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海峡长镜头     
《台声》1994,(5)
最近,台湾岛内出现一连串的贿选事件.二十一县市正副“议长” 选举结束后,学术界人士发动“学术界反贿选声明” 连署活动.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以及“中央研究院” 等13个学术单位的500多名教授、学者参与,形成新一波社会反贿风潮,迫使朝野两大党都不得不认真面对.3月19日,民进党在中常会后举行记者会,宣布开除22名涉入贿选的党籍县市议员.  相似文献   

2.
李立  刘扬 《黄埔》2010,(1):7-9
2009年台湾地区举行县市长“三合一选举”,国民党阵营赢得12个县市的执政权,民进党赢得4席。县市长选举与全岛性大选不同,主打地方议题,关键是候选人在地方的人气。此次选举结果显示岛内蓝绿政治力量的对比基本维持以前格局。  相似文献   

3.
王尧 《两岸关系》2005,(1):50-53
有一种选举手段,却是做得说不得,谁说跟谁急,那就是贿选。台湾人不讳言,十选九贿是台湾的选举文化。每逢选举,媒体上有关"查贿"的消息总是贯穿始终。据台湾媒体报道:截止12月10日,也就是投票的前一天,检察机关分案侦办的贿选相关案件就多达5568件,被告近5500人,已起诉37件149人,创历届"立委"选举新高,其中又以中、南部的贿选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钟台升 《台声》2005,(12):30-31
将于12月初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是继去年底“立委”选举以后又一次重要选举,它将反映一年来岛内蓝绿阵营政治版图的变化,对未来岛内政治生态的走向都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因此备受关注—蓝绿对决各就各位即将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也称“三合一”选举,是指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县市长选举、县市议员选举和乡里长选举合并为一次举行。选举登记已经正式截止。根据台湾“中选会”统计,岛内23个县市中共有77人登记参选县市长,其中,国民党在20个县市中有提名,民进党在19个县市中推出候选人,亲民党提名4人,新党1人,“台联党”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  相似文献   

5.
陈轩安 《两岸关系》2010,(10):60-62
此次“三合一”选举竞争空前激烈,随着投票日的临近,部分参选人为求胜选不择手段拉票,导致贿选案件及贿选争议不断。为保证五都选举的顺利进行,台当局多管齐下,严密侦办,在民众的配合下掀起一波反贿高潮。  相似文献   

6.
2014年11月,台湾将举行“直辖市”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及村里长等七项地方公职人员合并选举,简称“七合一”选举。这是台湾首次将所有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是台湾选举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选人数最多的地方选举,被蓝绿阵营视为2016年台湾大选的前哨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以及刚刚升格的桃园等六个“直辖市”市长选举,无疑是此次“七合一”选举中蓝绿对决的焦点,对台湾的地方政治生态以及蓝绿阵营的实力消长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5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在各项选举中都取得优势性胜利,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遭受重大挫败,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当选数有小幅增长。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从当选席次、得票率等方面看,都已被边缘化。“高雄捷运”弊案所构成的特殊背景,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特征,并且直接影响选举的最终结果。此次“三合一”选举,必对台湾的政党结构体系以及台湾政坛产生重大影响,是当前台湾政局发展及其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宁馨 《统一论坛》2014,(6):35-37
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出炉,国民党在地方性选举中吞下前所未有的败绩,民进党执政县市大幅增长,执政版图从原来的南部大举突破,纵贯全台。此次选举被外界视为2016年大选和立法机构选举的前哨战,其结果将对岛内政局产生重大复杂的影响。选举结果出人意料此次是台湾首次举行囊括所有地方基层公职人员的选举,其中县市长选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朱松岭 《台声》2006,(1):10-11
台湾“三合一”选举落下帷幕,整个台湾地方版图蓝扩绿缩的结果已经展现。这一次地方选举被认为是扁马的又一次对决,被认为是对民进党陈水扁当局的期中考试成绩,被认为是测试国民党新主席马英九号召力的风向标。通过这次选举可以判断,国民党仍然是台湾政治生活的主角。这并不是说国民党已经脱胎换骨,而是民进党自败于台湾人民。这是台湾公民社会、政党和选举人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开始。这是由台湾市民社会的成熟度决定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标志着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台湾岛内政党或者主动、或者被迫走向现代化、实现否定…  相似文献   

10.
台湾年底将进行县市长、县市议员及乡镇长三项选举,这是台湾政权再度轮替后首度进行的地方性选举,尤其是县市长选举涉及地方政治版图重新划分,被视为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前哨战。朝野政党主要是国民党和民进党对此高度重视,积极进行选举布局,力求创造有利的选前态势。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政权1945年接管台湾以后至1950年,在台湾实行由“中央政府”委派省、县市长专权治理的地方制度.1950年下半年以后才开始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同年7月以后,设省、县市议会,进行县市议员和县市长的公民直选.1950年至现在,已经进行了12届的县市长和13届的县市议员选举.乡镇也设乡镇代表会,并由公民直选乡镇代表和乡镇  相似文献   

12.
选后看台湾     
去年12月下旬,我们研究台湾政治的大陆学者一行四人,应邀去台湾进行学术访问,那时正适“省市长”选举之后,所以同台湾学术界座谈的主题多是“台湾选举与两岸关系”.除了学者以外,我们还同国民党、民进党、新党人士有过接触,对台湾政治增加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关键性的一年民进党人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在研究如何面对1995年“立委”选举了.在台中,有两位民进党员告诉我们,他们要参选“立委”.在花莲,我们得知民进党人已经在为许信良竞选“总统”作准备.国民党、新党也都已经行动起来,着手准备迎接这场关键性的“选战”.  相似文献   

13.
12月3日,被视为2008年“大选”前哨战的“三合一”(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选举揭晓。在关键的县市长选举部分,国民党以绝对的优势战胜民进党,获得14席(泛蓝军共17席),民进党只在南部地区获得6席。这是自1997年县市长选举以来、自2000年大选失败以来,国民党取得的前所未有的大胜利,也是民进党建党以来的最大挫败。国民党气势上扬,马英九向2008年跨出了坚实的一大步。陈水扁领导权威和影响力大幅下降,民进党“长期执政”图谋面临重大挑战。蓝绿地方政治版图重新改写,“蓝长绿消”态势初步形成,“北蓝南绿”结构发生微妙变化。此次“三合…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进一步成为“选举机器” 随着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党国体制”早已被台湾民众所诟病,国民党中央及地方党部的职能进一步弱化。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虽然兼任国民党主席,但并不以国民党中常会为决策机构。加之台湾选举频繁,国民党中央也成为选举的指挥中心,各地方党部也成为地方选举运作枢纽。2011年国民党朝“选举机器”转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16.
<正>震惊全国的衡阳"贿选门"事件,是一起典型的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的违纪违法案件,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挑衅、亵渎和践踏。必须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以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和宪法法律的尊严。衡阳贿选案涉案人员之多,涉案金额之大,影响之恶劣,实为罕见,令人深思。此次贿选案有诸多原因,笔者以为,现行候选人介绍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  相似文献   

17.
钟台升 《台声》2006,(1):16-16
2005年12月3日台湾县市长选举,国民党大胜而民进党惨败的战果,不仅对台湾政局的未来发展产生震撼性影响,对台海两岸关系的影响同样值得重视。 这次虽然是台湾的地方选举,但执政民进党和在野国民党,都将此次选举升高到绿蓝对决的层次,并视之为2008年“大选”的前哨战,如今国民党  相似文献   

18.
对2010年11月27日的台湾“五都选举”,岛内外有人说是2012“大选”的前哨战,或是国民党的政权保卫战,更有人称其为两党的总决战。无论何种性质,此次选战对今后岛内政治生态将产生深远影响。国民党意图“坐三望四”,把年底的大高雄市长选战,定位为“翻盘之战”,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2月3日,台湾首次“省长”和台北、高雄“市长”大选落下了帷幕。选举结果展示出的台朝野各党内部整合实力消长、政治诉求调整、策略运用得失,对未来岛内政局走向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选举结果,朝野三党各有胜负 从此次选举结果看,台湾朝野三大党在此次选战中互有胜负。国民党保住了“省长”及高雄“市长”,却使台北“市长”及“议员”选战遭到重挫。国民党不愿但也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由国民党垄断一切政治经济资源的时代到此宣告终结。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对选举结果没有明确表示看法;而国民党党务干部上至秘书长许水德下到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1月27日,备受各界瞩目的台湾省第十二届县市长选举结束.这是在岛内政局和国民党体质处于转型期间的一次地方政权换届选举.它不仅攸关地方政治版图的重划,还关系到朝野两大党未来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因此被看作是台湾“政权攻防战”的前哨战,参选各方都将这场选举视为检验自身政策得失和实力强弱以及制订未来发展战略的试金石和练兵场.其选举结果是我们观察和判断台湾政局演变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参座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