其巨大,影响这一境遇的社会因素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必定更多,更复杂。人们往往用“结构性震荡”一词来表示某一群体的活动与行为的广  相似文献   

4.
保安公司的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其整体的印象与评价。它标志着公众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可程度,展现了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国各行各业普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如何塑造保安公司的良好形象,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促进保安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  相似文献   

5.
王嘉丽 《重庆行政》2019,20(1):99-101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女性形象简析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女性形象会随着社会文化和节目制作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主持人女性形象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它是可以被建构的,并非一成不变。(一)对“形象”的理解主持人女性形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女性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包括容貌、形体、服装等直观可见的元素;第二是主持个体中展现自我的个性部分以及定位后代表群体观念的“主持角色”[1]。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行政价值观王兴顺行政价值是反映社会与行政管理之间需要和满足关系的范畴。行政,作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以社会对它的需要和它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为存在前提的。行政这种对社会的有用性构成了行政的价值属性,行政价值是行政价值主体(社会、群体或个体)...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政府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而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其核心是政府日常表现出来的与公众息息相关的行政行为。它是政府管理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良好的政府形象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将公众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政府目标...  相似文献   

8.
邹万银 《前沿》2005,(4):34-35
党的先进性,是指一个政党在思想、理论、纲领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它政党的特质,也是指一个政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步中所起作用的性质。人类历史上,凡是“个体、群体”优于其它“个体、群体”具有先进性,而这个“个体、群体(或称之为政党),”就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政府形象是指一届政府由于其行为和政策的影响而在社会公众中形成的整体印象、认识和评价。它由政府政策形象、政府的能力和效率形象、政府环境形象、政府服务形象、政府官员形象、政府政绩形象等组成。政府形象可以表现为该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能力、水平、一贯态度、风格和特点。政府塑造形象可以借鉴CI(企业形象战略)的方法。以一届政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单位,通过政府的政策、政府的行为和政府的业绩的形象塑造,进一步获得民众的认同和追随,以达到政府的社会治理目的。一、MIS——念识别系统,政府形象之“灵魂” MIS是指理念识别系统,它是CIS战略运作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公共权威和领导者群体形象的建立,不可能再建立在那种内向的、威严的基础上,而只能以一种新型的、开放的、合乎时代潮流的"大众品味"来塑造,因为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公共形象的"公共期待"大体有三条:崇高期待、才资期待和平民期待。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呼唤重塑政府形象王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塑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新形象,不仅关系到民心的凝聚、政府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一政府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  相似文献   

12.
日益庞大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它既不同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又不同于对资改造前的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工商业者,更不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如同任何一个阶级、阶层和群体一样,他们在刚刚踏上历史舞台的时候,社会形象也具有两种特性:一是模糊不清,二是游移不定。因此,帮助进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的形象塑造,是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自由活动的主体与客观及其相互关系林剑一、自由的主体及其特性人在现实中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的,有个体、群体和族类的划分。当我们说自由的主体是人时,这个“人”究竟是指人的个体,群体,亦或人的族类呢?无论是在哲学史上,还是在时下人们的认识中,这仍是一个尚...  相似文献   

14.
政府形象建设作为促进政府工作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领导,离不开政府公关的贯彻与实施。因此,从政府公关的角度来探讨政府形象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政府形象,就是政府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政府在社会公众中...  相似文献   

15.
曹亚琴 《求索》2014,(6):99-103
心灵和谐是人的主观状态,是通过自我意识达到的一种和谐状态。它是人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内在知、意、情等要素相互协调、运行流畅的状态,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从静态上看,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备要素的相互协调并适应外在世界的状态。从动态上舌,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备要素从和谐发展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动态发展过程。心灵和谐既包括个体心灵和谐,亦包含群体心灵和谐。个体心灵和谐反映的是个体的心灵状态,是群体心灵和谐的起点和基础;群体心灵和谐是存在于群体心理的、和谐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灵和谐状态,二者辩证统一、紧密联系,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警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警察组织的概括认识与评价。良好的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当前存在一些丑化警察良好形象的现象。为了重塑警察良好形象,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公安机关应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可辉  姜涛 《今日海南》2014,(10):40-41
正在这个"人人即媒体"的时代,寻求与自媒体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国际旅游岛形象传播方式与策略,对国际旅游岛的成功建设及知名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接,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  相似文献   

18.
一所谓政府形象,就是政府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政府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它包括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管理风格以及领导者的素质等要素。政府良好形象的树立,不仅有利于政府自身管理素质的提高,确保高质量的政府行为,而且还能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保证公众对政府  相似文献   

19.
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与社会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鑫 《前沿》2008,(5):59-61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反映,它可以分为个体自我意识和群体自我意识。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它可以分为个体自我评价和群体自我评价。社会舆论,是民众自我评价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群众的言论,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自我意识可以说是自我评价的基础,而自我评价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个体自我评价是民众自我评价的基础,社会舆论是一种重要的民众评价活动,因此,自我评价对社会舆论同样有重要作用。人是社会人,生活在社会当中,必然受到各种社会舆论的影响,因此,社会舆论对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所谓农民自办文化,就是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在有些人眼里,农民自办文化不过是农民群众说说笑笑、蹦蹦跳跳等自娱自乐活动的汇合,可谓内容简单,意义一般;殊不知农民自办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蕴涵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