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群体。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征地规模加大,对失地农民一次性补偿偏低,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使得失地农民面临就业、医疗、养老等一系列困难。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对策措施有:改革征地制度,完善补偿机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督;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江昭 《学理论》2012,(16):90-9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些农民面临着失地又失业的境遇。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成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涉及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湖北省汉川市开发区失地农民为研究背景,尝试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顾振华 《学理论》2011,(1):84-85
各地政府一直未能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利益问题,在征用土地过程中出现了农民集体暴力抗拒征地的现象。失地农民主要面临无法融入城市生活,无法找到合适工作,无法得到长期保障的严峻问题。土地产权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政府责任缺失是引起征地矛盾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明确农民主体地位、推进农业用地创新制度,建立针对失地农民的全面社会保障机制和加强教育投入力度、培养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三个途径来解决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失地农民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绪民 《理论探讨》2006,(5):111-113
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既要保护其经济利益,也要保护其民主政治利益和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并坚持制度保护原则、人本原则和适度原则。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治标之计是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强化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严格控制非农用地;治本之策是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建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涂文明 《理论导刊》2004,(12):32-34
现行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中某种程度的无作为侵蚀着失地农民的权益,这显然有悖于城市化的本意。基于我国农民的特质和城市化进程的特征,破解的思路不应局限于对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做出修补和政府行为上做出规范,更要立足于从制度上给予根本安排,建立以就业为支撑的政府主导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由名洁 《学理论》2012,(33):129-130
经济开发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失地农民的居民安置问题同样引起了关注。在强调失地农民安置重要性的同时,针对失地农民安置不足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补偿制度,健全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失地农民自我创业能力,同时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问题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是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及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普遍性进行研究,提出了改革农地征用制度、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强化政府第一责任制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群体不可避免.关于失地农民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两个深层次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首先,失地农民群体内部不同质,具有差异性,且正在经历内部分化;其次,失地农民群体未来的发展状态是向市民群体转化.考虑城郊失地农民群体自身地理位置、群体特征、职业特点等差异,立足当前城乡统筹实践,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应以农民市民化为视角,在政策制定与完善上体现出层次性、差异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考量的热点问题。从资产建设的角度,分析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资产障碍及其消极影响,借鉴资产建设理念,从自然资本、资金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四方面加强失地农民的资产建设,方可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加速推进,城市用地规模迅猛增加,失地农民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失地农民在土地换保障政策的背后生存状况及其发展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本文在实证调研基础上,按照年龄层次分类,运用社会排斥分析视角,对失地农民的现实生活状况进行了多维度的透视.分析了在中国特有的二元设计中,由失地农民身份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原有生存保障资源的消解状况,评价了土地换保障政策对其生活保障资源重构作用的效益性,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土地换保障政策的建议.以期通过展示失地农民真实生活状况,唤起公众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也希望对今后政策的执行与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启动下岗再就业服务至今已有3年,按照政策,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果满3年如果未实现再就业,就要走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进入第二条保障线——失业保险。目前,第一批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3年期届满,他们能否顺利走出再就业服务中心颇为引人关注。最近,本刊记者在重庆市几家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行了采访调查。 重庆市1998年正式启动再就 业工程。到去年底,全市 1998个再就业服务中心共有下岗职113.52万人,其中有4000人到年底将按政策走出中心进入失业保险;目前,重庆市国企至少还有20万富余…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将增加至1.1亿。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能否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走势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在对C乡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失地农民就业的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和解决困境的对策。为失地农民有效就业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100户贫困家庭进行了再就业情况调查,在分析贫困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贫困家庭再就业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强化就业扶助和建立健全促就业长效机制的若干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上海在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方式过程中,出现了一部分职工下岗待工的情况,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全市再就业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批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地区再就业载体,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员分流、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的再就业政策。同时,本市有形的劳动力市场也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建立职业介绍所437家,其中劳动系统350多家、工会等非劳动部门79家、私营3家;非正规劳动组织108家;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7家。职业培训、就业中介等工作已逐步进入系统化管理。据统…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促使一个新群体——失地农民的产生,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失地农民默默承担着社会变革的成本.从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和分析框架出发,具体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0,(38)
一是实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政策。1998年以后,为适应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我国实行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在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企业、社会(主要由失业保险基金调剂)、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的原则筹集资金,保障这些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再就业中心除了发放基本生活费外,还为下岗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开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目前,全国共建立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 12多万…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由于没能解决好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导致该问题由发达地区的局部社会问题逐渐演变成全国性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城市化应有利于带动农民致富,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拉大城乡差距,造成农民失地又失业,否则就失去了城市化的意义。鉴于此,政府在具体政策安排上,要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要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未来出路,并将能否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纳入各级政府官员政绩考核范畴。  相似文献   

18.
汪丽艳 《求知》2004,(4):27-28
1.加强领导,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为了进一步加大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力度,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县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重点行业、困难企业,关心了解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情况,并把深化改革与企业解困、实施再就业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召开再就业工作会议、专题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铁饭碗”为特征的旧用工制度打破,大批下岗分流人员进入市场寻求再就业机会。如何加强对这批人员的再就业培训以提高其技能并通过再就业工程安排他们到不同的岗位上去从事对口工作,使之再次成为宝贵的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了一个日益紧迫的社会问题摆到了各级政府面前。因此,加强对再就业培训这一问题的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具有现实意义。二、浅析职工下岗原因及再就业不尽如人意的主要表现(一)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九五”期间劳动力年龄人…  相似文献   

20.
再就业呼唤企业家精神柳大维一、我国再就业的严峻形势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基本措施之一,就是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这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任务和战略措施。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方针,使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富余人员,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