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治制度变迁进程是由其内在规律支配的。政治制度作为社会的基础资源之一,它构结了各种社会资源运行的框架。本文着重从资源的角度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和资源基础。考察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中西方理论、本土资源的影响。政治制度变迁是社会整体资源运动的结果。古德诺在指导西方政治理论在20世纪初中国实践中遭遇的难题说明单靠“先进”理论和制度的引进(单一资源变化)不能改变政治制度变迁的进程。综合考察政治制度的内外变量状态是理论借鉴和制度引进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是具有相当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理念运动。因此,从理论发展的动力资源角度来说,有必要积极配置三种动力资源,即政治动力资源、学术动力资源和社会动力资源。这样才能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时俱进所需要的合力,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时俱进既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具有强大的动力支持以及广阔的理论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对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来说,水也是研究基层村社政治秩序变迁的一项重要维度。文章以子君村这一彝族村社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从治水视角切入,通过分析子君人治水格局的变化,探讨并呈现其村社政治秩序与治水秩序从初创直至最终衰落转型的互动关系以及历史性变迁。在农业社会中,水是构成村社政治秩序的关键性要素,亦是推进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基于原有治水秩序所衍生的村社秩序也在随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学者分别以经济、政治、文化为分析进路,解读刑罚变迁的动力。这三种进路虽然值得借鉴,但是由于各自理论背后的"化约论"易于陷入"以事实适应理论"和"单线式刑罚进化论"的困境,导致其解释力被削弱。更妥当的主张则是认为刑罚变迁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多重动力,把刑罚变迁视为经济动力的决定性与其它动力的相对独立性的统一,以及方向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政治资源:涵义、特征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资源是社会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资源是指能够使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政治变迁、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政治发展的物质与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政治资源具有阶级性、流动性、可塑性等特点。政治资源在理论研究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政治资源是社会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资源是指能够使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政治变迁、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政治发展的物质与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政治资源具有有效性、稀缺性、阶级性、流动性、可塑性等特点,在理论研究上和实践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政府制度变迁的推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方法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公共行政存在着多方面的弊端 ,需要政府自身进行制度变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推动政府制度变迁的外在推力和内在动力。政府制度变迁的外在推力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 ,内在动力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导下 ,应该从政府组织制度、政府人力资源制度和政府行为制度三个方面推动政府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8.
政治资源基本理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资源是社会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资源是指能够使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政治变迁、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政治发展的物质与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政治资源具有有效性、稀缺性、阶级性、流动性、可塑性等特点,在理论研究上和实践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政治资源优化配置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资源的配置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和谐社会应当是政治资源配置得当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是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基础是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保障是意识形态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政治资源是政党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政治变迁和政治发展的任何因素.政党的政治资源具有积累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转换而不断增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倡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行为才逐渐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民心性、权力性、政策性和先进性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1.
农村房屋不是商品,但可以转化为商品并上市交易。农民拥有自己的房屋所有权,但并不拥有土地的所椒;农民买卖自己的房屋,并不能买卖属于集体的土地。因此,农村房屋买卖应该实行“房地分开”;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购买农村旁屋,但除了支付房屋价格以外,还应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地租,地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城乡资产融合,城乡房屋同地同房同质同价,政窬在整个城乡房屋的开发环节、持有环节、交易环节都能收取税放,这种税放收入量大、稳定,应该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昆明市公安局不间断地组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的多发势头。但此类案件还是边打边发,难以有效根治。原因:1、买方市场巨大的需求,刺激着拐卖儿童犯罪的滋生与蔓延;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违反计划生育,子女“放养”现象普遍。建议:1、从立法上加大对拐入地买方市场和买主的打击、惩处力度;2、对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制定具体的处罚条款;3、出台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协作工作机制;4、建立全国性的失踪被拐儿童父母DNA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这一主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全面地评述,并且敏锐地捕捉和紧跟思想文化界的前进脉络,与时俱进,大力推动思想文化界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构建和谐、创新型社会的一项非常必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政治导向的过程。这一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消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使国家的界限变得模糊 ,对国家的职能和作用产生冲击 ,对国家的主权地位提出严峻挑战。但这并不能得出民族国家过时甚至消亡的结论。因为 ,无论从一国之内还是就世界范围来看 ,政治的冲突、经济利益的差异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对立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全球化并没有创造出使国家最终消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民族和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人们的生活、工作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研究网络对青年的影响 ,积极制定对策 ,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共命运,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发展相一致。现代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会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会过时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历史发展沿革之阐述、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本质上的权力与权利之分析、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法律控制的法理内涵棗法律与权力关系之阐发、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诉讼价值和目的的评价,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层面上,批判与分析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基本理论现状,提出相关认识,以促进刑事强制措施理论的完善,推进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强制措施实施民主化、人权化、进步化之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从深层看,就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成员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从而推进民族认同的变化,并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民族认同的程度、民族凝聚力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对民族领导核心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拉开了建设民主、自由、富强的现代中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改变了中华民族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当前,我国社会有两个“认同点”(或“凝聚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民生问题,二是腐败问题。只有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司法机关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又破坏了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本罪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作伪证的行为,"威胁"和"引诱"的认定一定要慎之又慎;本罪犯罪主体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实践中多数是律师构成;犯罪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行为犯,因而必然存在未遂形态。要关注本罪的刑罚适用,免于处罚的情形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